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一个哲学家的爱与怕: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 ·  4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中国的客运站,怎么悄悄消失了 ·  5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在海边,探索母语的边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张爱玲最迷恋的男人不是胡兰成,而是这个风流才子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27 21:44

正文


  

文 | 十点君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一首《送别》,百年传唱。


不论是曾经的京师大学堂,还是当代的陈绮贞、周云蓬、钟立风等音乐人都钟爱这首歌,朴树还曾说:“如果这歌是我写的,我死了都愿意。”


而谈起这首曲子的词作者,你一定不陌生,他就是惊世才子李叔同。


诗词歌赋文学戏剧音乐金石书画水墨...他的才情令人“发指”,还开创国内众多先河:第一位演话剧、第一位弹钢琴、第一位画裸体素描...


林语堂说:“他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作为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他写的佛教偈语从百年前的民国火到今天的朋友圈。


他光风霁月,圈粉无数。鲁迅、郁达夫、叶圣陶、朱光潜、丰子恺、徐悲鸿、赵朴初...都对他的品行高山仰止。


即便孤傲如张爱玲,也曾说:“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的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从风流才子李叔同,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他到底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偏偏要在人生最绚烂的时刻,放下世间的一切,选择出家?


百年来,这个话题众说纷纭。而或许,读懂了这曲《送别》背后的故事,也就读懂了他的一生。


年少多才多情也多忧愁


1880年秋日的一个清晨,天津一家大宅院里,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当地富商李筱楼的第三子,李叔同降生了。旧时有传闻说,那日有喜鹊衔一根松枝儿,飞入了产房。这让向来信奉佛教的李家,都认为是佛赐祥瑞。

 

而李叔同,的确从一出生开始就表现出不一样的天赋。3岁识字,7岁学文,8岁熟读四书五经,13岁时书法就闻名乡里。只是衣食无忧的他,在15岁那年却有了“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这样的感叹。


灵气中带着早熟的睿智,那个少年的心境,很难说清。


▲少年李叔同


受潮流影响,年轻的李叔同也渐渐萌生了维新思想。可惜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戊戌变法失败,其就读的南洋公学也发生罢课风潮,那几年间前路茫茫。


再加上身居侧室的母亲,在这个大家庭里饱受委屈。于是19岁那年,他带着母亲、家眷南下,在上海的法租界暂时住了下来。


“奔走天涯无一事,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心神黯淡的公子哥,初到上海时寄情声色。他出入上海各大名流场所,也喜欢在各大戏园子里闲逛。台上的锣鼓点一响,心中就热情洋溢,看到痴迷处,他自己也粉墨登场了。


▲登台唱戏的李叔同

 

而在城南草堂的日子,或许才是他真正青春的时刻。


刚加入“城南文社”时,就崭露头角。以切磋文章为目的,李叔同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五人结为金兰,号称“天涯五友”,还与画家任伯年设立“上海书画公会”,其所绘的书画报,成为上海书画界最早出版的报纸。


那段时光有挥洒不完的热情,有意气相投的知己,他沉浸在诗文唱和之中,忘却了烦忧,过得风流又自在。


直到母亲去世那天。


在他去街上买棺木的空档,母亲便与世长辞了。这让错过母亲最后一面的李叔同,哀恸不已。


他的母亲王氏,是个贤良又有新潮思想的人,不仅给予他无限的慈爱,也给了他独立的人格。


王氏为李家侧室,依旧俗遗体不可从正门抬入。但李叔同一反陈珂,坚决按照自己的意愿操办母亲的葬礼。他拒绝哭丧,也没有披麻戴孝,而是在灵堂摆了一架钢琴,含泪为母亲弹奏挽歌《梦》。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 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 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 似婴儿时。 
...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

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 感亲之恩其永垂。
 


这一举动轰动津门,大家都凑热闹说“李三爷又搞了一件奇事”。而多年后,李叔同谈及母亲逝世,只淡淡地说道:从此我的幸福时期都已过去,之后就是不断的忧愁和哀伤。


他影响了民国文艺界的半边天


是年秋,李叔同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求学之旅。这段期间,他在人生舞台上的一番纵情演绎,让人目眩神迷。


▲日本留学的李叔同

到日本不久后,他便创立了“春柳社”,为了在话剧“茶花女”中反串饰演女主角,不惜剃去小胡子,暴瘦好几斤,并花重金做了几身精致的女装。


上演时引起当时日本话剧界的轰动,戏剧评论家松翁当即到后台祝贺,其后还著文写道:


“…尤其是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日本的俳优所能比拟。倘使李君仍在努力这种艺术,那末,岂容梅兰芳、尚小云辈驰名于中国的戏剧界…”


▲饰演茶花女的李叔同


在岛国的海风中,他遇到了一生所爱。那个美丽的日本女孩儿,眼眸里有着青春的灵动与悠扬。李叔同看呆了,便冲到面前,可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可以做我的裸模吗?


