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设计联
只做对设计师有用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新作|Residence ... ·  昨天  
字体设计  ·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开馆的首次纪念展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插画教程:教你4步画出绝美侧脸 ·  3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UI/UX必备!一键生成数百款角色 ...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看似很软,其实很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设计联

设计奖项越来越泛滥的时代,让权威人士告诉你什么才是好设计!

设计联  · 公众号  · 设计  · 2019-12-18 18:03

正文

这是设计联的第2556期分享

日本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素来被誉为“东方设计奥斯卡”,与德国红点、iF、美国Idea并列世界四大设计奖项。


它设有G-Mark 奖、BEST 100、Special Award、Grand Award四个等级的奖项。


其中,Grand Award为全场最高奖项,又称为“全场大奖”,每年仅有一件设计作品会获此殊荣。



上个月,G-mark的公益财团法人、日本设计振兴会大中华区经理薛萌在日本接待广东家纺协会考察团,设计联创始人张靖也参与了此行,有幸听到了一番令人深思的发言。

薛萌先生回顾了历年来全场大奖获奖作品的发展脉络,由此回答了一个困扰设计师们许久的问题:“什么是好的设计?”

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哪些作品曾经赢得全场大奖的青睐。

你会发现, 所有产品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也深深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1

东芝电饭锅  1958

这个看似普通的电饭锅,其实是日本设计的“原点”。


二战日本以失败告终,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步履艰难地缓慢发展了十年左右,终于在朝鲜战争时,凭借后方“供应保障”的身份,乘着美国的东风迅速建设。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电饭锅才成为了可能。


一时间日本人几乎家家户户都配备了一个电饭锅,煮饭不再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这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尤其是解放了忙碌的日本家庭主妇,让她们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2

第二代sony walkman  1981

1979年索尼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随身听——walkman,并于1981年推出了改良后的第二代walkman。

每个人身体里随音乐律动的因子都在时刻躁动,但在随身听问世之前,要随时随地听音乐只能带着巨大的播放器出门,这个场面想想就很滑稽,也十分不方便。于是那个年代的人只能等回到家才能享受音乐。

而Walkman的出现,让音乐终于能够和我们如影随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定义了人类的新的行为方式。

3

Sony摄像机 1989

1980年,日本进入经济的黄金期,也被称为泡沫时代,这样的虚假繁荣一直持续到1990年底。


而sony录像机问世的1989年,恰好是经济的大厦倾倒之前,疯狂的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达到最极致的时候。


当国内已经承载不下日本人旺盛的消费欲时,他们把眼光转移到了国外,掀起了一股出国旅游的热潮。

和现在的人们旅游要拍照发朋友圈一样,那个年代的日本人也想要记录自己的旅程。于是Sony录像机诞生了,完美迎合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需求。

4

Sony机械狗 1999

经历了泡沫时代的狂欢之后,整个日本开始冷静下来。经济突然一蹶不振,手中的钞票变成了废纸,人们一度对生活丧失信心。

在日本有一个现象,每当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高科技的东西就会涌现。而在经济繁荣发展时,奢侈品则会大量出现。于是9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很多“未来式”的产品,sony机械狗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2000台机械狗一经发布,瞬间被抢购一空。 它不止反映了对“当下”失望的日本人将希望寄托于未来,也作为一种心理寄托陪伴着精神世界几近坍塌的人们。

Sony机械狗在AI与产品结合这一领域跨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是值得被铭记的先驱。

5

本田汽车导航  2011

2011年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噩梦般的一年。东日本大地震、海啸、福岛核电站爆炸,死亡的阴霾笼罩整个日本。

从前设计师们常提到“以人为本”,在经历了这些劫难后也开始反思:“以人为本”究竟该怎么理解?

当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当人此时此刻最大的诉求只是“活下去”时,设计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设计师能够充当怎样的角色?

2011年的全场大奖颁发给了本田汽车设计的导航系统“Internavi”,这正是Good Design Award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给出的回答。


这个系统在地震中引导无数被困的人有序逃离,导航上提示路线的光亮的小点,像一个个搏动的生命,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

6

寺庙零食俱乐部 2018

2013年,经济繁荣向好的日本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一位28岁的单亲妈妈和她3岁孩子在家中活活饿死。

这就是著名的“大阪母子饿死事件”,它把阳光照射不到的黑暗角落赤裸裸掀开,逼着人们去直视它。


这时人们才知道, 日本儿童的贫困率居然高达13.9%,意味着每7个小朋友中就有一个生在贫困家庭,而单亲家庭的贫困率更是高达50.8%。

与此同时,在日本的寺庙里,每年会有80%的贡品会被扔进垃圾桶。

日本奈良安养寺的住持松岛靖朗意识到,他也许能为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做点什么。


于是他发起了寺庙临时俱乐部项目,鼓励寺庙和当地政府联合,定期将剩下的贡品寄给单亲家庭。

他用这些本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来“雪中送炭”,也最终成为了Good Design Award全场大奖获奖作品中最不像设计的设计。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获奖作品从最开始的实体产品,扩展到了非实体的项目。 设计的定义边界逐渐被打破,对设计的理解也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官方对“设计”这一概念的阐释是:“对产品、建筑、软件、系统和服务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各种事物,无论有形无形,只要是人们为了某种理想和目的而构筑的事物都会被视为设计。”

那么当设计“泛化”时,定义“好设计”的标准不会变得凌乱繁杂吗?

至少Good Design Award的评选不会,它有一套非常清晰的评判标准。看完这张表,你也许会更明白它在寻找什么样的设计。

Good Design Award的评审基于4个视点:人类视点、产业视点、社会视点、时间视点。


美感只是最基础的,只追求“美”的设计注定只能是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冲刷。

真正的好设计,需要设计师着眼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带着一颗具有“普遍关怀”的爱心,从“人”的角度出发探其所需、与之共鸣,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

代表了时代、影响了时代的设计,才能够被时代铭记。


- E N 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