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100offer 编辑 | 职伴君
来源 | 100offer.com
难道不应该庆幸是在30岁转行而不是35岁甚至40岁吗?
offer君以为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30岁转行已经算不上什么不寻常的大事,而将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虽然30岁在职场上是一个略显尴尬的年纪,但是这并不妨碍你去重新适应另一个行业或者职业。
「30岁,一切都还来得及。」
以下的案例和建议主要针对于想要转行到互联网的程序员。但是对于其他行业与职业同样适用。
1
为什么到了30岁还要转行?
1)
行业「日薄西山」,不转跟着喝西北风?
当今的时代也许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一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
在二十三四岁初入职场的时候,你可能选择了当时最热门的行业或是自认为最适合的职业;在之后的几年,你在这个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或是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
但六七年后,行业突然受到经济环境或是可替代产业的影响,一下子萧条甚至消亡下去,裁员、降薪、降职……这时刚满30岁的你,是走还是死守?
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程序员求职者,他们有着不错的学历背景,一毕业就进入人人羡慕的国企或是寡头企业,户口、地位、业余生活,一下子什么都有了。凭借自己不错的技术基础,他们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工作,得到领导的赏识。
但是突然有一天单位要改制,或者企业所在的这个行业本身受到了巨大冲击,甚至这个行业到了清场的最后时候,「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们不得不走出舒适圈,重新投入到市场的搏杀中。
2)
外面技术已经变了几重天,你却还在「坐井观天」?
当年诺基亚倒闭,很多诺基亚的老员工难以再就业,很大原因是他们多年赖以生存、锤炼得炉火纯青的技术早已与外界脱轨。
抱着「学习新技术」目的来求职的候选人,他们原来企业的工资待遇大多数还算不错,如果没有太大目标,完全可以提前过上养老的生活。
但是,所谓的「不错」很多时候真的只是「坐井观天」。
一位候选人阿东,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研究院工作,领导重视,有户口有职位,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但是在工作三年之后,他却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坚决地辞职投身互联网。
问其原因,他说起另一个同学的故事。那个同学在毕业的三年间,从创业公司到小米再到BAT,现在不管是薪资还是技术,都足以把他「吊打」。
「别人每天面对上亿的用户,PC、移动端都开发过一遍,我却还慢慢优化着八九十年代的软件,这才是让我感觉人生最失败的地方。」
像阿东这样因为技术更迭转行的还有求职者老王。老王在一家传统大型互联网公司一直使用的是.NET语言,但从2016年开始,他发现市场上的公司基本已经不招.NET工程师了。
为了转型到JAVA,32岁的老王不得不像个高中生一样狂补JAVA的知识点,去各个公司面试,走过了一段漫长又痛苦的转型之路。
3)
30岁不喜欢干的事,到了40岁就变喜欢了?
