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成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任何转载及搬运需授权
有人说:官场就像窗外的天空。白云苍狗,变化莫测,感慨系之矣。昨夜尚是一人之下,今晨却身陷囹圄,兴衰荣辱,弹指一挥间。
有人说:官场就像京剧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演技各有高低。会上高谈反腐,会后因腐入狱;平日生活俭朴,偶尔“面币思过”。
还有人说:官场就像孤注一掷的赌场。赌徒们把前途命运压在桌上。赢,飞黄腾达;输,身败名裂。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刺激万分,欲罢不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
能爬上高位不容易,能在官场上混很久也不容易,若想二者得兼,那更是难上加难。难度大,意味着做到的人少,但绝不是没有。唐高宗时期,英国公李勣就是这样的人,他长期位列三公,执掌政事,年过七旬,仍被委以征讨重任,死后入葬皇陵,墓碑由当朝皇帝御制御书。而在太宗时期,能在政坛屹立不倒的当数房玄龄,尽管中间有过波折,但他为相二十余年,是贞观年间担任宰相最久的人,可以说,几乎伴随了贞观之治的始终,像魏征、长孙无忌、李靖等人,都没有做到。房玄龄为什么能够成为政坛不倒翁?他有哪些过人之处?
房玄龄可是个老同志了,当初李渊起兵攻入关中,房玄龄就在渭北投奔了李世民。这一年,李世民仅仅十八岁,放到现在,也就是高中毕业。房玄龄年近四十,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请他做客《艺术人生》、《鲁豫有约》之类的节目,回忆起在隋朝的过往,他可能会哭的稀里哗啦。当时老房混的并不好,进士出身的他,只当过羽骑尉、隰城尉等官职。大业初年,汉王杨谅叛乱,老房受牵连,事业不顺;后来父亲病重,又忙着养老送终,家庭也不顺。转眼快四十的人了,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
而且他对隋朝的统治多有不满。开皇年间,老房还年轻,南北乱世刚刚结束,大家都说隋朝的统治会很长久,房玄龄不以为然。他看不起隋文帝,说他没有功德,皇位得之不正,靠阴谋诡计夺权;他也看不惯皇子之间的尔虞我诈、权力争夺,认为杨坚废长立幼,必然会带来灾祸。“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杨隋政权的灭亡不会远了。此言一出,父亲十分震惊,对他说:“无妄言!”小小年纪,不要妄议中央,诅咒朝廷!多年后,三十八岁的房叔叔投靠十八岁的李世民,走上了反隋打天下的道路,隋政权的速亡,与他的猜想完全一致。十年后,秦王登上皇位,房玄龄年近半百,为秦王府效力时间长,社会阅历丰富,具备优势。
房玄龄很早显露出过人之处,自幼机警、敏锐,博览群书,擅长写作,书法也很棒。他之所以有才能,除后天的努力外,和家庭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1977年,济南东郊发现了房彦诩墓葬,他是房玄龄父亲房彦谦的兄弟。据墓志铭记载,房家祖上曾在刘宋为官,后来北归,迁到山东,任青冀二州刺史, 壮武侯。房玄龄的曾祖父房翼,袭爵壮武伯,封镇远将军、宋安太守。爷爷房伯熊,任清河内史。父亲房彦谦,在隋朝当过司隶刺史。
虽然最近几代人,都没有当过中央的高官,但清河房家是山东的大族,相比寒门,他们的子孙自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优秀族人的指点。而且他的父亲也是个人物,《隋书》说他“天性颖悟”,“年七岁,诵数万言”,后来隋文帝派人考察各地长吏,房彦谦又得了个第一。正史还披露,房彦谦朋友圈里的人,都是薛道衡等海内贤人,有这样的好爸爸言传身教,对于能力的培养绝对大有裨益。
投奔李世民后,两人相见恨晚,房玄龄开始展现自己的能力。他是个文职人员,军队里的文件,他写的又快又好,连草稿都不用打,李渊读过赞不绝口:“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这个小房真是不错,每次读他为我儿子写的报告,就像是在和千里以外的人面对面说话一样。如果没有小时候的“善属文”,长大后的写作水平肯定不会那么突出。
贞观年间,房玄龄参与编写了很多书籍,比如《文思博要》、《晋书》等,李世民最在意的,当然还是本朝的国史。一开始,李世民看了和玄武门之变有关的内容,很不满意:遮遮掩掩的语句那么多,后人肯定不相信,会浮想联翩;于是提出修改意见,既然瞒不住,干脆就承认吧,玄武门之变是我们干的,人也是我杀的,但性质必须是大义灭亲、除暴安良,周公诛管、蔡。根据上面提供的指示精神,房玄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李世民的奖赏。
除了草拟公文,房玄龄还善于结交人才,发展革命队伍。每次打完仗,大家都争先恐后搜寻奇珍异宝,唯独房玄龄跑去网罗英雄豪杰,他唯才是举,不分贵贱,别人有长处,就好像是自己有了,不会嫉妒什么的。这一点很像汉朝的萧何,遥想当年,刘邦打进咸阳,将军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全都往府库跑。只有萧何是个异类,找的是律令图书,为刘邦掌握天下情况。
