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为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医学资讯。“服务医生,改善医疗”是我们的使命。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4.3亿元!辉瑞同意支付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一吃东西就想大便?当心身体出现这5种疾病!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11-13 19:58

正文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睡。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刚刚吃完就想大便,是不是刚吃进去的食物马上拉出来了?小编只想说,你的肠道不是过山车,食物“从头开到尾”哪有这么快?


一般来说,食物从进入嘴里,到“菊部地区”脱落,需要1~2天的“磨难”。也就是说,你饭后拉出的便便绝对不是新鲜出炉的,可能在消化道停留了1到2天。



那为什么会出现进食后就想大便的现象呢?难道吃饭就是“助便器”?


01


罪魁祸首原来是 胃结肠运动


养育每一个子女时,我们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实每一个人的便便也是独一无二的。


不同的食物、不同的肠道菌、不同的心情,甚至不同的肠道都会影响排便。


为什么有人进食后就想大便,其实跟个人肠道离不开关系。


当一个人进食后,人体会释放一种激素,引起胃结肠反应,导致结肠收缩,促进食物的蠕动。


如果胃结肠反应过大,结肠收缩过强,会刺激肠壁感受器,这个感受器会发出警报,再一层层上报,先传入我们的低级排便中枢(腰骶部脊髓内),再传至高级排便中枢(大脑皮层)后,便意油然而生。



这种反应是食物进入胃后的一种正常非自愿反应,也就是说不受你控制。每个人都有,只是强度不一样。


当吃饭后没有便意,就说明这个强度是轻微的。太强?那肯定会忍不住去蹲坑!


02


当心!这几种疾病也会 引起进食后想大便


有几种疾病会异常增加胃结肠反应,特别在进食后,这种反应会叠加,想拉便便的感觉更明显。




这几种疾病分别是:


  • 常见的肠易激综合症(IBS);

  • 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 焦虑症;

  • 胃炎;

  • 炎症性肠病(IBD),尤其是 克罗恩病。


其实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很好鉴别,因为这些疾病还可能会引起:


  • 腹胀;

  • 恶心;

  • 腹痛或不适;

  • 粪便中带有黏液;

  • 腹泻;

  • 便秘;

  • 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


所以,出现以下情况后, 建议 及时去医院看看,千万不要选择隐忍,以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 出现强烈和频繁的恶心呕吐;

  • 饭后想大便持续超过2天;

  • 有其他胃部症状。


其实,我们便便的形状也是一个很好的鉴别专家,建议大家每次拉完便便,回头看一眼(要相信自己拉的便便是香的)。


关于便便的形状,医学上有一种布里斯托大便形状分类法,如下图所示:



一般正常的胃结肠反应引起的大便为图中第三型和第四型,形状比较正常;如果是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第五至第七型则代表可能有腹泻。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和大便来一次深情回眸?


03


如何改善进食后 想大便的情况?


想要肠子吃完饭后消停一点,别搞出那么大动静,还得从饮食和生活习惯出发。


改变饮食


少吃容易引起胃结肠反应的食物,如:


  • 豆制品。 豆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低聚糖,低聚糖不易被人体消化,要到大肠才被细菌们酵解,从而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刺激结肠,带来便意。


  • 高油高糖食品。 脂肪是消化最慢的,它需要酶和消化液(如胆汁和胃酸)来分解脂肪,吃太油腻容易和肠道亲密时间太长,刺激作用也越久;而含糖太高的食物,像各种面食、粥饭、甜食、甜饮料等,吃多了都容易胀气。


  • 高纤维食品。 粗粮、杂粮消化后残渣多,会增加对肠道的刺激。


除了少吃这些食物外,平常生活中还需要多记录、多留意哪些食物可能引起大便。如果吃了某种食物后就要大便,请暂时避开这种食物,看看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有所改善,以后就不要再多吃这种食物。


开心很重要


有人把胃肠道比喻成人体的第二个大脑。肠胃消化管道含有丰富且复杂的肠神经系统,长期焦虑,抑郁,都有可能导致肠神经功能紊乱,使胃结肠反应增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