2011年8月15日,谷歌宣布与摩托罗拉移动签署最终协议,将总价约125亿美元收购后者。
而这揭开了昔日巨头摩托罗拉的悲惨故事序幕。
谷歌迎娶摩托罗拉不满3年,2014年1月30日,谷歌就以29亿美元的价格让摩托罗拉移动转手至联想集团。
事实上,在摩托罗拉与谷歌短暂的“婚姻期内”,其中有9个月时间用于审批(2012年5月22日),另有1年多时间用于“裁员”或“收缩战线”,真正用于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周期非常短暂。
2013年8月,摩托罗拉推出收购后的第一款手机MOTO X,2014年1月,推出收购后的第二款手机MOTO G,随后,就被谷歌变卖给联想。
联想接盘摩托罗拉之后,似乎也还没尝到甜头。
虽然通过交易,联想集团获得三项核心内容:摩托罗拉品牌、3500名员工以及数量庞大的专利组合——2000多项专利的所有权以及2.1万项专利的交叉许可授权。
但是,2016年6月,联想以“模块化”手机概念发布MotoZ后,市场反响并不理想,全球销量不过300余万台。
这个单品销量成绩与三星、苹果、华为相距深远,就连可小米或魅族可能也有所不及。
再看诺基亚,2013年微软斥资71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全力主推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的Lumia系列手机。
2014年10月,微软证实,“微软Lumia”将取代诺基亚成为新的手机品牌名。但是,在苹果和安卓阵营的挤压下,Windows Phone系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简单说,微软收购诺基亚原本是为了狙击苹果和安卓系统,一方面,扩大手机市场份额,提升手机业务利润;另一方面,希望在应用创新、整合、分发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一如谷歌并购摩托罗拉后的婚期短暂,微软与诺基亚的婚期也没能持续超过3年时间。
2016年5月18日,微软公司宣布,该公司已同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和芬兰赫尔辛基的手机制造商HMD达成协议,将把旗下入门级功能手机资产以3.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上述两家公司。
至此,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也被二次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