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中国物流业ESG系列标准课题组”第一次全体 ...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达飞发布诈骗警报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第三季度业绩稳健,锦江航运服务、运力双升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年终盘点】十大得益企业与十大突破企业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17-01-14 12:25

正文

点击上方“中国航务周刊”关注我们


2016年,冷风继续肆虐全球航运市场。就在盲目、挣扎、放弃成为行业主旋律之时,有一些企业却能独善其身,修炼内功,在一片惨淡景象中冲出重围,从中得益。有一些企业则能大胆试水,谋新谋变,从一贯传统套路中打破常规,赢得突破。它们是哪些企业?有着何等招式?我们能从它们的战略模式有何借鉴?下面为大家一一道来。




十大得益企业


海丰国际

招式:管理高效 运营专注


海丰国际凭借自身独特的营运模式,从2010年在香港上市后,连续6年保持盈利的佳绩。2016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7131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微跌0.02%。前三季度,海丰国际整体依然保持盈利势头,货运总量为167.6万TEU,同比增长4.5%。


海丰国际的持续、稳定盈利,与其首席执行官杨现祥的经营理念不无关系。


杨现祥对海丰国际的管理目标清晰,规划目标精准,授权、扁平化管理、开发具有独创性的IT系统……在周密的管理体系下,海丰国际在提高企业绩效方面有很多过人之处。


此外,海丰国际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业务领域,努力成为行业专家,这种专注的工匠精神,在动荡的市场中更显难得。希望这些做法能给其他班轮公司以启发。


万海航运

招式:以退为进 因时而异


2016年,随着航运业运力过剩、运价低迷等问题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全球承运商也将目光转向次级航线及区域航线,区域性承运人的生存空间被一再挤压。在此情形之下,万海航运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依然靓丽。


2016年第一季度,万海航运净利润为1521万元新台币(约合47万美元)。第二季度,万海航运更成为13家主要班轮公司中唯一盈利的公司。前三季度,万海航运实现净利润3.49亿元新台币(约合1100万美元)。


作为定位于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区域承运商,万海航运近年来之所以始终保持业绩稳定,主要源于其始终坚持审时度势,根据自身优劣势,及时进行业务调整。在航运市场低迷时,其果断砍掉亏钱的欧洲航线,进而优化美国航线,又因中国大陆、印度等地区保持经济活力而获益。



招商轮船

招式:逆势抄底 守得云开


翻看招商轮船近几年的业绩,可以看出该公司的成功与油运业务息息相关。随着近年来持续大手笔逆市抄底油轮运力,招商轮船在挺过2013年的亏损后,于2014年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6年上半年,招商轮船实现净利润15.72亿元(约合2.26亿美元),同比大涨181.58%;前三季度净利润17.69亿元(约合2.54亿美元),同比增长8.77%。


招商轮船盈利暴增,除了有政府补贴的原因外,与其主营的超大型油轮运输业务有直接关系。在国际航运市场极度萎缩的情况下,公司陆续出售了部分老龄散货船,同时不断新订超大型油轮。除了油运业务外,招商轮船干散货运输业务也逐步走出低谷,干散货船队初步完成结构调整,并实现扭亏盈利,可以预见,未来招商轮船仍会保持快速增长。



中远海运港口

招式:集中资源 全面重组


2016年3月,原中远太平洋完成重组,由原来的码头管理及经营、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转型为纯码头营运,集中资源发展码头业务,重组的预期逐步落地,协同效应逐步发挥。


2016年第一季度,当时的中远太平洋净利润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但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中国进出口负增长影响,2016年上半年,中远太平洋码头业务吞吐量增长有所放缓,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2亿美元。


2016年8月26日,中远太平洋正式更名为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港口)。随着中远海运港口不断在海外加强港口的投资和运营,提升对母公司船队及航运联盟的服务能力,强化与母公司的运营协作、战略协同,其在全球港口行业的竞争能力也将大大提升,未来前景无限。



青岛港

招式:立足主业 焕发生机


当前,世界各地港口正经历着一场漫长的严冬,我国港口发展亦面临挑战。吞吐量增长缓慢,装卸竞争日趋激烈,成为所有港口的新常态,但青岛港的表现始终优异,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增速稳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港口经济效益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各项业绩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始终名列前茅。


2016年上半年,青岛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保持两位数的成长,实现净利润12亿元(约合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集装箱吞吐量886万TEU,同比增长3.6%;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继续位居全国港口第一位。


随着公司金融、互联网和国际化三大战略的实施,青岛港加快转型升级、产业调整,立足主业、发挥优势,延长产业链,老港口焕发出了新生机。



招商局港口

招式:海外扩张 协同发展


2015年,当时的招商局国际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综合服务商的目标,完成了四大洲15个国家28个港口的投资和布局。2016年上半年,受惠于新项目大连港、土耳其Kumport港的增量及海外项目的持续增长,招商局国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港元(约合2.18亿美元),业绩表现优于同行。2016年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表现逐渐好转,招商局国际吞吐量自6月起温和增长。


