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必读
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必读

选错专业误终生?孩子能做对选择,从小爸妈这样做|《童年清单》

父母必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7-22 07:54

正文

我们总是习惯于给孩子做好各种安排,可是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怎么为自己选择想要的生活呢?或者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父母完全可以通过生活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内在动力。

今天我们推送父母必读养育科学院院长、儿童心理学专家徐凡老师为《童年清单》一书作的序,大家可以来看一下,怎么为孩子提供童年“乐源”。




前些日子和一个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聊天,问及她以后想做什么时,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有想好,不太清楚以后干啥好。


我又问,你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难道你在选专业的时候没对未来有过些梦想吗?她说的很实在,高考的文化课挺难的,她从小学画画,画的还可以,所以就选这个了。刚开始也曾想过将来开个工作室什么的,以为这是很好玩很容易的事,但越来越觉得,开工作室对于她来说太不现实了……


我相信她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但这想法不仅不清晰,而且还被许多现实的顾虑蒙蔽着,没有绽放。也许正是这种不清晰,让她在选择职业的关口缺少了灵气和活力。


是啊,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许多事情是别人安排好的。父母也会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安排孩子今天忙这个,明天忙那个。在习惯了完成好一个一个被安排的任务之后,很少去驾驭内在动力的孩子,在需要自己选择时,会失去方向。就像习惯于依赖导航仪的司机,没了导航仪不会开车一样。


孩子的一生,要面临许多选择。父母是不可能一直帮他选的。


因此,在他的童年,我们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内在动力:让他能够准确地去感受自己的心声,能够让这个声音和环境相匹配,去发展自身能力,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


因此,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接触中真正和生活互动起来,在这种互动中学会和人、和物打交道的规则,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建构起属于他自己的认知世界,收获他的成就感——那是真正源自心底的快乐!


现代社会中,物质越来越丰富,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快乐来自对外部的物质刺激甚至药物的依赖。为了从童年起预防儿童成瘾,书中有一个项目让我久久不能遗忘,这就是“没有玩具的幼儿园”。


首先,我非常钦佩研究者们为孩子考虑得深远: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戒除”,而是如何从童年开始“预防”。


其次,实验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平常面对满屋子玩具仍然百无聊赖的孩子们,在实验场景中,也能开始用桌椅和被子搭小房子!孩子们不仅能玩得兴高采烈,而且还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秩序。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孩子们的主动性、自控力、独立思考能力开始绽放。最后,实验没有止于“没有”,而是和孩子商量达成阶段性的“没有”。能够应对没有是一种能力,能够在“有”和“丰富”中依然不迷失,同样重要。


这种对内源性快乐的培育,真是太可贵了!


一名7岁儿童应当掌握哪些本领?应当有过哪些经历和心理体验?


书中的这份清单是你不会错过的。它是7岁儿童认知世界的概览。这份清单会给我们提个醒,很多经历会为孩子建构自己的认知世界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机会,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好奇与探索。同时,我们还必须小心,不要以我们习惯了的、安排任务的方式来使用这份清单,作者说得很清楚:不停地强迫孩子去经历所有的事情,“那样做只能导致类似厌食一样的恶果”。


我衷心希望,这份清单能够成为更多父母为孩子构筑童年乐源的好工具。

来看看这本《童年清单》吧!

本书告诉你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经历过什么?学会了什么?又应该知道些什么?或者至少应该接触过什么?而你作为一个家长、一个指导者又应该站在哪里?怎样看待孩子的那些探索和成长?69项认知世界清单给出了答案。不一样的童年体验,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世界。不要只看着孩子的现在,而忽略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这69项体验涉及生活实践、社会意识、身体运动机能、生理认知和审美观等方面,是一个孩子成长的缩影。当家长看的更远、更高的时候,才可以带领孩子到达未来的彼岸,去寻找更加美好而丰富的人生。

作者:[德]多纳塔•艾申波茜,博士,一位有3个儿女的母亲,供职于德国青少年研究院,一直从事国际比较教育和早期儿童教育的研究。曾发表过多部专著。

90年代末,德国教育研究部进行了“7岁儿童认知世界”的项目研究。

2001年,由儿童教育专家艾申波茜博士将这150份访谈的成果整理成书,图书销售数十万册,在欧洲产生极大轰动。

2004年,北京出版社父母必读杂志社推出该书中文版,书中69项儿童认识世界清单引起了广泛讨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