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临床药师网
国内最大的临床药师学习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复方感冒药市场四品种分析 ·  2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PET打响焕新竞速战 ·  3 天前  
广东药监  ·  直播预告 | 药品如何做“体检”? ·  昨天  
广东药监  ·  直播预告 | 药品如何做“体检”? ·  昨天  
药明康德  ·  首款!FDA批准“老药”上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临床药师网

药学新兵抗疫记——中日医院发热门诊药房工作纪实

临床药师网  · 公众号  · 药品  · 2020-03-03 22:20

正文


“苏畅,你来接班的时候,拿几个小袋。 我把这些绿豆饼给大家分一下,每个人下班后从清洁区的更衣柜拿一袋回家尝尝,” 组长都杰老师在和我在微信里说道。

我叫苏畅,是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的一名年轻药师。 4个多月前,我刚结束了为期3年的住院药师一阶段规范化培训,被安排到门诊西药房工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湖北,冲击中华大地,也带给我一场洗礼。

每年冬季本就是流感高发季,发热门诊药房药师需要在狭小的药房空间内不停穿梭,在两个不同窗口为肝炎和发热患者提供服务。 一个班24小时下来,说不出的疲惫。 1月23日,警报拉响,发热门诊首次出现了新冠疑似病例,给原本忙碌的工作带来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身处医院抗疫一线,时刻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发热药房的4名药师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人退缩。 药房工作忙碌、紧张而有序。

科室领导接到疑似病例情况通报后,紧急动员,加强发热药房人力,调整工作模式,减少每班次工作时长!正值春节放假前夕,科里很多人员都安排了外出。 没有外出安排的药师们也在各药房承担了节假日值班工作。 怎么办?科主任、班组长、共产党员上! 在科室副主任李朋梅的带领下,李靖、张镭、马建龙、郭冬杰和张翠翠几位老师,放弃假期与家人的团聚时光,主动承担了支援工作。 春节假期,他们中有的人仅仅休息了1天。 节后上班,赫军副主任,陈文倩,梁志和覃旺军四位老师又先后支援发热药房工作,减轻了发热药房药师工作负荷。 之后,经我和梁志老师主动请缨,科室批准,我俩承担了发热门诊药房的白班工作。 我在发热门诊药房抗疫一线的工作就此开始啦。

2020年2月17日,今天是我到发热门诊药房工作的第一天。 “人员入口”、“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发热门诊复杂的区域划分着实让第一次上岗的我显得懵懂与新鲜。 但我没有一丝的畏惧与担心,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自信源于李靖老师的灵魂画师般的草图与视频详细指导,源于梁志老师的先遣小分队带来的宝贵经验,源于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在我朋友圈下面的鼓励,源于都杰老师的那一句“你没有来过这边,第一个班你接我的夜班,我不着急回家,咱们都弄清楚”的使人安心的话语。
穿戴上全套防护装备后,我走出缓冲区,来到了药房。 “护目镜得压住帽子的边缘,来,我帮你”。 一见面,都老师我就帮我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 都杰老师是发热药房的组长,在发热药房工作快5年了,工作细心、麻利,全科出名。 认真交接完工作后,她还不放心走,又帮我把工作流程梳理了一遍。 临走前, 都老师对我说道: “我的想法特别简单,身在这个岗位,责无旁贷。 我们相信你,没问题的,一定能做好支援工作。 下班时记得把柜子里你的绿豆饼带回家,有事儿随时给我打电话。 ” 都老师大姐般的悉心嘱托让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顿时全无。

我在药房里四下张望。 药房空间虽然狭小,但收拾得一尘不染,所有药品也码放得整齐有序。 我看见了角落里那些消毒后等待晾干的护目镜。 这些护目镜经过反复的洗消,原有的绑带已经老化,戴起来松松垮垮。 是都老师找来了新绑带换上。 “防护好了,大家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想起她这句话,一股暖意涌入心间。

忙碌的八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由于穿脱防护装备耗费时间,防护服等装备数量有限,工作期间大家基本都是不吃、不喝、不去厕所。 一场鏖战过后,我与其它科的同事瘫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齐刷刷的望向污染区与缓冲区的那一扇门,就像是幼儿园放学时等待父母来接的小朋友。 突然从门的那边传出了个熟悉的声音: “药房的小朋友呢?” “栗老师,我在这。 ”我一边冲着远处走来的身影奋力地挥着手,一边朝着同样等待接班的同事得意地笑了笑。

栗荣欣老师,今年54岁,在发热门诊药房已工作整整10年。 “我亲身经历了03年的非典,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发热门诊。 我们在急诊药房工作,都没有现在这么好的防护,就只有一个口罩。 那时候科室领导天天陪我们到晚上十一点,所以我们也都不害怕。 这次疫情发生后,科里迅速就加派了人力支援,加强了大家的防护,帮大家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带来了慰问品看望我们,这就是咱们药学部这么多年优良传统的传承。 ”或许是怕我紧张吧,交接班后,栗老师像阿姨一样冲我絮叨着。 “对了,孩子,绿豆饼别忘了拿,喜欢吃也不能一次吃太多,胃会不好受。 还有你要是中间扛不住,到休息室吃饭的时候,别吃放置太久的饭菜,容易闹肚子。 ”从她的话语间,我感觉不到一丝对疫情的畏惧,只有乐观、敬业的精神和对我这个新兵的关爱。
紧张而繁忙的抗疫初体验就这样结束了。 回家路上,迎着太阳,拎着这一袋普普通通的绿豆饼,才发现我手中拿着的不仅仅是一种美食,也是发热门诊药房六名战友的白夜交替传递的友情,更是体现中日药学人相互支持、日夜奋战、抗击疫情的乐观精神。

无论走到哪个班组,药学部都像个团结的大家庭。

在之后的日子里, 我陆续见到了王慧玉老师和张超老师。

王慧玉老师即将到了退休的年龄,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 她说: “这已经是我来到发热门诊的第五个年头了。 03年非典,我们坚守岗位。 07年流感流行,因为家里医院近,我也曾来到发热门诊帮忙,就与发热药房结下了不解之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