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博知识产权网
思博网是一家致力于促进知识产权行业信息交流与分享的网络社区。本微信号由专业团队打造,将以独到的视角和认真的态度关注知识产权诉讼和科技创新,欢迎关注! www.mysipo.com 欢迎您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库  ·  哪吒汽车vs魔童哪吒无效宣告裁定书 ·  16 小时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新华鲜报丨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昨天  
国家知识产权局  ·  上海、广西、宁夏、天津、江苏知识产权新闻动态一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博知识产权网

我这六年来:知产从业回顾

思博知识产权网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20-12-03 17:48

正文

本文是丁香(三人称化名,为便于叙述;笔者本人网名、笔名也与“丁香”有关)自转行进入知产(“知识产权”的简称,Intellectual Property,下文中有地方简称 为“IP”)行业以来六年的一个简单回顾。主要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感恩这些年遇到的人帮助丁香成长为现在的样子。如读到本文的人士认为文中有任何侵害第三方权益、损害第三方形象的内容,请与本文作者联系:微信号RoterFlieder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丁香在转行进入知识产权这一行前,曾经犹豫过是吃老本呢还是进这个行业从零开始呢?毕竟,继续当个软件工程师或者自由职业做点文字工作应该也可以养活自己了。之所以没有那么做,是因为当时丁香想到,父母暂时还不需要自己照顾,也没有孩子需要照顾,那就应该尽力拓展自身能力。于是决定进新行业从零做起。


在决定转入知识产权这一行后,丁香曾大致给自己设定过目标: 3年时间考下本行需要的资格证,再3年时间积累实践经验,达到独立作业的水准。 也就是说,丁香在进入本行之前,已经对6年后自己该到何level有个笼统的目标。那么,6年时间过去,到底如何了呢?


01

为什么从软件转行到知产?

这个问题丁香经常被问到。It’s a long story。

丁香当初2006年底刚到东京的时候,一开始是使用Symbian系统做Sony-Ericsson手机的软件开发。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手机开发系统成了iOS和Android的天下。

丁香一开始在Excel和Word中写VBA的时候,还是在Office2003下写VBA代码。然后,到2010年左右的时候,又有个项目需要写VBA。这次是在Office2007下写VBA代码,需要实现的功能基本一样。丁香赫然发现,即便是要实现相同的功能,Office2003下的VBA代码在Office2007下也是行为很怪异的,有些甚至会直接报错。一查得知,Office2007和Office2003是没有互换性的;即,Office在从2003版本升级到2007版本的时候,虽然界面基本上保持了原样,一眼看上去与原先的2003版本长得一样,而实际上内部实现的代码完全改写了,而不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丁香所在的office来了一群从别的地方转过来的资深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基本上都是男的,岁数有点大了,好多都头发花白。据说以前都是在作业现场使用C语言进行嵌入式编程开发工作的。可是当时丁香所在的office基本上都要求会用JAVA,不会的话也要尽快学会。众所周知,嵌入式C语言跟JAVA语言差别还是很大的,编程环境不同,编程思维也不同(嵌入式C语言是基于函数,JAVA是基于对象)。此次调整虽然对丁香本人影响不大,可是丁香还是禁不住有些担心: 这次是从嵌入式C语言到JAVA语言,下一次会是从JAVA语言到哪种语言呢? 这次学会了JAVA语言,下一次呢?比如,等丁香也到了这群资深工程师的年龄,然后又要学习一门新的、编程环境和编程思维完全不同的语言,体力和脑力又还都不如年轻人的话,可如何是好?

而知产行业、法律行业的特征完全不同。法律、尤其是民商法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基本上不可能会有颠覆性的革新,也因此而先前积累的经验对今后的参考价值、有用性比软件开发这一行高多了。

(BTW: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不过相比之下影响程度没那么高。那就是,例如,2012年,中日关系曾一度比较紧张。那时有的客户出于数据安全、担心数据泄密等原因,不乐意让中国国籍的软件工程师(例如丁香、还有丁香相识的一些其他的中国国籍的软件工程师)参与他们的软件开发项目。丁香觉得,在异国工作会因为类似这样的自己完全掌控不了也预测不了的外部因素而蒙受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影响。)

