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常州市消保委
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布消费调查报告、比较试验结果,发布消费警示。引导和鼓励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积极探索新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致力于营造和谐、轻松、愉快、舒适的消费环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广播  ·  “茉莉花开”暖新春,百年非遗焕新彩 ·  7 小时前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2 天前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2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3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3 天前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人山人海】敦煌打春牛活动真攒劲 ·  3 天前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人山人海】敦煌打春牛活动真攒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常州市消保委

常州发布盲盒商品消费提醒

常州市消保委  · 公众号  ·  · 2024-12-17 17:49

正文


近年来盲盒经济火热,盲盒通过包装看不出物品的款式或者种类,其中有限量款和隐藏款。盲盒消费给人们带来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盲盒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差、实物与价值不符、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中奖概率不清晰等,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沉溺其中,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常州市消保委发布消费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家长要理性消费盲盒商品,警惕针对未成年人的盲盒消费陷阱。


一、了解盲盒问题表现形式,谨防上当受骗

1、存在过度营销,消费者深度沉迷。 商家通过推送相关盲盒广告弹窗信息、直播营销、网红推荐等进行过度宣传,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攀比心理,夸大商品价值,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沉迷其中,非理性消费时有发生。

2、涉嫌虚假宣传,商品与宣传不符。 因盲盒不能通过外包装了解内在商品的品类与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与质量、虚构中奖概率等虚假宣传所误导。“三无 产品、二次销售品、淘汰品、假冒伪劣、货不对板的现象屡见不鲜。

3、售后无法保障,消费纠纷调处困难。 盲盒内的商品价值与实际不符也被消费者诟病,部分商家宣称质量问题只换不退,甚至直接贴出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霸王条款,对存有质量问题的盲盒商品拒不执行三包义务。

4、渗透未成年人群体,影响价值观健康成长。 央视“3·15”晚会曾曝光部分小学周边销售印有“惊喜盒”“神秘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商品,吸引了许多未成年消费群体。过度沉溺于盲盒消费,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利。



二、强化盲盒消费防范意识,理性消费维权

1、认清本质,理性消费。 消费者往往在冲动、猎奇心驱使下购买盲盒,商家抓住消费者的心态进行营销宣传。所以,作为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要防范各类“网红滤镜”,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兴趣爱好,理性购买盲盒,不盲目跟风、不浪费金钱。

2、准确识别,防止受骗。 消费者购买盲盒,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销售规则透明、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对商家承诺和商品广告要仔细甄别。打开盲盒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和相关质量安全认证标识等关键信息,防止上当受骗或购买到存有安全隐患的商品。

3、关爱学生,呵护成长。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中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零花钱”去向,切实履行好监护人责任。学校要对在校中小学生加强引导教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消费观。

4、保留证据,积极维权。 消费者在购买盲盒后,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的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当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拨打12315、12345等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