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每天绘画6个多小时,共计约45个小时、2700分钟。在三伏天里,没有空调也不吹风扇,因为灯彩集团的彩灯美术师梁思洁说风会把墨吹乱,弄花作品,就这样连续一周在酷暑难耐的车间里站着,为丝扎造型《雪豹》灯组绘画。
1992年出生的梁思洁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学习的是美术学院国画专业,2015年毕业后开始担任手绘师一职,主要是在较为小型的灯笼、宫灯上画画。今年3月,绘画功底迅速成长的她,从灯彩集团研发部来到了公司负责彩灯艺术效果和质量把控的品质控制部,实现了从手绘师到彩灯美术师的转身。
8月18日,记者在灯彩集团品质控制部见到了梁思洁。25岁的她有着一双大眼睛,气质文静。梁思洁的座位靠窗,光线从半拉的窗帘罅隙透过来,恰好投在她的创作集子上。笔筒里插着各种画笔,6个颜料盘快干涸了,她往里掺了点水。几天前,她为将在英国爱丁堡动物园进行展览的灯组《雪豹》绘上了精细美丽的“衣裳”。
这只肩高1.3米的《雪豹》灯组全身有一百多个斑纹,远远望去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走进一看,记者却发现这些斑点竟由一根根如发丝般的细线组成,且有笔墨淡浓、深浅不一的晕染之感。“最开始画时,一个斑纹就需要近一个小时。”梁思洁告诉记者,传统工艺对动物毛发和细节的处理上比较粗糙,大多数用喷枪直接喷涂,或者用毛笔绘画,这样的毛发不够生动活泼,比较死板。
针对这个问题,梁思洁和整个团队,不断研究、讨论、创新,采用最小号的喷笔作画,首次在灯组上使用“喷笔丝毛”。由于喷笔与传统工笔相似,绘画作品有晕染和渐变的效果,看起来更真实,但也更考验美术师的功底和运用喷笔的熟练程度,而且必须要静下心来创作,手轻抖一下,就会破坏作品的美感。
雪豹全身一百多个斑纹,要顺着毛发的走势,一丝丝的勾勒出来,这对彩灯美术师的专注力是极大的考验。“画画时并不觉得热,常常引来一旁的同事的关心。”在35度、36度的高温下,梁思洁因为太投入创作,衣服湿了又穿干,还全然不知。
不管是创作人物还是动物,最难画的是眼睛,眼睛是作品的灵魂,怎样才能让作品“活”起来?“眼睛部分的绘画,采用了适当的夸张手法,让它好似戴上了美瞳一般。”梁思洁采用了超写实的手法一笔笔绘画出雪豹的眼睛,这双蓝色的眼睛晶莹剔透,有着摄人心魄的视觉冲击力。
“刚开始创作雪豹时,对自己没有信心,创作过程又非常枯燥乏味,是同事们不断的鼓励我,让我坚持不放弃。”梁思洁称,从设计、放样、造型、裱糊、再到绘画着色,得力于团队合作、集思广益,历时20多天才完成《雪豹》这一艺术品。
来源:自贡网
记者:周姝
编辑:范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