02

初入知产行业

2014年11月20日,丁香在东京(圈)做了将近8年软件工程师后,回到北京,入职到北京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A公司)任专利代理人助理。(在丁香入行的前一年,也就是2013年,有一家著名的知识产权集团公司——汇桔集团,汇桔网在其旗下——成立了。这之后,知识产权江湖上总是流传着关于这家公司的许多传说/传奇。)

丁香当时的座位,隔着过道左手边的同事mm以前在日本时的工作单位在丁香初到日本时住所所在区(东京都大田区)的区役所附近,旁边的JR车站(JR鎌田駅)是丁香那时日常出行的必经之地;后边的同事gg以前在日本时的工作单位在丁香初到日本时工作单位附近(在东京都港区,靠近田町駅),步行10分钟左右的距离。丁香还曾与当时的同事们一起到那所大楼附近的饭店聚餐。日语部还有几位代理人也是在日本工作、留学过的。A公司还有几位日本同事,他(她)们以前在北京留学,后来就在北京工作。丁香所在日语部的leader以前也在日本做过几年软件工程师。所以丁香进A公司后觉得同事们都很亲切、友好、说得来。
丁香在A公司在一个新的领域——即,知识产权——从零开始。考虑到性别、年龄(彼时丁香已年过30;而在东南亚的不论哪个国家,30+女新入行都是不容易的)的因素,丁香一直都对A公司以及A公司同事心存感激。他们善意地接纳了丁香,给了丁香重新出发的机会。

试用期第一个月是从20日开始的,所以基本上没啥收入。第三个月似乎到手有5k左右(A公司试用期也是有提成工资的)。当时租住在郊区,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涉日的知识产权代理,翻译、校对占的比重太大了。这对收入有利,对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则难说。纵然丁香英语专业八级、日语1级且在日多年,也有“机器翻译将在比较大程度上取代人工”的担忧。

03

“高质量”的入门训练

在A公司,leader特意找了一些英文翻日文的案子给丁香做,帮助丁香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丁香翻译,保证日文译文在技术上是正确的;然后日本同事mm校对,保证日文译文是地道的(或者有时是,日本同事mm翻译,丁香校对);再有个英文日文都好的tsu本硕出身的前辈代理人老师全文审核把关。在A公司与优秀的同事协作,接受到高质量专利文献翻译、校对的高质量训练,这令丁香受益终身。
(附记:在A公司,日常发给日方的信件,最后都会由日本同事mm校对,不仅保证意思是对的,还保证日语是地道的。)

丁香曾经问leader,他自己英语日语都那么好,招的代理人好多都是在日本学习、工作过好些年的,为什么还专门找日本人来把关日语、与日本客户接洽?当时leader解释说,中国人日语再好,都非母语,想要地道,还是得找日本人。另外,中国人日语再好,日本客户对中国人的信任度、心理接受度都不如对日本人。丁香当时觉得leader很厉害,看人看事眼光太毒了。在周围的大环境普遍没有做到的情况下,能够想到并且能够做到更精益求精的人是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

04

IP人是否考个法考比较好?

2015年11月,丁香因缘际会见到一位业界前辈。其间偶然得知他是丁香校友,在场的另一位前辈老师真是热心,在丁香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先主动提出让这位校友前辈指点丁香一下。所以丁香当时就七拉八扯问了这位前辈校友许多质量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作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是否考个法考(当时还不叫“法考”而是叫“司考”;“法考”是2018年考试改革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简称,在本次改革前都是叫“司法考试”,简称“司考”。丁香只是为了让行文前后一致些才在此处先就用了“法考”这个名称)比较好?前辈给出了肯定回答。

在此次交谈中,这位前辈校友还批评丁香在交谈中说话不得要领,没有凸显自身优势,并且告诫丁香,如果自我表达不能to the point的话,会实际身处比自己能力水平低的层级,到不了自己能力level本可以到的层次。此话正戳中了丁香的心事。

后来丁香曾baidu过这位校友的履历。这位校友做管理多年,看人看事都应该是相当准了,以他的阅历,看以后的趋势应该至少也比丁香强许多。何况pku 77、78届的那帮人普遍都是很厉害的。反观丁香,丁香从毕业到转入知产行业之前的从业经历已经充分说明丁香根本没有看将来趋势的能力,而且可以说,丁香甚至连一开始的选本科、硕士专业都是极其缺乏 对趋势的把握和敏感 的。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吧,当丁香几年后律师实习、不知道执业后往哪个方向发展的时候,还再次打电话请教过这位前辈校友。