2016年8月由招商局国际正式更名的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港口),未来将继续通过完善全球化网络、智慧港口建设等,加强码头协同,提升港口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船公司及大型联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港口服务,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招商局集团整合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之后,双方的综合物流业务有较大的协同发展空间,长远来看,将给招商局港口的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美森轮船

招式:执著专一 打造精品


2015年,航运业最大的黑马莫过于美森轮船。2016年,尽管其年盈利同比增长超过90%的情景不会再现,但前三季度仍持续盈利,实现净利润6110万美元,在班轮公司中实属难得。


2012年底收购新西兰Reef Shipping,2014年底收购海天航运阿拉斯加业务后,美森轮船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也巩固了在夏威夷、关岛、中国和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区的市场。作为一家专注于中美市场的公司,在中国10多来年的发展为美森轮船奠定了广泛的客户基础。与海丰国际一样,美森身上也有着执著专一的“工匠精神”,再加上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推崇“服务有价”的经营理念,美森轮船成功打造了一块中美精品航线的金字招牌,赢得客户的广泛认同,助其在艰难的市况中立于不败之地。



赫伯罗特

招式:顺应趋势 重回正轨


通过与南美轮船合并及削减成本,赫伯罗特在2015年实现了年度盈利的目标。2016年,赫伯罗特再出手,并购阿拉伯轮船,牵头组建THE联盟,目标直指2016年度盈利。


随着赫伯罗特的节省成本措施和效率计划步入轨道,第三季度赫伯罗特实现盈利目标,获净利润820万欧元(约合8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20万欧元有大幅改善。但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赫伯罗特净亏损1.339亿欧元(约合1.40亿美元)。


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表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赫伯罗特会越来越好。


诚如Jansen所言,随着与阿拉伯轮船合并的完成及THE联盟的运营,加之降低成本和增强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2017年赫伯罗特的业绩将进一步改善。



北部湾港

招式:括大规模 推进上市


2013年以来,北部湾港不断整合港口资源,增加码头泊位数量,扩大业务规模,公司实力进一步壮大,同时公司利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使公司贷款规模和财务费用大幅下降。


2016年上半年,北部湾港实现净利润2.64亿元(约合3800万美元),同比增长7.3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89亿元(约合5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51%。


2016年8月26日,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停牌6个月的北部湾港发布重组预案,其重组由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三部分组成。本次重组是持续推动北部湾港务集团泊位资产整体上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公司产业结构全面布局,借助资本市场推进战略性重组。



罗宾逊物流

招式:贴近客户 以小搏大


过去五年,除了2013年下滑30.0%外,罗宾逊物流的净利润逐年增加。2011年增长11.5%,2012年增长37.6%,2014年增长8.1%,2015年增长13.3%,平均年净利润增长8.1%,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2016年上半年,罗宾逊物流实现净利润2.62亿美元,同比增长7.5%。此外,罗宾逊物流已于2016年9月30日完成总值2.29亿美元的APC Logistics收购交易,这有助于推动罗宾逊物流的全球网络扩张战略,并有望为公司创收。


作为美国“无车承运人”行业的第一名,罗宾逊物流始终坚持贴近客户,通过不断优化系统,增加附加服务值,满足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把自己专长的事情做好,这就是罗宾逊物流独特的轻资产模式。这种合理、高效使用社会资源,并以有限的资产创造出无限价值的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十大突破企业


中远海运集团

突破点:金融板块突飞猛进


中远海运集团成立后,提出了“6+1”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并确立航运金融板块作为集团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6月2日,中远海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金控)成立,9月8日,中海集运更名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发展),根据集团战略,中远海运金控与中远海运发展将形成中远海运集团的金融控股平台,12月5日,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公司(筹)获准筹建,这标志着我国国内首家航运自保公司正式进入筹备开业阶段。


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筹)成立之后,将作为中远海运集团内部保险机构,针对集团及旗下各成员单位的保险需求,承担集团内部运营风险管控与保险承保职能,对集团降低风险控制成本、创新风险应对举措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中远海运自保公司(筹)还将承担中远海运集团海外战略的特殊风险控制职能,对中远海运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加速全球化战略,以及促进我国航运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士基集团

突破点:拆分业务 主营海运物流


2016年9月22日,马士基集团决定将现有业务拆分为海运及物流公司和能源公司两大板块,未来计划通过合资、并购或上市等方式,将石油及相关业务从集团中分离出去,这意味着,未来的马士基集团将成为一家专营海运物流业务的企业。


根据计划,未来马士基的海运物流业务力求通过“市场份额的有机增长和收购”来实现发展,而此次业务分拆,有助于马士基航运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强化各业务板块之间的衔接与协同。


有理由相信,马士基集团将航运与能源板块分开运营之后,马士基航运将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新的产品,以及数字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成为一家具有绝对优势的海运及物流综合服务公司。



青岛港集团

突破点:签署首个海外码头合资项目


2016年10月12日,青岛港集团全资附属公司青岛港国际发展(香港)有限公司与马士基码头公司签署协议,收购后者参与运营的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码头16.5%股份。这是青岛港国际化进程中的首个海外码头合资项目。


