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发布
生活在这座梦幻的城市,与TA共同成长。我们提供上海的资讯,更希望成为您又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信平台。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发布

【点赞】上海这35个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有没有你认识的?

上海发布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5-25 17:50

正文

平凡的他们,却以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市妇联说:上海推选的35户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除了家喻户晓的“上海好邻居、救火真英雄”王海滨家庭外,还有“中国剪纸醉剪第一人”李黛家庭、“环保达人”李思耀家庭等。来看看吧,有没有你的隔壁邻居↓


柯水昌家庭

柯水昌是一名从事电子维修行业12年的电子维修工程师,于2005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011年,一场车祸令他成为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在灾难病痛面前,妻子李静不离不弃,用爱帮他重拾自信。他发挥电子维修特长,目前已开出6家分公司。


庄国芳家庭

庄国芳是一名医生,丈夫陈洪强是邮电局职工。父亲85岁,身患残疾,妹妹重残无业。十几年来,夫妻俩从不敢远行,每天下班回家先到父亲家,买菜做饭、侍奉服药,每天给父亲洗完脚,给妹妹盖上被子,才回家忙家务陪女儿。

夫妻俩热爱生活,现在女儿女婿也孝顺,每周老人聊天吃饭,和父母一起关心助养的孩子。


李晖家庭

2003年12月,李晖的大儿子李想出生了,在孩子3个月的时候,去医院治疗的诊断结果是先天性唐氏综合征,这意味着孩子将终身低智商。夫妇俩都辞去原有的岗位,自己创业,希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经济基础。

孩子进入辅读学校后,父母发现孩子在体操上有一定的天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之后,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一名体操健将。


方水芹家庭

方水芹是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她凭借自己的医护知识常年守护着体弱多病的公婆。公公患有老年痴呆症、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疾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她悉心照料公公的穿衣、洗漱、吃饭、换尿布、通便等日常生活,用“真心、细心、责任心”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正涵义。


陈凤广家庭 

2001-2002年陈凤广在云南红河州屏边中学支教。2013年6月,他又在儿子的高考之年,参加了援藏工作。三年的时间,个人资助学生20名,还联络亲朋好友和社会爱心人士资助50多名学生,募集资金100万余元。

陈凤广援藏工作结束后,继续不定期地号召大家捐赠衣服和学习用品邮寄到西藏,并联系朋友资助学生10多名。妻儿也数次利用暑假去云南、西藏支教。


何琴云家庭 

这是一个双胞胎自闭症家庭。细心的妈妈何琴云在一次喂饭间发现,不肯吞咽的兄弟俩因为听到她哼的小曲,居然开始慢慢咀嚼食物。

她意识到,也许,音乐就是叩开兄弟俩封闭世界的一块敲门砖。于是,她和丈夫通过教双胞胎唱歌,让自闭症兄弟俩勇于和家人、外界交流。他们用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感染了很多人。


石桂娟家庭

32年的教师生涯里,她资助过20多名困难学生,为学生配眼镜、买衣服和学习用品等。1996年,她在学校成立了第一家“家长学校”,传播“家校”结合的教育理念,退休后的她又把满腔热情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


刘文珍家庭

刘文珍是华阳社区西一居民区居民,1993年,她28岁的女儿因车祸离世,为完成女儿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心愿,刘文珍带着女儿的抚恤金和老两口的积蓄通过上海市希望工程资助了34名失学儿童。

1995年,刘文珍和爱人用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加上变卖家当,以及向亲朋好友借钱,共筹集10万元,在湖南侗乡芷江捐建了一所以女儿名字命名的芷江上海徐勤希望学校;1999年,夫妇俩捐款设立了上海建青实验学校徐勤奖学金。2009年,她又捐款3万元在沂蒙山区建设希望小学(2015年2月落成)。


李思耀家庭

李思耀家庭是小区有名的“环保达人”家庭。原是国企技术人员的李思耀退休后热心小区公益事业,潜心钻研环保手工技能。他利用泡沫塑料、纸浆、板刷等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许多工艺作品。他的家就是一个小型手工艺博物馆。

