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叔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行家杂志  ·  索利多金币和迪拉姆银币 ·  2 天前  
银行家杂志  ·  中国外贸信托卫濛濛:提升信托服务质效 ... ·  3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Grok 3第一个破圈的场景,居然是写小黄文。 ·  4 天前  
数据派THU  ·  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  2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爆火,CDA持证人如何确保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叔

脱光了,才安心

槽叔  · 公众号  ·  · 2024-03-11 18:23

正文


做公众号快7年了,说句掏心窝的话:

做保险理财的底线,是管好自己。

我经常和团队小伙伴说, 很多事情我们要脱光,直面镜子里的自己。

什么叫脱光?就是你自己很清楚自己家庭的需求,能做好自己家庭的保险规划和理财方案。

我写 《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就是希望我自己的保险配置思路,分享给更多人。

比如,我认为不论贫富,人人都要买养老年金。

五年多前我就配置了养老年金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反对。等退休才能拿到的商业年金,违背了人类贪婪的本性。

过去几年增额终身寿 大行其道 ,为此也丢失了一些赚快钱的机会,但我依然坚信养老年金是王道。我这个人就是这样:

如果不自洽,我会非常难受。

戳上图阅读5年前的评测文章


再比如,我认为重疾险这个东西,含身故重疾险的价值<不含身故重疾险+定期寿险的组合价值。

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是按照阶梯保额的方式操作的。

当时有人说,是因为你年轻、你穷,等年龄大了、收入高了,肯定喜欢含身故的重疾险。

现在6年过去了,我老了,娃都能和我辩论了,但我依然坚持当时的观点——不含身故重疾险+定期寿险,比含身故重疾险更值得买。

也许,是因为我的收入还不够高吧…

戳上图《重疾险阶梯才是王道》


保险规划,确实标准很高,你需要特别宏观的视角。

规划重疾险时,如果只销售重疾险,自然会忽视养老金的重要性。

这导致很多客户买到了很贵的重疾险,买的时候没有感觉,这两年想攒养老金的时候发现:

天啊,我要是没买过当年那个重疾险该多好啊!

正在看文章的你,如果最近在咨询养老金或者重疾险,不妨问问你对面的销售伙伴:

你自己买了什么?

你家人买了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考虑?

当然,保险方案没有固定答案。适合张三的不一定适合李四。

但逻辑自洽的讲清楚自己的方案,至少可以让客户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图的 星海赢家养老年金 ,是很多同事的自购款。


✔️ 领取金额 方面,如红色的 59000 多元所示,就是退休后每年领取的金额。

✔️ 缴费方式 采取的是20年交,每个月2500元。

星海赢家 作为养老金最强的一点是👍🏻

花一样的保费,你可以尽可能拿更多的养老金。

35岁女性,每个月攒2500元坚持20年,你很难找到派发更多的养老金了。

顺便说一句:

养老金这三个字的意思是,活多久领多久。

有些保险产品只能发到80岁或者85岁,那叫年金,不叫养老年金。

图片里展示的是 计划二 ,还有 计划一 可以选择。

计划一每年少领 7000 多元,但领取后的身故责任更好:

如果在76岁身故,可以给孩子多留20万抚恤金。

但槽叔希望你看清一个事实:

退休后身故,不管赔多少钱,造福的都是你的后代。

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

之前有朋友留言说:养老年金适合丁克买。有孩子的不适合。

我觉得不是这样,不管是不是丁克,养老金的本质都是优先考虑自己。 不要被对孩子盲目的爱影响了做正确事情的逻辑。

如果你真的很看重身故留钱给子孙,就不应当选择养老年金这类产品。

就好像你不能指望用重疾险去攒钱一样—— 不同的金融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知道。

这款 星海赢家养老年金 是前两年上市的老产品,保险公司现在有2个风险担忧:

✔️ 长寿风险:设计产品时,没想到中国人寿命涨得这么快

✔️投资 风险:模拟投资时,以为能找到收益稳健且安全的长期产品,没想到现在越来越难了。

说白了, 保险公司需要承担的风险很大。3月份是关键的窗口期,能不能撑到月底,就看这几天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