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乳腺肿瘤专刊主编徐兵河教授、执行主编袁芃教授及所有编委会成员的共同推动下,专注打造乳腺肿瘤领域专科医生交流新渠道的“JCO中文版乳腺肿瘤专刊线上读书会”正式启动,第一期围绕“
成人恶性肿瘤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门诊管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 临床指南更新
”话题进行分享探讨。本次JCO中文版乳腺肿瘤专刊线上读书会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作为主持人,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作为主讲人。
首期时间
:
2018年11月8日 19:00-20:00
首期话题
:
成人恶性肿瘤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门诊管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 临床指南更新
本期精彩回顾
医生提问1:如何预防FN的发生?
陈占红教授回答:
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我觉得在我们临床工作中还算比较常见的。一旦发生了复杂难治的感染会增加我们住院的时间,增加治疗的费用,有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失去生命。所以我觉得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2010年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显示发热列为肿瘤患者急诊第一位。如何有效的去预防这样的风险是我们作为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三大指南,包括NCCN指南、ASCO指南,还有欧洲的指南都推荐FN风险≥20%,应积极使用G-CSF预防。
G-CSF预防有一级预防也有二级预防。在我们进行推荐用G-CSF进行预防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在化疗前进行评估,患者的化疗方案,其FN风险是大于等于20%还是说小于10%还是10%到20%之间。在FN风险是小于10%的方案,我不建议用G-CSF来预防,但如果是≥20%的,应该是推荐使用的,至于G-CSF用长效的还是短效的,我觉得预防性使用长效G-CSF获益更佳。当然如果风险在10%到20%的患者,我们也要看看他是不是有另外的一些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了:既往化疗过或者放疗过;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骨髓浸润;最近手术史和/或开放的伤口;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接受全剂量强度化疗,满足以上任一危险因素,即使他的FN风险是中度的,我们还是考虑用G-CSF一级预防。对于二级预防定义,应该是针对在前一个周期当中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的患者,那我们在这一个周期当中需要给他预防治疗。但是我们也要看一下这些患者,到底在前一周期有没有应用过G-CSF进行预防的,如果已经应用预防的,那么我们这个周期考虑降低化疗剂量或改变化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进行过预防的那么这一次应该用G-CSF进行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