前段时间李诞的那句「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很火。
沿用在工作中,就是很多人到了30岁发现自己对当前的这份工作始终「喜欢」不起来。不喜欢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本身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等。
遇到的一些30+的程序员,转行的原因很纯粹:「转了一圈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单纯地敲代码。」
求职者小田就是典型的例子。30岁的小田软件工程硕士专业毕业,以程序员的身份入职一家大型企业,但是由于这个企业重营销轻技术,小田没干满一年就从技术岗被调到销售岗,每天的工作就是写产品PPT。
虽然之后几年一路升职加薪,但是小田每一天都感觉到很痛苦:「就算每天只用写几页PPT也觉得讨厌,完全就是敷衍了事,虽然领导还觉得做得挺好」。
在这种「不喜欢」的痛苦中挣扎到30岁,小田最终还是做出了转行的决定,去了一家A轮互联网公司「从头开始」。
等再次见到小田,我们发现他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谈到当前正在开展的项目,眼睛里甚至都放出了光。
「就是喜欢,每天加班到一两点也觉得开心,跟着技术大牛学技术,感觉自己也牛逼了起来。」
2
30岁转行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1)
30岁转行的劣势
首先最大的劣势无疑是年纪,对于程序员来说,转行的跨度越大,那么也就意味着需要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就越多。
即使是同为互联网行业的游戏领域与互联网金融领域,两个细分行业的技术语言、工作环境以及用户定位都有很大不同,转行之后很可能要从基础学起。
30岁的程序员不管是在体力还是学历能力上都要逊于20多岁的程序员,在用工成本上企业也更倾向于年轻的程序员。
其次是经济和家庭压力,20多岁的程序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30岁的程序员则是「负重前行」。买房与育儿成本让他们不敢冒太大的风险,更别提在另一个行业重新开始了。
2)
30岁转行的优势
首先,对于大多数程序员,换行并不等于一穷二白地从头开始。不管技术框架和应用场景怎么变,基本的计算机基础原理是不变的。
其次,通过几年过往的项目积累,即使转换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项目的协作性和沟通性也要远远高于新人。
最后,在30岁选择转行的程序员,不会再像20多岁时那么肆无忌惮,多数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的信念,这些人有着明确的自我定位与超强的执行力,一旦时机成熟,他们的爆发力和创造力将会是惊人的。
3
转行要做好哪些准备?
1)
谨慎入行,避免「从一个坑掉进另一个坑」
曾经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5%的人转行是因为「不适应目前行业时,转行是第一选择」,他们转行的主要依据通常是主观感觉和对职场潮流的跟风。
仅9.8%的人在转行前会对新行业做科学而仔细的分析,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判断。换言之,转行时绝大多数人比较盲目。
「高薪」和「潮流」是很多人向往互联网行业和程序员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因此而贸然转行,那么很有可能只是「从另一个坑掉入另一个坑」。
在决定转行之前,多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情况,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进入、前途看好的行业,而不能仅靠当下的「热度」作为判断的标准。前期暴雷的P2P行业和最近降温的互联网旅游行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请记住,「热爱」虽然是一个很俗的字眼,但是它能够成为你在新鲜感过去后,继续留在这个行业的最大动力。
如果爱,请深爱!
2)
审视自身,避免「眼高手低」
曾经有一位求职者小北,名校计算机硕士专业毕业,在北京国企工作三年,年薪20W+,之前用C语言,后来用Java,有一年的开发经验,想100offer通过进入互联网公司学习新技术。
在最初的面试中,小北既不了解互联网行业,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去什么类型或领域的公司;又对求职的目标薪资定位过高,不愿接受“转行穷3年”的残酷现状,导致盲目面试几周,徒劳无功。
后来在职业顾问的建议下,他认识到自己「java经验不足、缺少大项目经验、没有互联网经验」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进互联网的原因是「能够学习更好的技术」,降低了薪资要求,最后顺利入职一家B轮创业公司。
对于转行的程序员,一定要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缺陷,明确自己转行的主要目的,求职的时候适当放低姿态,切不可眼高手低,倚老卖老。
3)
学习,学习,还是学习
offer接触的顺利转行的程序员们,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从传统行业转行去一线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辰青,在被问到为什么能够顺利转行时,罗列了自己在转行之前做的几件事:
a)
有针对性地准备
看到招聘需求,换位思考面试官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人,想像这个团队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比如某家互联网公司的JD写到了希望掌握设计模式,他发现这是和其他JD不一样的地方,既然特地强调,那可能就是重点。
于是辰青把常见的设计模式都温习了一遍。面试官果然问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他就画出结构图,边画边回答,大大提高了面试的成功率。
b)
为了去互联网,他特地花时间关注新的技术和行业趋势
抽空多看看互联网的热点概念,比如AI、Python、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等。
不过,辰青还是遗憾自己在转行前没有积累更多相关的项目经验,尤其是如果能在开源项目上有成绩,大公司会更青睐一些。
还有更多的求职者,他们在转行之前,往往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和学习。
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水到渠成」的美事,只是别人把「引流修渠」的功夫做到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