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中国以‘惊人’速度追上美国” ·  昨天  
参考消息  ·  特朗普“生气”:别用美国导弹打俄罗斯! ·  4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突发山火!美国加州超5.3万户停电 ·  5 天前  
走出去情报  ·  天合储能签约英国储能系统项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笔尖下的伦敦|当代伦敦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2-11 11:36

正文

作家珀西·波恩顿,用一本书的时间挖掘史料,激扬文字,遍观伦敦千年,并铺开一张日益壮大的城市地图。


刘梦星笔下的狄更斯与当代伦敦,是我偏爱的部分。她工作繁忙,少能找到交流的时间,而她的文风大气瑰丽,说是天资也好,说是北大人气质也好,总之,她该是 为本书收尾最恰当之人。“沿泰晤士河顺流而下,就像是一页一页翻开英格兰这本史书。” “你踏上了本次旅程的第三段,伦敦交响曲雄壮的最后乐章。你已经见到伦敦的整个旧秩序被湮没。而在这段路上,伦敦大桥带着各种工厂向你压倒性的袭来,起重 机挥舞着沉重的手臂,海鸥在你头上盘旋着,大型的轮船停在灯光下……”在她的引导下,大幕徐徐落下,读过如此具有画面性文字的人,合上书页该会默默出神。——郭欣《笔尖下的伦敦》译后记


当代伦敦

节选

就像威尔斯在他的著作《图诺·班归》中最后史诗般的结论所言那样:


“沿泰晤士河顺流而下,就像是一页一页翻开英格兰这本史书。河的两岸先是简陋破旧的贫民窟;随后是南面,充满着现代工业化的气息;接下来是北岸,一长排漂亮的房子,充满艺术与文学的气息,是官员们的府邸。整条水路沿切尼路展开,一直延伸到威斯敏斯特,中间藏匿着无数贫民窟。整条路呈现一个徐缓的渐变,房子越来越密集,接下来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堂、塔楼、纪念碑,然后接连几座大桥,随后,你就进入了本次旅程的第二段,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旧日官邸映入你的眼帘,议会大厦就在你的手边。威斯敏斯特大桥就在前方,随后一眨眼的工夫,圆脸的大本钟就在你身边拔地而起,伦敦警察局离你只有几步路,一位肥头大耳的警察看起来就像巴士底狱警员的样子。



在这段路上,你能看到伦敦的全部精华。你会看到查令十字街火车站,世界中心,而北侧的河堤路上,崭新的酒店大楼旁边是乔治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踏过泥泞,你还会看到一座座庞大的工厂、烟囱和制弹塔,南面都是广告。北边的地平线会有更多起伏,却也更愉悦身心一些。感谢上帝,感谢韦恩,萨默塞特宫(Somerest House)还是旧时的样子,看到它,人们就能想起往日的英格兰,仿佛看到了当时阴霾的天空,感受到了王政复辟时期的氛围……


还是在这条路的延长线上,人们有时会看到海鸥,使人们想起大海。选择其中一座黑衣修士桥——在桥下和两座桥中间,你会体会到绝妙的感受。远远的,高耸入云间,穿过一片工厂的喧嚣,竞相叫卖的小贩,遗世独立地树立着的正是圣保罗大教堂。“当然了”,人们会说,“当然是圣保罗大教堂了!”这正是英国国教文化最突出的体现,远离尘世,还有更庄严神圣的圣彼得大教堂,冷峻、阴沉,但仍旧华丽堂皇。它们从没有被推翻过,从没有被质疑过,只是那些庞大的厂房遗忘了它们,路上繁忙的交通略过了它们,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不再记得它们了。蒸汽船、驳船从它们面前呼啸而过,顾不上看一眼它们,电网和高压线从它们中间穿过,破坏了它们的神秘。而即使是你恰好停下来抬头看了看天空寻找它们,却也不一定能找到它们的踪影,它们被伦敦灰蓝色的天空深深掩埋了。



随后,你心中内在和外在的英格兰都不复存在了。你踏上了本次旅程的第三段,伦敦交响曲雄壮的最后乐章。你已经见到伦敦的整个旧秩序被湮没。而在这段路上,伦敦大桥带着各种工厂向你压倒性的袭来,起重机挥舞着沉重的手臂,海鸥在你头上盘旋着,叫声充斥在你的耳边,大型的轮船停在灯光下,伦敦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海港……


码头的左右两边视野开阔,街景无限。四处都是教堂、有破败的老式建筑点缀其中,河边会有几艘旧船,乡村生活的本来面貌被生硬的融入了现代新元素。这一切都没有规划,杂乱无章,自由随性。这种气氛是这片地区的核心……


最后,我们走向未来,汽轮机开始讲起我们所不熟悉的语言。我们将走向一片未知,走向风中的自由,那里人迹未至。灯光一盏盏的熄灭,英格兰王国,大英帝国,过去的荣耀与奉献,一道道从我们眼前划过,褪去,与地平线融为一体,消逝——不再重现。泰晤士河缓缓流过,带走了伦敦,也带走了英格兰……


这是我要大家格外留意的一曲旋律……


这曲旋律带着瓦解与迷茫,它像是在漫无目的地膨胀,混杂着徒劳的爱意与忧伤。但在这一片混乱中,还有另外一个音符,仿佛冥冥中一种驱动力,一旦有了它,人类就战胜了所有的残酷和野蛮。


这个音符是我们千辛万苦想要从生命的意义中得到的东西,是我们想要解开的谜题……事实上,理解生命的意义,这本身其实就是那唯一亘古不变的命题。人来人往,国家兴衰,王朝更替,这些都使人类距离找到这个命题的答案,越来越近。这个命题源自生命,每一年,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其中,受到它的感召,代代相传,岁月不息。”

堡仔图书《笔尖下的伦敦》已经上架豆瓣阅读,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