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债一路势如破竹,周一开盘后,已经下行至接近1.7%。
三十年国债跌破2.0%,整条国债收益率曲线全面进入“1”时代。
真是一群饥饿的债券交易员。
不过,今天我不想写债券市场,想写一写关于“饥饿”的故事。
中国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四个字:“饱吹饿唱”。
什么意思呢?
吹奏乐器的人,都要吃饱;而唱戏的人,则需要饿着肚子。
道理大概是:吹奏乐器的人,靠的是力气,所有需要吃饱才有力;唱戏的人,靠的是气息,饿着肚子可以更好的发声。
那么,饿着肚子讲课(可以看作过去的“说书”,和唱戏大概可以归为同一类表演形式),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正好周末参加了两场会,我都被安排在上午发言。
我一般吃早饭都吃得不多,因此主动测试了以下“饱吹饿唱”的效果(早饭吃得比平时更少),还确实有效果。
饿着肚子讲课,似乎讲得更好,出现了很多临场、脱稿、即兴的发言、金句、段子,经常惹得台下的听众哄堂大笑。
每一次的演讲,我都会给自己的一个“非量化”的评价标准,就是必须得让台下的听众集体大笑一次,否则不算一次及格的演讲。
“饿唱”的效果不错。
我突然开始对“饥饿”有点感兴趣了。
2016年一位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主要贡献就是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理过程。
在缺乏外部营养的时候,细胞会把内部生化反应产生的废物或者有害物质(一般是蛋白)以某种形式吞噬掉。
也就是说,饥饿状态下,细胞会变得更“健康”。
这大概就是“饥饿疗法”和中国古代“辟谷”的理论基础。
适度的饥饿,能够带来身体免疫力的提升,在中西方的养生实践中都有体现。
而且,从我自身的体会来看,不光身体可能变得更为轻盈,脑细胞也在“饥饿”中变得更加活跃。
我仿佛看到了我的脑细胞们,在感知到身体处于“饥饿”状态之后,纷纷进行自噬,变得更加有活力,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信息交换)得到了强化,比如:
脑细胞A给平时不联系的脑细胞B打电话,“兄弟,你那里还有吃的没?”,诸如此类。。
洞见由此产生,埋藏于大脑深处的记忆也会被发掘出来。
当然,我不是脑科学专家,以上过程纯属一个外行的想象,但是体验是真实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试验,如果某一天你明显降低了热量摄入,会不会觉得特别清醒和兴奋?各种感官也会比较敏锐?
我有时候就会特地少吃午饭(基本没有碳水或者动物蛋白),走完几千“养生步”之后,一个下午都不会困,精神抖擞直到晚上。
推而广之,适度饥饿其实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
比如:
最近大家都开始年底述职了,排在前面讲的人,建议要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千万别吃得太饱,说不定在领导面前能够发挥得更好。
甚至,可以用到交易里面。
我在知识星球里专门写了一个小段子:
饥饿的交易员,在当前这种波动巨大的市场里面,是不是会有更好的交易业绩?
各位投资总监们,不妨试一试。
乔布斯当年就说过: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后记:
凡事都要适度,别饿过头,晕倒了。
当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堵住”了的时候,不妨试一试,饿一下自己?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扫码加入胡子总的知识星球"有思想的尘埃“!
也可以直接点击链接加入:有思想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