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我国最“高产”的院士,已发表2000余篇论文,让人敬佩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4-12-30 19: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全世界高校学者的科研成果,主要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发表到世界顶级期刊,这样既能加强学术交流,又能提高自身的学术声望。
因此,我国高校的学者同样难以免俗,毕竟高校招聘人才都是以科研成果为录用依据,国内的优秀学者都在各类期刊发表过论文。
因此,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表在国内外的各种论文数量都已经超过50万篇,每年花费的版面费都要超过100亿元。

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到,我国的许多院士在论文产量方面都表现出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拥有近2800篇论文的成就并非最高的,因为 那位四年内写了600多篇论文的科学家很可能会很快超越这一纪录——高福

论文数量位居榜首

黄维院士,继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学术荣誉之后荣获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头衔。
黄维院士是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全球高度引用学者,还获得了260多项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专利授权。他曾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其科研成果曾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黄维院士被誉为我国有机(光)电子学和柔性(光)电子学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在有机光电子学科的理论框架搭建、有机半导体高性能和多功能性的实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新兴产业推动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他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SCI学术期刊上发表了700多篇研究论文,其h因子达到99,被国际同行引用了超过43000次。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黄维院士,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最高产的院士。据不完全统计,黄维院士的总论文数量已经达到2731篇,目前在国内的学者里面排名第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论文总数既包含有学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也包括挂名发表的论文,还包括联合发表的论文。比如研究生发表论文时导师需要挂名,和同行进行合作研发时,也可以进行文章署名。
因此,能发表2000多篇的文,并不全部是出自于黄维院士之手。根据百科的信息显示,黄维院士在柔性电子学领域, 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900余篇,h因子为180,国际同行引用逾12万次
黄维院士出生于1963年,本硕博都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北京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任教,长期从事从事有机光电子学研究。
可以说是中国有机电子、塑料电子和柔性电子等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依靠多项突出性成果,最终在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黄维院士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年又调往西北工业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如今60岁的黄维院士是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由于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突出成就,黄维院士在行业内被称为“柔性电子学之父”。
从1979年到北大读书,到如今202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做研究,黄维院士在44年的时间里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2700多篇。
这样意味着每年都要自己发表或者挂名60多篇论文,每个月都要有五篇署名的文章发表。这样确实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最高产的院士。
黄维教授可以说是最早从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学者,在这个未知的领域探索过程当中,必然需要不断进行试验以及摸索,因此,将自己的思考以及经验通过论文的形式发表,确实也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方向。
有人觉得黄维教授的论文产量过高,这里面或许会有灌水的论文,质量并不高。也有人觉得,单纯写论文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果,这样的论文同样没有意义。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 黄维教授不仅论文数量多,且还有大量专利以及国家级奖项,真正能在实践当中落地 。比如黄维教授拥有800多项专利,曾经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黄维及其团队所完成的项目“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正式入选高等教育十大科技进展。从单纯的学术研究最终转变为落地的生产方案,黄维院士做得都非常出色。
只要能有科研成果,能真正实际应用,这样的学者都值得我们尊重。像黄维院士这样的领域开创者,更是让人敬佩。
然而,这些人却没有迎来属于他们的鲜花和掌声,反而招致了许多批评和嘲讽。
一些人认为,他的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并不吻合,因此他的当选引发了质疑。另一些人则对他的学术能力和成果表示怀疑,认为他的成就不足以获得如此多的荣誉。还有一些人认为他的行为过于功利化,过于追求个人荣誉和利益,而忽视了科学研究的本质。此外,他的某些言论也被认为过于激进或不符合科学事实,这也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和批评。
对于这些批评和质疑,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言论风格,黄维院士也不例外。他的行为和言论可能不符合某些人的价值观或期望,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成就和贡献可以被忽视或否定。其次,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黄维院士的成就也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努力和成果。
当然,我们也应该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对于黄维院士的当选引发的争议,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通过对话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观点和立场,从而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总之,黄维院士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就和贡献不容忽视。尽管他的一些行为和言论引发了争议和质疑,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争议和质疑,通过对话和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观点和立场。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位科学家的努力和成果,为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维院士出生于1963年,本硕博都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北京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任教 ,长期从事从事有机光电子学研究。

可以说是中国有机电子、塑料电子和柔性电子等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依靠多项突出性成果,最终在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黄维院士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年又调往西北工业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如今60岁的黄维院士是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由于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突出成就,黄维院士在行业内被称为“柔性电子学之父”。


从1979年到北大读书,到如今202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做研究,黄维院士在44年的时间里面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2700多篇。

这样意味着每年都要自己发表或者挂名60多篇论文,每个月都要有五篇署名的文章发表。这样确实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最高产的院士。

黄维教授可以说是最早从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学者, 在这个未知的领域探索过程当中,必然需要不断进行试验以及摸索,因此,将自己的思考以及经验通过论文的形式发表,确实也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方向。

有人觉得黄维教授的论文产量过高,这里面或许会有灌水的论文,质量并不高。也有人觉得,单纯写论文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果,这样的论文同样没有意义。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黄维教授不仅论文数量多,且还有大量专利以及国家级奖项,真正能在实践当中落地。 比如黄维教授拥有800多项专利,曾经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黄维及其团队所完成的项目“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正式入选高等教育十大科技进展 。从单纯的学术研究最终转变为落地的生产方案,黄维院士做得都非常出色。

只要能有科研成果,能真正实际应用,这样的学者都值得我们尊重。像黄维院士这样的领域开创者,更是让人敬佩。

版权声明
来源 :小鱼印记

相关阅读:
导师吐槽学生:哭着也要带完
麻省理工Science:刮胡刀为什么会变钝!
必收藏!《材料科学基础》分章思维导图
觉得有用的话请点分享或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