后来论功行赏,萧何位列第一,有武将不满:我们出生入死,血染沙场,萧何动动笔、动动嘴皮子,凭什么排名更高?刘邦说萧何运筹帷幄,为我们集团指明了方向,众将虽然有功,不过执行人家的路线,所以功劳大。有趣的是,等到李世民封赏功臣,也有武将不满,李世民就把刘邦的话引用一遍,说明房玄龄的第一当之无愧。
老房的才能,自己人认可,敌对方也认可。武德末年,李建成、李元吉非常忌惮房玄龄、杜如晦,为了削弱秦王府的实力,他们向李渊建议,把房杜驱逐出去,李渊同意了。眼看父皇、兄弟联手,翦除自己的羽翼,在长安城里,兵力的对比又是绝对劣势,处境十分危险。房玄龄此前就建议秦王先下手为强,现在秦王总算下定决心。为掩人耳目,房玄龄身着道士服入秦府,参与设计了玄武门之变,从最终的结果看,效果非常好,成功杀死了政敌,逼退了父皇,作为回报,房玄龄当上了中书令,这是祖上几代人都无法企及的高位。
(房玄龄碑部分碑文)
在政变过程中,房玄龄到底出了什么主意?哪些行动是他策划的?要想知道,只能等房玄龄托梦了,因为是宫廷机密,我们无法得知,房玄龄自己也守口如瓶。长孙皇后临终前,曾对太宗说:“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保密工作执行的相当完美。二十多年后,褚遂良在房玄龄墓碑上写道:“敌飞箭下亿丈之城,故以敷畅军谋,弼舞干而制胜,宏宣庙略…”对其谋略予以充分肯定,民间也流传着“房谋杜断”的说法,说明他的谋略确实厉害。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辈子最惊险的时刻,帮他出谋划策的房玄龄,自然更被信任。担任宰相后,房玄龄的工作态度非常好,夙兴夜寐,竭尽所能,每天要看公文数百,由于太忙,没有时间帮皇帝网罗人才。
凭借资历、能力、业绩、工作态度,房玄龄当上宰相,荣耀无比,贞观十六年,又拜司空,官居一品。贞观十一年,李世民打算封十四人为刺史,准世袭罔替,房玄龄占一份,封宋州刺史,后因长孙无忌等人反对,政策没有实行。贞观十八年,画像被挂在凌烟阁。皇恩浩荡,除房玄龄本人,他的家人也得到了许多恩典,儿子房遗爱,娶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为妻,一个女儿嫁韩王为妃。贞观十八年,母亲过世,听闻噩耗,李世民特意下旨,允许房母入葬昭陵。当官能够当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十分难得了。房玄龄并没有被一桩桩喜事冲昏头脑,他一直在用行动向外界表示,自己并不贪恋权位。
贞观三年,朝廷任命他为太子太师,一般人听说有这等好事,估计就笑纳了,但房玄龄坚决不接受。贞观十三年,又要加封太子少师,他频频上表,希望解除仆射职务,最终被李世民拒绝,没办法,只好以本官就职。当时皇太子要对房玄龄行拜礼,房玄龄不敢接受,躲到家里,因此,有识之士都很敬重他。两年后,房玄龄自感担任宰相十五年,家族显贵无比,容易遭来祸患,便主动要求辞职,被再次否决。李世民说:“然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须此让。”如此谦让,不易引发百官的反感,君主的猜忌。
还有,时刻保持谨慎,不要和皇帝爆发激烈冲突,一旦惹皇帝生气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跪下承认错误。有几次,房玄龄触怒了李世民:老房啊,你别干了,回家歇着吧。房玄龄是不是真的就在家休息了?他哪敢呀,每天跑到朝堂外叩头请罪,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直到皇帝饶恕,方才心安。
贞观八年,房玄龄、高士廉路遇少府监窦德素,问玄武门最近营建什么。太宗得知后勃然大怒,房玄龄赶紧跪拜谢罪。魏征得知后,认为做臣子应该过问,便直言进谏,并评论道:“玄龄等不知所守,但知拜谢,臣亦不解。”房玄龄明明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怎么皇帝一发火,就只知道谢罪呢?魏征搞不懂。贞观十年,有人打小报,说三品以上官员不尊重李泰,李世民又是大怒,房玄龄等人吓得发抖,双腿直哆嗦,纷纷承认错误,魏征再次犯颜进谏,并取得成功。面对咄咄逼人的皇帝,房玄龄比较退让,就算自己有道理,也不敢争锋相对,深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召见洺州刺史程名振,说:“爱卿有将相之才,朕准备任用你。”程名振听完,没有拜谢,见状,李世民就想考验考验他,于是大怒,说:“山东莽夫,当了个刺史,就以为富贵到极点了?竟敢在天子旁边,言语粗疏,还不跪拜。”本以为程刺史会吓得惊慌失措,熟料人家相当镇定,解释起来不慌不忙,一点都不紧张。李世民特别感慨:“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年余年,每见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摄,辞理不失,真奇士也!”遂任命为右骁卫将军。
同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句丽,留房玄龄守京城,准许便宜行事。突然,接到报告,有一个人想要举报官员,房玄龄就问举报谁,该男子说;“就是你。”听说是自己,房玄龄把这个人送往李世民所在地,李世民问,你告的是谁啊,答:“房玄龄。”听罢,太宗立即将此人斩首,同时发玺书责备房玄龄:你怎么这么不自信?再有类似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不要麻烦我!
