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热爱的不止是“一望无际”,还有“高高在上”,所以摩天大楼越建越高。(取自Elements Envato)
综合整理|郑美励
452米、492米、541米、632米、828米……一座座令人屏息的庞然大物拔地而起,突破天际线。哪一座建筑物是全球第一高楼?全球哪个国家拥有最多的摩天大楼?马来西亚的默迪卡118排名第几?一次过看清楚。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建筑高度的探索从未止步。一个多世纪前,纽约、芝加哥、波士顿等城市率先将摩天大楼的概念付诸实践。
在寸土如金的城市中心,摩天大楼能够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容纳更多人口和企业、获利诱因,使得摩天大楼在经济上极具吸引力。从此,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现代都市的标志性建筑。
摩天大楼虽然诞生于美国,但在全世界生根发芽,走向兴旺。全球多国都热衷于建造摩天大楼,乐此不疲地追逐“向天攀登”,当中尤以亚洲国家最为积极,许多屡次刷新纪录的摩天大楼前扑后续地出现在亚洲(特别是中国、中国地区),西方媒体更爱以此作文章,强调亚洲国家在兴建摩天大楼的雄心。
高度等于国家实力?
为何大家都爱刷新人类建筑史上的新高度,竞逐世界之颠?答案或许很简单:不仅仅是经济因素,而是摩天大楼已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体现,这些特征对国家领袖来说无法抗拒。
一般而言,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地价高,唯有将建筑向上拓展,才能把土地成本分摊到最低,满足城市需求。其次,摩天大楼本身也像磁铁般,随着它成为区域性地标,可吸引公司、居民、游客和外国直接投资。
此外,建造摩天大楼虽然靠的是当下实力,但更着眼于未来发展。大楼建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商的信心,信心是否充盈,又依托于当地政府的未来规划。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实力不如发达国家,但有着充分的追赶需求,摩天大楼自然能成为展示雄心的一柱擎天。
与经济发达无关?
有没有发现,在经济发达、科技水平也都位于世界前列的欧洲地区,摩天大楼数量却十分稀少?
与美国不同的是,大部分欧洲城市都保留了中世纪的城市中心,没人希望把高楼大厦建在美丽的老城旁边,为了保护老城区的风景线,许多欧洲国家对建筑物的高度,定了相当严格的法规。另外,两次世界大战都阻碍了高层建筑在欧洲的兴起,因为建筑成本太高。
世界上的第一高楼是位于中东迪拜的哈里法塔,它成为这个既崇拜唯一真神又擅长贸易的社会的巅峰之作。(取自Elements Envato)
各国定义不同
什么样的建筑物才能称得上摩天大楼(Skyscrapers)?
众说纷纭,各国定义也不同。按照建筑高度评估领域内的权威之一的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委员会(CTBUH)标准,超过40层的楼且高度超过150米、可居住的楼层面积必须至少占建筑总高度的50%的建筑物便可称为摩天大楼。因此,像东京的天空树或柏林电视塔、吉隆坡塔、艾菲尔铁塔这样的通讯和观测塔,虽然非常高,但并不被CTBUH认为是摩天大楼。
顺应时代变迁,CTBUH对高层建筑的定义为:
●150米及以上称为摩天大楼(Skyscrapers)
●超过300米为超高摩天大楼(Supertall)
●600米及以上称为巨型摩天大楼(Megatall)
上海中心大厦是世界第3高楼。(取自Elements Envato)
中国最多 哈里法塔最高
此时此刻,全世界第一高楼依旧是位于迪拜的哈里法塔(828米),一旦沙地阿拉伯的吉达塔在2028年峻工,届时将以1000米高度跃居全球第一高楼。
另外,迪拜还打算兴建725米的Burj Azizi大楼,属时排名世界第2的默迪卡118将退居世界第3。
现阶段,中国是拥有最多摩天大楼国家。
CTBUH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拥有逾3000座摩天大楼,而且在2023年以后仍有很多超高层建筑项目在展开中,但中国政府数年前就开始推出“限高令”,加强对新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接下来摩天大楼的主战场或许会是在富得流油的中东地区。
大马数量排名靠前
或许最叫大马人意外的是,我国拥有的摩天大楼数量之多足以上榜“拥有最多摩天大楼的国家、城市”榜单。
根据CTBUH的资料,吉隆坡第一座超过15米的摩天大楼是Menara KH或也叫Menara Promet,1983年建成,高度为152米。如今大马有304座高度为150至199米的高楼,70座高度为200至299米,6座则超过300米。
在世界最多高楼建筑国家排行榜上排名靠前,创下历史纪录。
大马的摩天大楼数量多,被指和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有关。马哈迪在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高速增长与胜过西方国家,借由大规模的计画来展现实力,开启了马来西亚的摩天大楼建设荣景。
当国油双峰塔在1998年于马哈迪治下建成时,高度险胜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是逾百年以来,全球最高的大楼首次坐落在美国以外的国家。
吉隆坡天际线的3道独特风景:国油双峰塔、吉隆坡塔、默迪卡118。(取自unsplash)
稳赚不赔?
这是否意味建造摩天大楼是稳赚的买卖?不一定。
1930年时经济学家克拉克与金斯顿曾在书中提出,摩天大楼开发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投资收益最大化,一栋高楼将获得更多的铺位租售收入,但也将承担更高的建筑和维护成本。
因为,摩天大楼的高度与成本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当大楼超过一定楼层时,防风防震、安全系数等比重将飙升,这将快速推升建筑成本。同时,摩天大楼的电梯系统复杂多变,这些直通云庭的电梯间将进一步压缩出租面积,影响整体收入。
因此,他们提出“经济高度”的概念,即一栋大楼若要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其建筑高度最好在63层左右。
如今许多摩天大楼都已轻松超越了63层的设定,属于明显收不回成本的“过高”建筑物,至今真相是否如此,也唯有相关摩天大楼的拥有人才知情。
劳伦斯魔咒与经济循环
摩天大楼是经济发展的极致体现,建筑界也流传着由英国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提出的劳伦斯魔咒(又称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
他发现摩天大楼以及金融危机之间令人费解的关系。每当有摩天大楼高度刷新纪录,一般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衰退,且多数的情况是建成了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地方都会爆发经济危机。
有助预视经济前景
他认为,摩天大楼常于经济炽热和政策宽松时拍板兴建,但过度投资驱动的经济繁荣只是昙花一现,经济很快萧条下来,形成一个经济周期。故此他认为,世界各地兴建摩天大厦的举动,或有助人们预视经济前景。
此后,众多西方经济学家群起仿效,纷纷将“劳伦斯魔咒”套用在每一栋创纪录的高楼上。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