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招、裁员、行情低迷
在国内“地狱难度”的秋招季突破千军万马
斩获中金CICC和多家国内头部金融公司的offer
这次的恭喜,说给自己
从金融小白
到offer收割机
不止于前,不止于此
大家好~我是Daniel,这个求职季已经顺利拿下
中金IBD方向的全职offer
,也陆续收获了一些
商行
、快消的offers
。
先简单速通一下我的整个求职历程吧:
我和金融行业算不上是双向奔赴,可能跟很多其他同学一样,都是父母选择+热门行业,再加上自己对计算机、理工科、学医这些都不感兴趣,因此踏上了金融这条未知的旅途。
幸运的是与金融有缘,我进入了一所很优秀的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开始认真学习
专业知识,当时给自己定下了第一个小目标:
保研上岸
。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人,此处省略无数个认真学习的日夜,在顺利拿到保研名额后,我
逐渐开始接触金融行业相关的实习,
才意识到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金融的冰山一角,
大部分技能都需要在工作中亲身实践与学习
。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大大小小做过
4段金融相关的实习
,但其实最开始时我也和大家一样陷入过迷茫:
不知道什么行业和岗位适合自己;找实习的渠道有限,接触不到优质实习;没有相关实习经验,也不懂如何准备面试……
也是淋过雨所以想给大家撑伞。以过来人的视角回头看,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
心得和求职建议
,且听我慢慢道来!
如何平衡学业与求职
,相信是很多同学都会面临的一大难题:时间精力有限,一边是颇具难度的课业和数不清的小组作业、论文pre、期中期末大小考;另一边是令人头大的写简历、海投、面试和实习,有时候希望自己能学会影分身。
作为
j人
,再忙也不会忘记打开日程本,查看每天的计划。平衡学业与求职没有什么捷径,最佳办法就是
规划好每天的时间、提高效率。
首先安排好每一阶段的重点。
保研前绩点要紧,那就学习优先,实习适当靠后,可以和老板沟通少安排一些活;而保研后课程压力不大时,就可以把重心放在实习上。
具体到每一天,我会通过
制定整体任务计划及每日工作时间表
的方式来安排日程,在头天晚上罗列好第二天要完成的工作进度,动态调整自己的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工作上,要及时和老板沟通进度,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
比如在某段实习时,我需要进行一个不太熟悉的行业研究,也是靠和老板及时沟通以及向对这个行业熟悉的人请教而及时完成了任务。
学习上的话就是要利用好课堂时间
,课上当场解决问题;
考试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高强度复习
,提高效率。
实习是求职中很重要的一环,从学校转向职场的过程中,
从哪儿找实习、找什么样的实习、如何拿下实习offer
,每一关都是不小的挑战。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Networking是留学生专属的求职任务,
但其实大陆求职,Networking很有可能就是你收获第一份实习的宝藏方法。
陆本学生做Networking,不像留学生需要发cold mail打cold call,而是
需要抓住身边一切可以抓住的资源。
比如
同专业的学长学姐
就是很好的networking对象。他们在求职上可能有更多的经验,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行业与岗位;而且许多学长学姐都会在实习快结束时
招聘继任或给内推
,这可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我的两份实习都是通过同学内推找到的,而身边大多数同学也都是通过继任或推荐拿到的实习机会。
学校提供的求职资源
也是能用则用。比如一些比较专业的社团(我们学校就有不少求职导向的社团),以及
就业指导中心
,都会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信息和推荐渠道。
当然,如果有认识业内在职人员就更好了,可以跟他们聊聊目前的大环境,有哪些热门的岗位,说不定也能得到有用的insights。
在整个求职阶段,实习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仅是能够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更能够
让你在实践中探索自己未来的求职方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奋斗方向
。
我自己第一份正式实习是在卖方做研究员助理,当时team整体氛围一般、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且
研究员这个工作非常需要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做研究,但这
与我的性格并不match(我还是比较e的)
。
后面去到了投行进行实习,
才
解锁了我真正想要为之努力的求职方向
。
当时实习的team内部氛围特别好,投行是一个进步很快的地方,通过深入了解各个行业的运作和公司内部的机制,我对整个一级市场都有了非常全面的接触和认识,
这让我感觉每天都在进步
。
与私募股权相比,投行更像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这种团队协作的氛围让我感到非常满足,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可以更全面地学到各种知识。
也正是这几段投行的实习让我确定了将
IBD作为主要求职方向。
万事开头难,找第一份实习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简历上经历还没那么丰富,海投n封简历却回复寥寥
的情况相信大家都遇到过。
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一个是前面说过的networking部分,就不再赘述了。第二点就是
找第一段实习时可以把标准稍稍降低
,把一些中小厂也纳入选择的范围,当然大厂也可以冲一冲。有些公司其实并不太在意你有没有具体的实习经历,反而是你有没有时间和精力为他们工作更重要些。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丰富一下自己的简历,比如可以去
参加商赛
,或是学校举办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之类的活动。我自己就有参加
贝恩杯
的比赛,并拿到了一定的名次,这在面试时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谈资。
如果你也对商赛有些兴趣,WST也有整理
往年贝恩杯的一些优秀获奖PPT
可供大家参考哦!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找小助手领取~
秋招季我主要参与的面试在泛体制方向,整体感受就是:
竞争非常、非常、非常激烈。
一起竞争的面试者上限
有清北、斯坦福哈佛等名校博士
,尤其是秋招前期,普遍都是极优秀的清北复交人,非常的卷。
泛体制方向的
笔试
包括行测以及一些金融知识,按考公方式复习就行,今年由于竞争特别激烈,我挂了很多的笔试,尤其是一些自己认为发挥比较好的笔试也挂了。
因此大家对于笔试不能掉以轻心,这是进入面试前最重要的一关。
面试的话,
群面
的淘汰比例较高,
题目一般不会很难,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出彩
。像我参加的群面印象比较深的几个主题有网络直播、人工智能、三农问题、新质生产力等。
对于要参加群面的同学,可以平时多熟悉一些常见的题型,并且可以找身边的同学或者相关的群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重要的是
找准定位,针对自己的性格、语言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角色
,然后放平心态,不要怯场。
单面
的话基本就是到了终面环节,面试官都是一些职位较高的领导,问题也很随机。
终面主要考察你的动机
,比如经典
3why
,针对简历深挖业务相关问题,或者随机提问一些宏观问题。
建议平时要熟悉自己的简历,提前做好准备,结合不同公司和岗位要求说出自己的优势和理由。
如果遇到
压力面
也不用慌张,知道什么回答什么,不知道的可以直接说自己不太清楚,不需要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