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杭州多家青团店在清明节前的火爆销售情况,以及手工青团制作的相关细节和消费者的储存、食用经验。文中提到了不同口味的青团、手工制作的过程、保质期以及消费者的分享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青团在清明节前的火爆销售
描述了杭州多家青团店在清明节前的销售情况,包括一天预定3000只的手工青团被抢购一空,以及不同口味的青团销售情况。
关键观点2: 手工青团制作的相关细节
介绍了手工青团制作的过程,包括使用新鲜的艾草叶制作青团的皮子,以及不同口味的馅料选择,比如笋干鲜肉、白糖芝麻和红豆沙等。
关键观点3: 消费者的储存和食用经验分享
消费者分享了他们的储存经验,包括使用冰箱冷冻、真空包分隔保鲜等方法。还有消费者提到油煎过的青团口感更好,外脆里糯,常温放置一周内都不会坏。同时,还有消费者分享了关于青团皮和馅料的选材建议。
关键观点4: 店家对于传统手艺的坚持
店家强调坚持传统手艺和老味道的重要性,虽然市面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延长青团的保质期,但他们仍然选择手工现做,标明保质期3天。
正文
清明未至,青团先火。3月25日上午6点,杭州上城区的王蓉粽子店挤满了人,一天6000只手工青团很快被抢空,有“90后”为这口“老底子味道”,一周横跨杭州3趟,还有英国留学的姑娘为同学“空运”青团。消费者直言:“过了清明吃不上了,要的就是这口新鲜劲!”
笋干鲜肉、白糖芝麻、红豆沙,3款口味的青团卖了30年。“凌晨5点我就来店里刨笋、拌馅料了,今天预定量就有3000只,4点多就得开工了。”郑老板手上忙活着,向记者展示拌青的过程。
“从龙游、金华运来新鲜的艾草叶,提前处理成艾叶碎,拌到糯米里,就是青团的皮子了。”记者看到刚出锅的青团,各个鲜嫩饱满,面皮中还裹着艾叶纤维。“手工制作的青团色彩会呈现三种层次,上锅蒸之前表层呈现嫩绿色的,刚出锅的颜色会愈发苍翠,而放了一阵后的色彩会变得浓郁。”老板王蓉补充道。
记者发现,市面上做手工青团的门店并不多,大多集中在老字号糕点店内。
在采芝斋(延安路店),200只手工青团整齐地码放着,分为芝麻馅和豆沙馅两种口味,60g一只,一只3元。江南春(解放路店)则在保持老味道的同时,针对时下流行的口味,开发了海苔肉松、芝士芋泥的新口味。而在佑圣观路的一家西式甜品店里,一款添加了萝卜丝、豆腐干的咸口青团每天限量供应,“一大早就订出去十几份,每天都有近300份可卖的。”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45天保质期,这些青团都是当天生产的,且标明保质期3天。
“现在有太多方法去延长青团的保质期了。”郑老板告诉记者,“但我们还是想坚持老手艺,让老味道留在顾客身边。”话说着,新一屉青团开盖,人群里也炸开了锅,消费者分享着自己的储存经验,有用冰箱冷冻的、有用真空包分隔保鲜、还有的用油煎的,“油煎过的青团口感更好,外脆里糯,常温放置一周内都不会坏。”一名80岁的老街坊告诉记者,青团皮得用纯糯米粉来制作,才会形成软中带韧的口感,馅料最好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不能用纯肥肉,不然粘在嘴里下不去,吃起来还发腻。”
“记得要趁热吃啊,冷了一会儿团子就硬了,得上锅用水蒸过之后才能软回来呢。”刚出锅的青团还冒着热气,青团店的袁阿姨挨个嘱咐消费者。“米粉类糕点干掉了就不好吃了,要保存得用保鲜膜封好,加盖蒸或者微波30-45秒就可以软回来。”
来源:杭州网 杭州通客户端 记者 高瑞怡
编辑:陈颖
审核:
颉月娇
、戎丽娟、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