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的临终馈赠,条条哲理性都很强,反复多读,既可树立起正确的养生常识,也可修养心性、增加智慧!
1、大病自救法
①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
②相信不用保健品、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
③从今日起,我决定不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想着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
④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2、静养法
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似的。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3、修行要诀,
寂照照寂,切忌用力。
具体要求:不许身体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是用气力。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4、因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
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
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
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地。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都过去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
5、人最大的病是什么?
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6、补身体不能盲目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运动有两点禁忌
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8、运动的作用有二
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9、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
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10、治病靠什么?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讲什么?佛是讲心。
11、竞争是什么?
现在讲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
12、为什么要食清新之物?
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13、污浊
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14、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
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15、真正的科学是什么?
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16、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
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吃亏,别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17、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18、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
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19、“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20、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
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21、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22、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23、“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24、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
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25、什么是自然?
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26、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
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7、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
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28、什么是平衡?
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得慢。
29、什么叫人得意忘形?
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一定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30、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