如此唐突的话语,却让女孩儿感觉新奇,便欣然同意了,两人由艺术结缘,之后相恋成婚。


1911年,李叔同携妻回国。


回国之后的李叔同,开始任音乐和绘画课老师。旁人眼里惊世骇俗的他,将五线谱引进国内,创办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更是将裸体素描带进了大学画室,不仅轰动了整个社会,也开创了中国西洋美学的先河。


▲将裸体模特带入教室,引起轰动


在7年的教育生涯里,他先后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代大师。

他的挚友夏丏尊多次夸赞说: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然而,正当他的爱情、艺术、才华、金钱都达到绚烂至极时,他却突然遁入空门,出家做和尚去了。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有一回,夏丏尊无意间,将一篇断食的文章介绍给李叔同。没想到李叔同真的想尝试一下。


更让夏丏尊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成了好友出家的契机。李叔同在虎跑寺体验了17天的断食,不到两年的光景,他就出家了。

 

曾有人记述出家后的他,与日籍妻子的湖心一会:


弘一立在船头,对面船上走出来一个女子,轻唤了一声:“叔同”。


“请叫我弘一”。


女子听到后悲痛欲绝,但还是含泪问道:“大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爱,就是慈悲”。


随后,船开走了,弘一没有回头,直到连人带船一齐隐没于湖云深处。只留下女子大哭而归。


从此世上不再有风流才子李叔同,有的只是一心向佛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


都说由奢入俭难,出身豪门的弘一法师,却选择了佛门中持戒最为谨严的律宗。


他与丰子恺通信,信纸写得严严密密不敢浪费半点。在家居士供养的上品食物和药膏,自然更不舍得用。他说自己福薄,不堪消受,转手便赠与弟子。


惜福更护生的弘一法师,每回坐藤椅前,都会先轻轻摇动一下,让暗伏在椅脚的小虫走避,再慢慢坐下去。


行住坐卧,无有逾戒。



▲高洁的弘一法师


1920年,潜心研究律宗的他,开始了云游生涯。从浙东到闽南,一双草鞋扎扎实实走过了十年。他一路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并整理、编撰大量经论典籍,用佛法智慧帮助无数人,走出生命的迷茫与困顿。


而他,也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从一个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变为粗布麻衣、过午不食的苦行僧。他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告别


1942年,弘一法师和一位赵姓好友相见,两人站在雁荡山的山崖边,友人隐约觉得大师心中有些许情绪。


问道:“似有所思?”

法师答:“有思。”

赵问:“何所思?”

法师答:“人间事,家中事。”


就在那一年,为佛法和众生奔波劳累的弘一法师病重。弥留之际,他告诉身边的侍者:“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的眼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几天后大师圆寂,圆寂前只留下了手书四个大字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欣的是什么?悲的又是什么呢?


回顾弘一法师的人生旅途,仿佛就是在不断地告别。


5岁时,他的父亲,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去世了。父亲的房中,僧人们念诵着《金刚经》,在当时的他眼里,只不过是一场盛大的佛事,却也为未来的人生结下佛缘。


青年时,友人许幻园破产后,跑到他家门外挥泪对他说道:“叔同啊,我幻灭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许幻园。伤感难耐的李叔同,深夜写下一曲骊歌《送别》;


刚刚成年,又遭遇了母亲的离世。只能在母亲的灵柩边含泪缅怀,从此告别了所有的“幸福时光”


他早已看穿了繁华的俗世,如大梦一场。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恒拥有的,包括家人、朋友、金钱,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不属于你。而我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将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执着拥有。


他走了,终于涅槃寂静,证得佛果,所以是欣。


人间还有很多苦痛,却再也无能为力,所以是悲。




-作者-

喵五郎。本文为十点读书会原创,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关注公众号 "十点读书会"

180万小伙伴,10天共读1本好书

后台回复关键字“领读包”

查看53本十点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