房玄龄晚年多病,身体不好,年龄上,长李世民二十多岁,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会死在李世民之前。而且他是个文官,手上没有军权,多年来,能力突出,绝无二心,口碑优良,是宰相的不二人选。其本人又小心谨慎,不贪恋权力,上班时怕领导,下班后怕老婆,没有谋反的胆量,实在是找不到理由把房玄龄拿下。
据《隋唐嘉话》记载,房玄龄的老婆姓卢,是个出了名的妒妇。有一次,太宗想赐美女,被房玄龄推辞,因为卢氏不准。于是李世民就想帮助老房,令卢氏就范,于是他召见房夫人,说:“你想活的话,就不要嫉妒丈夫有其他女人,如果想死,你就继续。”卢氏说:“妾宁妒而死。”于是赐酒,骗她说是毒酒,你喝了吧,君无戏言,卢氏二话不说,一饮而尽。李世民当场就震惊了:“我看见她都怕,更别说房玄龄了!”还有野史记载,有一天退朝,百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房玄龄却一直跟在李世民身后。老房啊,是不是有军国大事向朕汇报?房玄龄摇摇头,说老婆正发火,不敢回家,所以……求一道圣旨做护身符......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天下反王多如牛毛,房玄龄慧眼识金,跟对了人,奠定一生成功的基础。可是在后期,他却站错队了。太子李承乾多有劣迹,逐渐失宠,魏王李泰深受父皇喜爱,潜力十足,未来的趋势,八成是李泰取代李承乾。房玄龄支持李泰,他的儿子房遗爱与魏王多有来往,看似没有问题。贞观十七年,李承乾铤而走险,谋反未遂,遭到废黜。本以为李泰接任太子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曾想,太宗选择了晋王李治。为了震摄房玄龄等人,李世民还演了场戏。
地点:两仪殿
演员: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
观众:房玄龄、李勣、褚遂良。
李世民说:“我的兄弟、儿子中有人造反,背叛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拿出刀假装自杀,长孙无忌连忙把刀夺下,交给李治,问皇帝心目中的太子人选。李世民说:“我想立晋王。”长孙无忌回答:“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随后走出大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官员,李世民又问谁可以接任太子之位。百官见晋王跟在皇帝身边,都说:“晋王仁孝,当为嗣。”
毫无疑问,戏是演给房玄龄看的,狠话也是说给他听的,因为只有他支持魏王,可能对新太子的人选存在异议。之后的六年,李世民老了,他要考虑未来,房玄龄更老了,注定不是新帝的辅政大臣。这个人选,没有比长孙无忌更合适的了。虽然李世民考虑往日功劳,君臣情谊,不会对老迈的房玄龄本人施以政治打击,但魏王党的其他成员正被清洗,房家日后没落的噩运,无法挽回了。
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病重,李世民派人将其抬进皇宫,至御座方止。君臣相见,痛哭流涕,令人动容,三十多年的缘分,即将画上一个句号。不久,病情加剧,李世民亲临其家,握手告别。房玄龄一生是个谋臣,不像魏征那样敢于进谏,如今人之将死,他也毫无顾忌了。于是上表,请求停止征讨高句丽,李世民读罢,对高阳公主说:“此人性命危在旦夕,却还在忧虑大唐江山”。病逝后,辍朝三日,赠太尉、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第二年,李治登基。房遗爱等人心知肚明,新当局对自己的清算不过是时间问题,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拼个鱼死网破。为此,他联合了薛万彻、柴令武等人,决定谋反,推翻李治,立荆王李元景为皇帝。结果事情败露,房遗爱被处死,高阳公主赐自尽,房遗直没有参与,因父亲功劳免死,废为庶人,房玄龄的配享也被停止。曾经令人羡慕的宰相家庭、驸马家庭,结局却是如此悲凉,不禁令人感叹世事无常。
【往期回顾】
这是#梦回初唐#系列第 44 期
上一期是:武则天真是杀人狂魔?曾掐死女儿、毒死儿子?
【参考文献】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新编》、《贞观政要》、《隋唐嘉话》
、《隋书》
褚遂良:《房梁公碑》
张幼辉:《房彦诩墓志考》
【可爱的作者】
作者新浪微博/博客昵称:“高胜寒1995”,里面有更多精彩文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