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连环话
凤凰财经金牌栏目,一张图看懂财经万象,专业财经,轻松看懂。唯一正牌官方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那尼在搬砖 ... ·  8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 ·  昨天  
数据宝  ·  罕见涨停,机构抢筹1.4亿元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点评一下? 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连环话

得语文者得天下!一套打通文史哲,让孩子会思考,有格局

财经连环话  · 公众号  · 财经  · 2021-01-26 09:27

正文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说: “现在所有的学科想要拿高分,越来越依赖于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依赖于语文的学习。”

我们小时候学语文,内容局限课本上, 一个“背”字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背生字、背诗文、背修辞、背艺术手法、背作文模板…… 只要勤奋苦“背”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是今年,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大换血!

课本内容不再局限语言表达, 而是拓展到文学、文化、历史、哲学、艺术…… 要求孩子必须有一套超越单门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教育界称之为“大语文”。


大语文教育引领人、知名教师「赵旭」说: 大语文,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它还要给孩子诗和远方,给孩子向往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

学好大语文,不仅是为全学科打基础,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这套《大语文那些事儿》,便是赵旭老师十五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它的内容有深度、有广度,得到《最强大脑》主持人、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语文报》社长的一致力荐。


一共有6册,涵盖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可以说,仅凭这一套,便能全面提升孩子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临近寒假,将这样一套好书送给孩子,改变的不止是语文成绩,还有他 看世界的视角,长大后必定是一个会思考、有情感、明事理的人。




◎ 历史 ◎

自古文史不分家,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 学习语文要先了解历史。

比如学习古诗,先要搞清诗人所在朝代的历史背景,做到 未闻其诗,先闻其人,未闻其人,先闻其朝代。

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仙李白,将盛唐子民的傲娇,体现得淋漓尽致;诗圣杜甫却为什么总是愁眉苦脸?

这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因为八年的安史之乱, 他全赶上了,所以才能在《春望》中吟出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国情怀。


这是历史背景,但具体到某个诗人,他们的不同年龄阶段,写的诗也会不一样。 古代诗人每天干的事情就是八个字:漫游、打仗、回家想象。

一旦出去漫游,就要经历很多的山山水水,所以翻开《唐诗三百首》,会发现山水诗占了半壁江山。 代表人物就是李白和王维。


游山玩水不可能总在一个地方,诗人要不断地开拓新的远方,告别旧的地方,告别老的朋友, 这时候,送别诗就出现了。

送别诗的情感如果细分还是比较丰富的, 有不舍、珍惜、忧愁、担忧、勉励和祝福。


这样讲述唐诗,有趣又便于理解,别说孩子,连大人都被吸引住!

◎ 语文 ◎

古文中的实词大都是一词多义,很多义项还晦涩难懂,很打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

在《古文串烧课》里,她追本溯源,带孩子认识实词的原始涵义,并剖开它们的“进化史”,然后帮孩子把同一个实词的所有常见常考义项, 用一根线穿起来,穿成一串串的“文言实词珍珠项链”。


比如讲实词中的“兵”,兵有很多释义,但每个释义间都是有进化关系的。

“兵”经常见到的一个义项是兵器;拿兵器的人变成了士兵;士兵又组成了军队;组成军队要干什么?作战、战争。作战,怎样才能赢呢?要会用兵法。

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是不是其中任何一个义项都不会丢掉了?


这样讲完以后,再来一个小总结,像笔记一样, 既梳理了思路,又加深了记忆。


最后孩子会发现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一条一条的“线”,然后 将这一条条的线编织成一张大网,就是“知识网”。

当孩子编好了“知识网”时,强大的知识体系和输出能力也就建立了起来。


◎ 哲思 ◎

有了知识网还不够,要让知识网立体起来,还要文史哲三维一体学习语文。

比如我们一年级学习的第一课“天地人,你我他”,看似简单的六个字,里面蕴含了深深的哲理: 既要仰望天空、俯察大地,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又要懂得爱自然、爱自己、爱他人。


像这种哲思,在全书中处处都有渗透,因为思辨能力越来越重要。

就拿作文来说,现在的高分作文已经不再是程式化的作文,一味追求辞藻华丽,按照套路写出的作文已经很难拿高分, 有自己哲思的个性作文才更容易拿高分。


在《作文点睛课2》中,在讲到如何到写友情作文时,作者并没有按照套路告诉孩子怎么一步步来写,而是 先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找呀,找朋友》写起,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需要用心慢慢寻找的, 小时候结交的朋友叫“总角之交”,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朋友没有年龄、国籍、性别、种族……的束缚,需要的只是一颗真心。


当孩子懂得了朋友的真义,他在写朋友类作文时就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有深度的个性作文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引导和练习,会让他们会越来越喜欢思考,慢慢地也会培养起敏锐的思维和透彻的心性。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语文那些事儿》最打动我的一点是: 不仅知识丰富,还给了孩子学习语文的方法,有了这些方法,孩子在以后的阅读中就可以高效自学。

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比如,读古诗词时,你是从第一句开始读吗?如果是,那就错了!读懂一首诗应该从它的题目开始读。因为古诗题目中有太多信息,比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在横向对比中学习语言的丰富内涵

比如,同样是写秋,但寄托的感情不一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秋的寂寥,透着伤感;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写秋天的爽朗,表达对秋的热爱之情。


再比如,同样是《咏柳》,“咏”的意思却不一样,有的是赞美,有的是评判。贺知章写的《咏柳》就是在赞美柳树像漂亮的小姑娘,曾巩写的《咏柳》就是在批判柳枝的张狂。


◎ 语文学习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要学会思考

比如,右耳旁“阝”是“邑”的变形,右耳旁的字一般和城邑有关,左耳旁是“阜”的变形,那左耳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呢?


◎ 令人捧腹大笑的讲述方式,让孩子爱上语文

好像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本正经的语文讲述方式,觉得有深度的文字必定一板一眼。

但《大语文那些事儿》真的是颠覆了我的认知, 原来,“幽默”和“深刻”可以兼容,“趣味”和“丰富”可以俱在!也许这正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使然!


书中的文字处处透着幽默的智慧, 这套书真的可以让孩子在捧腹大笑中爱上语文。



《大语文那些事儿》与其他语文课外书相比,最难得的一点是: 知识体系非常系统,而且是紧密贴合部编版教材的。


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都有了:字词、古诗、古文、作文、阅读理解。读完这套书,孩子听、说、读、写、思这五大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字词是语文的基础,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古老而又“很潮”的汉字,带孩子领略祖国文化的绚烂。穿越刀光剑影,聆听鼓角争鸣,感受兴衰成败,体味悲欢离合,一笔一画总关情!


将诗和史一起学,对古诗词中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针对孩子最苦恼的古诗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帮孩子攻克这些难关。


这本书把实词的所有常见常考义项,用一根线穿起来,穿成一串串的“文言实词珍珠项链”,建立强大的 “知识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