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指北
观察 吐槽 爆料 福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黑龙江、上海、江西、陕西、宁夏知识产权新闻动态一览 ·  14 小时前  
IPRdaily  ·  2024年IPR ...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21 小时前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指北

Temu,真出海还是假出海?

互联网指北  · 公众号  ·  · 2025-01-11 23:42

正文

最近关于Temu的一则消息被频频投诉删稿。

事情起源于这周二,英国下议院商业与贸易委员会就“就业权利法案”(Make Work Pay: Employment Rights Bill)主题召开听证会。

委员会对中国两大跨境电商Shein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进行了质询,特别问到了关于“强迫劳动”的相关问题。

委员会提到的“强迫劳动”来自于2024年现代奴隶制声明(Modern Slavery Statement)。这项声明是企业或组织根据英国《2015年现代奴隶制法》(Modern Slavery Act 2015)的要求,公开发布的关于其在业务运营和供应链中防止现代奴隶制(包括奴役、强迫劳动和人口贩卖等)的措施和承诺的文件。

委员会主席具体向Temu和Shein两家电商问及了是否有来自某地区的棉产品在平台上销售。面对这个问题,Shein和Temu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Shein方表示拒绝回答该问题。而Temu则直接表示“我们不允许某地区的卖家在Temu上销售商品”。

事实上,英国的法案中并没有具体涉及该地区的相关条例,Temu却在公开的现场回应说禁止该地区卖家入驻。

而国内一些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几乎都被投诉下架。还在有公开下载的听证会视频面前,说自己没说过这样的话,这个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让人有一丝疑惑的是,已经出海两年的Temu还要搞国内的这套玩法。不过细想之后也就明白了,Temu虽然是海外应用,但本质上还是和Temu的国内主体的历史操作一样。而删稿、删帖,都是它们危机公关的惯用手法。

就目前情况来看,Temu的发展态势和早几年的其国内主体也极其相似。作为“亲儿子”,Temu可以说“继承”了其国内主体已经验证过的成功模式:以绝对低价的原则、强大的供应链和不惜代价的营销手段占领市场。

这样做的前期成果非常显著。在21年至23年,Temu的国内主体的营收翻倍增长。另一边,当下Temu的营收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这或许也归功于Temu在近两年的广告营销上一掷千金。根据 MediaRadar 的研究,2023年Temu 的广告支出同比增长1,000%。这一年的营销费用高达20亿美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Meta、Google等平台的广告投放,以及超级碗等大型活动的宣传。

据Meta称Temu23年1月在其平台上投放了 8,900 个广告。仅隔一个月,Temu 又投放了首个超级碗广告,视频广告里写着“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标语。

低价,再加上快速增加的用户和订单,这就造成Temu上商品质量层次不齐、货物供应不够稳定等其国内主体前期遇到的问题。在Temu的官网上浏览的时候,我甚至没反应过来这是海外版。

页面顶部显示着“新用户礼品”,而商品价格也是大多处于20美元以下。而在美国,联邦最低时薪是7.25美元。这就意味着大多数Temu上的商品只需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薪就能买到。

但货不对板、质量太差的情况也频频发生。外国网友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Temu的一些商品。

甚至在小红书上也能看到一些身在国外的中国网友吐槽Temu上买到的离谱商品。

可以说,Temu出现的这些情况和前几年的拼多多如出一辙。当大量劣质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引起消费者的集体不满从而产生对拼多多品牌的信任危机后,拼多多再投入巨量的公关费用、营销费用去弥补。

2021-2023年,Temu的国内主体在营销上花费最多的时候甚至能占据营收的一半以上,用于广告、投放、用户获取等方面。花钱删帖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又成为该公司公关遭人诟病的典型行为之一。

从21年Temu的国内主体员工加班猝死事件,到24年因员工发布竞业相关内容,这次投诉删帖行为从海外追到了国内。

再看Temu的国内主体的营销发家史,其实更像一个恶性循环:以低价换用户,又以让利换好评。但到现在,拼多多的口碑仍然两极分化。商品质量堪忧、真假参半,许多消费者对拼多多的态度仍然如此。

问题是,低价能维持多久?晚点在《百亿补贴小传,一个营销产品如何重塑拼多多》中写道:“一个行业的价值观代表:无关于追求,而是迎合一种欲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