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逆行的狗
不会编程的军人不是好的审计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逆行的狗

审计何需明细表?

逆行的狗  · 公众号  ·  · 2024-07-01 23:58

正文

周五在丁老师家喝酒,丁老师作为中注协评定的全国唯4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一顿酒喝下来让我受益匪浅。

我和他最近都在分所搞“数字化审计”小组。

其实这个我和丁老师也搞了至少有3年了,只是每年的名字不一样,实质都一样,就是提高审计效率。

但前两年都失败了,今年我们从5月就开始启动,投入大量人力做这件事。

以前,我们做的事就是拆解审计流程中,费时的基础工作,弄工具来提高效率。

但,这件事其实远不止工具这么简单,

也许更多的涉及到审计作业模式的变革。

而大部分人其实只观其形,不悟其神。

审计需要明细表吗?

丁老师喝着酒,给我介绍他的项目的工作方法。

当他告诉我“审计不需要明细表”时,我很诧异!

怎么可能?没有明细表,我怎么做审计?

我做过财务审计做过2年,以我当时脑海中的概念,

审计那就是从拉明细表开始。

会计是分类的艺术,

会计科目是一种分类,明细表就又是更细化的分类。

而审计是选择的艺术,

基于明细表的变动,重要性的选择,风险的高低,在这种视角下,执行审计程序,完成会计科目的认定。

这是我以前的认识。

也就是说拉明细表基本上是我开审计底稿的首要步骤。

但这存在一个问题,

明细表、披露表、审定表、附注、报告,这一连串的操作其实都是大量费时的基础工作,

尤其是那种主体多的审计项目,有多少人基本上拉完这些表,填完这些数,就非常费劲了?

而这是审计吗?我理解不是。

而那些分析性程序,细节测试的工作被压缩到时间很少,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我们也用过效率工具来提高某些节点的效率,但效果差强人意。

因为从作业模式上来说,没有改变,以前这些人干什么,现在还是干什么事。

而且工具的使用,这依赖于项目组成员的学习意愿。

对于没有工具的,而又很容易通过IT来解决的工作,项目组也会缺乏这种能力。

或者是,因为相同工作的集约化不高,导致工具并没有发挥最大的效能。

那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变革作业模式!

把重复的、简单的基础工作分离出来,集约化生产。

让审计人员去做需要职业判断的,分析的高价值的工作。

这些话,大大小小的会我听过无数遍了,那具体怎么做?

这里我就不牵扯审计软件了,因为这其实和Excel并无本质区别。

明细表、披露表、审定表、单体附注、合并附注、生成报告,这些工作需不需要?

我想说,对于审计项目来说需要,但对于审计人员不需要。

从底稿层面,就把这些工作拆分出来,审计人员不需要做这些东西。

审计人员做什么?就做分析性程序、实质性程序。

有人说,那没明细表我怎么审计呢?

其实我仔细想想,明细表我还真用不上,用他无非就是和TB核对一致,以及来生成披露表。

分析性程序,我用账套(科目余额表、序时账)不就可以吗?

细节测试,我用序时账不就可以吗?

发函,我用账套(科目余额表、辅助科目余额表)不就可以吗?

检查,我用各种台账、发票、付款不都可以吗?

我仔细想一想,没有哪一项实质性程序工作是离开明细表开展不了的。

而这组人就给我做实质性程序,发现问题,形成调整分录。

那明细表、披露表、审计表、附注、报告这条线呢?

这些工作就让一两个低级别的人员或者不需要丰富经验的人员来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深圳吃货小分队  ·  石螺鸡来了,每月都用坏几把剪刀
7 年前
梅特涅的信徒  ·  奥巴马医保大涨价:特朗普反攻机会到来
7 年前
卢松松  ·  2018年互联网下一波红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