青岛港是少有的陆海双节点重要港口,而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码头处在“一带一路”沿线,这进一步助推了青岛港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拓展了更广的发展空间。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截至2016年底,青岛港“朋友圈”的港口好友已达19个,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等,帮助青岛港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开辟了多维发展新空间,让国际化战略布局扎实落地。


从资本、管理布局到班列、航线拓展,青岛港正从一座传统本土港口,升级成为联通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化港口集团。



上港集团

突破点:大力拓展金融市场


2016年9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通过上港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出资159.4亿港元,持有其4.13%的股份,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四大股东。同年11月16日,上海银行挂牌上市,上港集团持有其3.89亿股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参股两大银行,成为上港集团2016年进一步加强航运金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其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金融布局的重要方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增强对金融企业的持股,可谓强强联手。


从上港集团自身发展角度看,多元化趋势已经确定,对于大型港航央企而言,金融板块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相信除了资产投资、分担经营风险、拓展业务板块等目的外,未来上港集团在金融板块的战略布局将更加明晰,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



新泛亚航运

突破点:自主研发我国首个内贸指数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而言,进出口贸易状况可通过集装箱运价及运量反映,集装箱运价指标可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的“晴雨表”。


我国经济和贸易不断向前,为使内贸市场更加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简称新泛亚航运)自主研发了我国首个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泛亚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


泛亚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包括综合指标和分航线指标,采用完全真实的数据样本,即保障指数的真实性又兼顾了指数的稳定性,反映内贸各主要市场区域最新的运价水平。通过该指数,货主既能纵览全局又可明察秋毫,其中分航线指标主要为主流市场基本港运价指标,反映了内贸各主要市场的经营状况。



安通控股

突破点:唯一一家A股上市的航运物流企业


2016年11月17日,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通控股)在上海上市,成为福建省第一家民营集装箱物流上市企业,也是2016年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航运物流企业。


安通控股实现借壳上市,不仅帮助安通控股整合了资源,拓展了平台,更迈开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步伐。


上市之后,安通控股将在融资成本、客户开发、产业链整合及公司管理和团队激励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特别是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可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进而推动其多式联运的发展。借助资本的力量,安通控股除继续深耕主营业务外,还将加强成本管控,发挥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信息基础,构建集装箱大物流平台,前景可期。



山东海运

突破点:挂牌“新三板”


最近几年,我国中小型航运企业普遍遇到了“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如何尽快获得直接融资?当前快速发展的“新三板”市场是一道曙光。


2016年1月12日,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运)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2016年第一家挺进资本市场的航运企业。商业模式上的突破,帮助山东海运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便于其构建设想中的高效综合物流体系。


拓宽了融资渠道的山东海运,还拟在香港设立山东潍河油轮运输有限公司和山东淄河油轮运输有限公司。有了资金的支持,山东海运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决心倍增。



中谷海运

突破点:延伸业务领域


中谷海运集团旗下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谷物流),于2016年6月15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


不论是运力规模还是市场份额,中谷海运集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借道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运作减轻财务成本压力,又可帮助其实现主业发展和跨界突破。


除了在金融领域发力,2016年,中谷海运集团还积极延伸主营业务,不断打造精品航线,适应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需求,与营口港等港口签署了精品航线战略合作协议。


从开辟新航线,提升运力,到制造集装箱,中谷海运集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与升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伊朗国航

突破点:重返世界舞台 订造大船


2016年12月9日,伊朗国家航运公司(简称伊朗国航)与现代重工正式签署造船合同,其中包括4艘14500TEU型集装箱船,这标志着伊朗国航大型集装箱船订造计划的开始。


由于国际社会解除了对伊朗的制裁,伊朗政府曾明确表示将在航运领域进行一系列运力扩张,以求集装箱船队运力在2020年达到58万TEU,跻身全球前十大班轮公司之列,同时为实现单船规模效应的提升,不排除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可能。截至2016年12月22日,伊朗国航运力约10万TEU,首次进入全球前二十大班轮公司之列。除了在运力规模上的突破,伊朗国航在于2016年与多家班轮公司尝试了更多合作,分别与马士基航运、达飞轮船和长荣海运联合运营航线。


拥有坚定信心的伊朗国航,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视。



天海投资

突破点:收购大型企业谋转型


2016年12月5日,海航集团旗下控股公司天海投资,收购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Ingram Micro Inc(英迈国际)。


英迈国际是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之一,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464.87亿美元,净利润为2.67亿美元。而天海投资同年营业收入为7.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48亿元,远低于英迈国际。可见,这是一次“蛇吞象”的交易。


此次交易完成后,考虑到天海投资原有业务收入和利润有限,公司将顺利进军IT供应链综合服务行业,有利于搭建供应链服务和金融服务产业体系。


近年来,海航集团旗下多家公司齐齐展开资本运作,涉及航空、旅游、地产、商业等多个板块,为市场所瞩目。此次“蛇吞象”的交易,也标志着天海投资启动了战略转型。


声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1192期,

1月4日出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