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截至
8
月
20
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
4663.6
万吨,同比减少
1233.8
万吨。小麦收储减少,
叠加今年玉米价格大涨,粮价问题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
成为了社会焦点。我们需要担心粮价吗?
图
1
年初以来,主粮价格出现较为明显上行
一、通胀中的
定海神针
,疫情冲击以来有所上行
2000
年以来粮食价格大涨总是伴随着通胀大幅上行
。最近几年粮食价格偏稳,
2015
年以来同比增速持续低于
2%
,
18
年以来更是低于
1%
,疫情冲击以来粮食价格增速略有提升。
最近一次粮食价格大涨发生在
2010-2011
年,当时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价格上涨也带动了我国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同比涨幅一度超过
15%
。疫情以来大米国际价格上行比较明显,玉米和小麦价格保持稳定。当下粮食价格有上行压力吗?
下面从供需,宏观两个角度分别着手去分析。
图
2
CPI
粮食价格与
CPI
之间相关性高达
0.74
二、供需角度,主粮基本自给自足,其中玉米压力较大,但往后价格上行空间不大
我们主粮(小麦、稻谷和玉米)基本自给自足:
用净进口占国内总消费量比重衡量,主粮比例均不足
4%
,事实上大米还是净出口的;主粮中只有玉米问题稍大。从期末库存
/
总消费量情况看,
小麦是一直在累库的,稻谷这两年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基本持平,只有玉米在
2016
年触顶之后大幅去库
。
这个情况和国家的玉米收储制度有关
。
[1]
2015-2016
年,出于补贴农民利益等原因,国家制定了一个高于整个市场的价格,当时大部分库存和进口配额内的量都进了储备库存中,国家看到一个天量的库存(据说超过
140%
)。于是,国家制定了几个政策,首先是控制玉米的产量,补贴向大豆倾斜,减了玉米面积(大豆和玉米争地明显);其次是刺激了深加工的需求,玉米库存开始快速下降。玉米期货价格从低点
1400
元涨至
2300
元,已经接近历史最高点。
由于几大主粮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玉米价格的大幅上行也对小麦和稻谷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推升作用。
图
3
主粮基本自给自足
[2]
图
4
玉米大幅去库
图
5
2015
年后大豆播种面积
大幅增加
,玉米面积下降
目前国家正积极应对玉米库存下滑较快这个情况,一个比较快的方法是加大进口
。历史上,当国内价格超过海外价格足够高时,都伴随着大幅增加玉米进口,本轮也不例外: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
中国签订合同的美国产玉米购买量
2019
年
9
月
-2020
年
8
月上旬累计约为
221
万吨,是上年同期的
5
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玉米进口设置关税配额制度,在一定配额的进口数量以下适用低关税(
1
%),超出部分适用高关税(
65
%);
2019
年秋季公布的
2020
年低关税配额为
720
万吨。此前玉米自给率高,往年配额用不完,从今年情况来看,如果后续玉米缺口较大,调高限额可期。而且今年美国玉米丰收,国际玉米价格持续下行至近十年最低点,与国内玉米价格分化巨大。
图
6
国内外价差够高,都伴随着大幅增加玉米进口
图
7
今年中国从美国玉米进口成交量是去年
5
倍
图
8
今年国内玉米价格向上,国外价格向下
三、宏观角度上,今年一产的生产要素投入有保障;
从以往经验来看,粮价顺周期,背后是经济周期
/
劳动转移在发挥作用:
经济较为景气的时候伴随着非农就业的提升,劳动力人口转向城市与非农部门,导致农业就业人员下降,农产品价格升高。
图
9
粮价顺周期
2016
年至今经济下行伴随着一产就业加速下滑,
劳动力投入不强,且真实粮价持续走弱,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种植意愿
。然而,这几年粮食价格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何在?
可能与种子、灌溉等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有关
。一个证据是
2017
年开始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下滑,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持续上涨,总的粮食产量并未明显下降,甚至在
2019
年还同比增长了
0.9%
(图
14
)。
图
10
前几年真实粮价持续走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种植意愿
图
11
17
年开始播种面积持续下滑,但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涨
往后看
,今年疫情以来对服务业冲击较为明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明显下降,从这个角度考虑,今年农业在投入有角度是保障的;一个相关的证据是今年早稻和夏粮播种面积较去年已经有所增加,而且据农村农业部在
8
月
26
日发布会上透露,初步预计今年秋粮面积
12.84
亿亩,增加了
500
多万亩。
[3]
整体上看,一产就业和粮食播种面积在今年是有保障的,叠加技术进步因素在短期内消失的概率不高,这几个因素不支持今年粮食价格出现明显上行
。
图
12
疫情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明显下降
图
13
今年早稻和夏粮播种面积较去年已经有所增加
货币角度,
3
月以来大幅攀升的货币确实为未来埋下了一些通胀的压力,但从历史的领先滞后关系来看,今年大概率无忧,压力可能会在明年某个时候爆发
。
“
有可能
”
不代表一定会发生,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此处展开了。
此外,粮食涨价带来的通胀预期也是会和通胀本身交互影响的,这点可能要比猪肉影响大,不得不防,所幸的是本轮粮食价格不具备上行的基本面因素。
图
14
货币领先通胀,今年社融大涨给明年埋下一些通胀压力
表格
1
临储制度梳理
参考资料:
农业农村部就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发布会
http://www.moa.gov.cn/hd/zbft_news/dqlsscyxsc/wzzb_26342/
中国大量采购美国玉米,日经中文网
美国农业部官网,
https://www.usda.gov/
[1]
临储制度见表格
1
。
[2]
粮食库存涉及到国家机密,全口径不可得,
USDA
统计的是官方库存,
有一定参考意义。
[3] http://www.moa.gov.cn/hd/zbft_news/dqlsscyxsc/wzzb_2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