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儿子、孙子也时常参与其中,传播环保理念的同时美化家庭。


周菊秀家庭

周菊秀、邱连华一家充满了文化气息,夫妻恩爱和睦,婆媳互敬,“宽容”是他们家庭的座右铭。

邱连华支援外地建设经常不在家,妻子周菊秀承担起全部的家庭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引导三个孩子,子女们都相继完成了学业,成了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张建达家庭

张建达退休十多年来,长期坚持细心照顾至今已百岁的老岳母,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

他还是“收藏达人”,尤其喜欢收藏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纪念馆的门票,20多年来已收藏了数百张,通过收集和分享,传递爱国情怀。 


宋兰良家庭

宋兰良当年是华东师范大学运动医学专业教授,宋兰良为静安三和社区开设了以传授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杏坛闲趣讲堂“,将数十年的教学内容浓缩成精华,汇编成讲堂教材,无偿讲课。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并学有所成。


黄宝妹家庭 

黄宝妹是第一批全国劳模,7次被评为全国、市劳模,1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3次出席国际会议。她还本色出演谢晋执导的电影《黄宝妹》,是那个时代的工人明星和时尚偶像。

夫妇俩始终和儿孙们住在同一屋檐下,儿子儿媳、孙子孙媳、重孙女四代同堂,小辈尊重孝敬长辈,长辈爱护关心晚辈,被街坊邻里传为佳话。


丁铭家庭

丁铭家庭是一个相携互助、热心社区、学无止境的家庭。父母对患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女儿不离不弃,精心照顾教导,家庭温馨和谐。

女儿坚持修完学业,努力自食其力,在写作和设计领域多次获奖,2008年荣幸地当上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任莉玥家庭

任莉玥一家带着2岁的儿子多次拜访孤儿院并捐赠,积极为病孩提供母乳支持。作为建造工程师,任莉玥还利用专业知识,为居家养老长者照护之家的项目建设出了一份力。


李勇家庭

李勇同志曾先后两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作为中国赴联合国维和警队副书记、副队长,到海地、南苏丹执行联合国民事维和任务。

他的妻子尊重并支持丈夫外派维和的光荣选择,克服老人需要赡养、孩子年幼需要抚养、自身工作忙碌的实际困难,默默支撑起整个家庭。


姚新萍家庭

姚新萍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撑起一片天,照顾儿子,又照顾婆婆。婆婆患有癌症,腿脚不便,她为婆婆租借一楼的房子居住,侍候左右。

她的善良让邻居都赞不绝口,周围人劝她早点改嫁,她说:“要嫁也要带着婆婆一起去,穷富不管,只要对我婆婆好”。


金惠娟家庭 

金惠娟家庭是一个幸福的6口之家。2002年,金阿姨家庭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带头种植葡萄,她积极参加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刻苦钻研,多次在马陆葡萄评比大赛上获得殊荣。

她热心帮助困难姐妹,并成立合作社,主动通过结对帮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葡萄。2010年,儿子在她的引领下,也投入到“马陆葡萄”这个大产业中,通过搭建“电商”网站服务全镇农户。


喜棣家庭 

喜棣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她家八代行医,尤其擅长不孕不育等疾病的治疗。她的儿子也是一名医生,儿媳是新成路街道的社工。

喜棣家庭遵循着“仁慈、博爱、谦和、敬业”的家训,积极融入社区,为广大居民义务医疗咨询、义诊。


李黛家庭 

李黛生下来是个双目失明的孩子,父母花尽积蓄先后为其做了两次手术,才让她见到微弱的光明。父母对她不离不弃,一心培养她学会了剪纸、歌唱和写作。

如今,她的剪纸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风格,被誉为“中国剪纸醉剪第一人”,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剪纸特殊贡献奖”。


王海滨家庭

王海滨家庭是一个四口之家。2015年6月16日凌晨1点45分左右,诸新三村14号楼突发火灾,大火瞬间吞噬了整个楼道。

当时年仅25岁的王海滨在大火中挨家挨户敲门叫醒其他邻居,不顾烧伤勇敢打开一楼单元门让消防人员进来。在危难关头的这些举动让他的邻居们安然无恙,却使得自己全身88%重度烧伤。他被誉为“上海好邻居、救火真英雄”


