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在江苏启动建设,可将省内海量居民家中的空调、热水器等分散的大功率智能电器聚合到虚拟能量池中。在夏冬季用电高峰期,居民可通过能量池的邀约,主动参与错峰、避峰用电,从中获得电费奖励。据统计,江苏范围内仅在线居民智能电器设备就超700万台,潜在可调节负荷资源达900万千瓦。
此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虚拟电厂列入新型经营主体,可平等参与电力市场。广东、上海等地陆续发布虚拟电厂专项政策文件,从地方层面因地制宜推动虚拟电厂的发展。
随着政策框架和体制机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基于地方能源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虚拟电厂体系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形,虚拟电厂正在从“概念”逐渐走向实质性落地。
虚拟电厂是什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虚拟电厂定义为: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协同参与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换言之,虚拟电厂是将分散的可调节资源聚合成一个整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新能源占比高,其波动性、随机性强是其当前接入电网面临的主要挑战。虚拟电厂的意义在于能更充分地挖掘灵活的调节资源形成“源荷互动”的新模式。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跃升式发展,装机规模占比过半,在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电力领域出现了虚拟电厂等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生力量。类型分类虚拟电厂虽名为电厂,但大多不具备常规电厂的精准调控能力,实质是汇集了工商业电力负荷资源以及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氢能等新型资源的聚合体,兼具电力“生产 + 消费”一体化的属性。
按聚合资源的不同,虚拟电厂可分为电源型虚拟电厂、负荷型虚拟电厂、储能型虚拟电厂、混合型虚拟电厂等类型。近期,广东印发的《广东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中,将虚拟电厂按照负荷型和发电型分别进行市场注册。负荷类虚拟电厂聚合用户侧的可调节资源,通过调节用电负荷来响应电网需求;发电类虚拟电厂通过整合分布式发电资源,向电网提供电力和辅助服务。海外对虚拟电厂的实践各具特点,与当地资源特性和电网发展面临的问题高度相关,全球虚拟电厂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欧洲虚拟电厂以分布式电源、储能资源为主,主要针对实现分布式电源可靠并网和电力市场运营。美国虚拟电厂在需求响应基础上发展而来,聚焦负荷资源聚合调配,侧重于用户侧柔性负荷主动响应以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澳大利亚虚拟电厂聚合资源以用户侧储能为主,可以参与紧急频率控制辅助服务市场和电能量市场,主要提供频率控制辅助服务。若按虚拟电厂运营主体来分类,目前主要有大型电力/电网公司、独立虚拟电厂运营商、新型市场参与者三类。以德国为例,大型电力/电网公司(跨国、地区和市级企业),将自有发电资源、负荷用户、发电机组聚合到虚拟电厂;独立虚拟电厂运营商,这类运营商不隶属于传统客户的电力供应商(目前主要是装机在100kW以上的大客户);新型市场参与者,以小规模分布式能源资源制造商为主,主要将其用户资源聚合到虚拟电厂。资料来源:Sustainable Transition China目前国内的虚拟电厂还处在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从虚拟电厂的收益来源来说,已经开展的虚拟电厂业务模式主要以邀约型需求响应为主,盈利模式来源于响应补贴。参与电力市场,是虚拟电厂实现常态化运行的主要途径,尤其是现货交易,为用户获取足够的利益,是虚拟电厂发展的关键。虚拟电厂可参现货市场交易、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及需求响应市场交易。
近期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已明确虚拟电厂新型经营主体的地位,建立了虚拟电厂参与市场的基本框架,以体现灵活调节性资源的市场价值。在市场建设较快省份如山东、广东等,市场规则中对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近期,广东印发的《广东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中,将虚拟电厂按照负荷类和发电类分别进行市场注册。例如负荷类虚拟电厂,可以聚合中央空调、充电基础设施等可调节负荷参与电能量市场和需求响应市场;发电类虚拟电厂则可以聚合分布式的光伏、风电以及独立储能等资源直接参与电能量市场或辅助服务市场。虚拟电厂是连接电力交易中心、资源聚合商的运营平台,组织资源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并完成相关结算和利益分配。因此,虚拟电厂运营平台对不同资源组合的定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与创新,是激发各类用户侧资源积极参与虚拟电厂,提高虚拟电厂整体效益的关键。近两年,虚拟电厂聚合用户负荷参与电力市场的路径逐渐走通,部分地区开始逐步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聚合入市列入“行动计划”,未来虚拟电厂也将参与市场化绿电绿证交易。在碳市场,随着电-碳耦合研究进一步推进,虚拟电厂将具备参与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的能力。此外,能源金融、大数据增值等多元化的能源服务业务的探索,也将拓展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实践案例:深圳虚拟电厂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全球领先,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为提高新能源接入承载能力和供需平衡能力,充分发挥本地负荷侧资源优势,深圳供电局打造了以虚拟电厂为核心的源网荷互动体系。2021年,深圳供电局依托南方电网虚拟电厂“灯塔”项目,建成网地一体虚拟电厂调度运行管理云平台。2022年,深圳发改委和深圳供电局联合挂牌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这也是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截至2023年底,深圳虚拟电厂接入分布式资源超265万千瓦、调节能力超56万千瓦,接入资源包括5G基站、数据中心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充换电场站、建筑楼宇、工业园区、储能系统等资源。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推动保障政策落地。2022年5月以来,先后制定《深圳市虚拟电厂落地工作方案(2022-2025年)》、《深圳市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细则》,形成“顶层规划+专项扶持+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提出10余项重点保障举措,为虚拟电厂在深落地应用提供政策保障;近期《深圳市支持虚拟电厂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12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城市级虚拟电厂发展,接下来深圳将加强组织实施虚拟电厂精准响应,促进虚拟电厂产业链发展。产业链资源整合。深圳通过虚拟电厂示范应用带动了100余家企业进入虚拟电厂产业链,储能、智能楼宇改造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上游培育高负荷园区、南网电动、深圳能源等能源消费和供给的主要企业;中游逐步提升虚拟电厂调度运行管理云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扩大资源接入规模;下游建立电力公司、售电公司及高负荷用户的顺畅交易渠道,培育交易市场。同时通过虚拟电厂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类资源聚合,推动ICT企业布局虚拟电厂新赛道,支持能源企业拓展虚拟电厂核心设备生产制造,实现“设备+服务”“场景+技术”高效融合,提升深圳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助力构建数字能源先锋城市。探索商业模式。充分调动各类用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市场化的本地虚拟电厂精准响应补贴打造式推广新兴行业,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和指导,实现“跨区市场、省内市场、深圳市场的叠加赋能和“需求响应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的相互补充。2023年组织开展精准响应33次,调节电量125.8万千瓦时,运营商获得收益超过450万元。探索虚拟电厂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以虚拟电厂为媒介,探索建立以各类分布式资源为主体的电力充储放一张网,推动各类资源与BIM/CIM平台的精准化定位和建模,开展极端情况下分布式资源调度预演,打造能源安全韧性城市范本。从国外经验来看,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允许需求侧资源参与容量市场是支撑虚拟电厂发展的关键要素。此外,良好的市场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及服务业务开发、以可测可析可控平台打造闭环产业生态等都是虚拟电厂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虚拟电厂的商业化进阶之路,未来可期,但也任重道远。
推荐阅读
广东:12月储能备案项目全名单
【广东省12月投资备案储能项目(302个)数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