倪军家庭 

倪军妻子在2000年发生车祸,智力停留在了三岁孩童的水平。倪军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白天请保姆照顾,下班就自己照顾。

除了工作,倪军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照料妻子上。公公倪品康和婆婆王秀琴也做到了“公婆也是爸和妈”,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料媳妇。


顾国明家庭 

老顾夫妇在家里建起“家庭党支部”,老顾任支部书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遇到慈善募捐他解囊,邻居家的快递他代收,社员家的账单他代发,村里人亲切地称他“老娘舅”。

创建学习之家,每个孩子每月读一本书,开一次读书会。


陈清霞家庭

陈清霞一家四口,来自安徽霍邱,现居住在金山区漕泾镇中心街 62号。他们一家是居委会社区治理工作的志愿者骨干。

妻子带领来沪妇女参与社区文艺活动,曾获得市柔力球比赛三等奖,他们的一对儿女学习优秀,也成为了社区公益的小小志愿者。


金婉娟家庭

金婉娟与王卫明是教育战线上的一户“双教家庭”,金老师是松江区首席教师,以心理专业能力帮助师生、家长走出心理困境,曾被评为松江区教育楷模奖。王老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潜心研究形成“班级激励”教育特色,曾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张燕家庭 

俞锋和张燕是公安战线中的一户“双警家庭”。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践行着从警誓言,为保一方平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家庭中他们敬老爱子、热心助邻,良好的家风在社区中堪称典范。


杨永冰家庭

杨永冰家庭是一个5口之家。2005年母亲意外摔伤导致下半身瘫痪,父亲辞去工作专心照顾母亲,使得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女友张丽不顾亲友反对,坚持裸婚嫁给杨永冰。小夫妻俩相濡以沫扛起家庭的重担,自主创业,短短几年把小作坊发展成颇具规模的汽车装潢店。


周锦荣家庭

周锦荣夫妻二人从小就对子女言传身教,教授了一对聪明伶俐、孝顺父母、勤俭持家的好儿女,孩子七岁时就能烧上四菜一汤招待客人,如今已成才立业。

妻子务农,无怨无悔、全心全意照顾患病儿子十四年。退休后的他发挥余热,帮助学子圆大学梦,并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朱永华家庭

朱永华是一名扎根社区16年的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他通过@正能量晓朱微信微博,键对键连接辖区群众,传播防范知识,拉近警民距离。

妻子张凤雅是朱家角人民医院的护士,对患者有求必应,亲切关怀,曾被评为青浦区“十佳护士”。


李小英家庭

李小英是北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10多年前她率先当起了村里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每年都有200多人次的孩子得到她的关爱。

2011年,她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小英工作站”,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撑起一片天。


吴惠泉家庭

在母亲身患尿毒症、父亲摔伤置换人工髋关节这10多年里,作为独生女的她用瘦弱的双肩挑起生活重担,一家人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她把“市民满意”作为目标追求,为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知识库系统建设呕心沥血。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每年都千里迢迢走进山区贫困小学,用自己微薄之力,回报着社会、组织和亲朋好友的关爱。


吕斌家庭

吕斌同志是海关系统第七批援藏干部,援藏期间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集体嘉奖一次。爱人吴文慧获评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杨杰家庭 

杨杰是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在打击经济犯罪的战场上,杨杰侦破了数十起重大案件。

杨杰守在工作一线,他的身后有一个温馨的港湾,勤劳的父母、贤惠的妻子和乖巧的女儿是他强大的“后援团”。


吴瑞君家庭

结婚26年来,吴瑞君夫妻双方生活上同甘共苦、事业上相互支持。妻子怀孕八个月送丈夫赴日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丈夫学成回国,支持妻子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言传身教中,女儿也养成了好学的性格


方秀峰家庭

从军22年来,先后指挥部队出色完成世博会、世游赛、亚信峰会、G20峰会等重大安保任务,荣立三等功1次

2003年,岳母杨政英患上帕金森病瘫痪在床,妻子怀孕需要照顾。为了不影响儿子工作,方秀峰的母亲李杏云主动帮助其照顾家庭,13年来,她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没有一句怨言,杨政英没有生过一次褥疮、病情没有一次恶化。



资料:市妇联

编辑: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