关于“对趋势的把握和敏感”,丁香曾经也跟几个同学、朋友聊起过这方面。关于为何会难以看准趋势,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社会发展太快,大多数人都是在随着大流走,只不过有人运气好有人运气坏。还有一小部分人,那是真的有意识地分析了将来的趋势,然后有意识地进行了选择并且选对了。只是,出生底层家庭的孩子,为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已经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要打工、兼职才得以完成学业。原生家庭以及随之而来的比较差的经济状况基本上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格局,导致他们眼界相当受限,而且基本上不会从家庭中在这方面得到有益的指引,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来思考这些问题。即便他们的同学中有从其自身原生家庭中得到过这方面指引的人,考虑到他们自身经济状况差可能课余主要用在打工贴补日常开支完成学业,所以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金钱来与出生在更高阶层的同学交际、沟通并从这些同学身上间接受到与趋势思维有关的有益指引。

05

2016:考试年

2016年差不多是丁香的考试年。从9月法考,到11月代理人考试,然后又跑去外地考了心理咨询师2级(丁香当时报名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时候,北京已经截止了,于是报了外地的,还是在法考考试前一周报的名),然后12月份又考了证券从业资格,接着2017年初又考了基金从业资格。其间考过2次期货从业资格,都没过,就再没考过。回首,考试基本上集中在2016年9月后的半年中。

关于法考,从2015年11月得前辈校友提点后,所有工作外的空余时间几乎都花在准备2016法考上了。
参见:
https://bbs.mysipo.com/thread-524987-1-1.html
《2016之司考通关回忆录_非法学专业_在职_第2次考_101/79/104/99》

当时考完后还以为自己要挂了,不胜悲戚
(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ead3440102x0ez.html
《超级崩溃,依然感恩》)

毕竟,多少个夜晚都是漫漫(寒冷)长夜熬夜备考啊
(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ead3440102wypv.html
《听课件、做题到大脑空白_20160827》)。

关于代理人考试,丁香2014年入行时已经错过了当年的报名,2015年裸考,实务考的机械领域的撰写,其中有个“铰接”概念丁香不懂,挂掉了。后来也是2016年过的。
(参见
https://bbs.mysipo.com/thread-525389-1-1.html
《2016专代(实务)通关_第2次考—双证新人,就是我》)

关于心理咨询师2级考试,其实丁香对心理这一块一直还比较感兴趣,本科时曾把学校图书馆里弗洛伊德、荣格的译作都走马观花翻过一遍,后来打算考研的时候也曾彷徨过是考工科呢还是考心理。这一次,即便是当做为了在准备法考时顺便调理身心,还是决定报名试一下。只是丁香并不想专职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因为丁香自忖没有如此强大的内心能够长年累月容纳求助者的各种情绪并且还能够在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帮助好求助者;不过,学习、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对于日常的自我心理调适、与包括客户、家人在内的各种人相处也是有益的。

(参见:

https://bbs.mysipo.com/thread-525906-1-1.html

《2016心理咨询师考试回顾》)

如前所述,在换行之前,丁香曾经暗下决心,前边那些年做软件开发的沉没成本也就罢了,为长远计,换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6年时间做到可以独立做业,其中3年时间考资格证,3年时间提升必须的技能。所以,当2016年考试如此顺利时,丁香本以为,既然考证的时间比预计的3年提早了一年,那应该到2019年末的时候,应该能提前达成目标了吧。可是,世事岂能全如人意。后来遇到的波折颇多。

06

siceng姐姐

2016年法考成绩出来后送书,丁香第一次见到siceng姐姐(就是思博论坛BBS上大名鼎鼎的siceng版主,可以联系: https://weibo.com/ipsiceng )真人。多么和蔼可亲的姐姐。从丁香2014年入行而在baidu上搜到思博论坛BBS并注册id开始,在上边问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到过她许多次温暖的善意的解答和帮助。

见面后加了她微信,然后她拉丁香进了很多群,于是丁香在微信群里认识了许多很优秀的同行。siceng姐姐还带着丁香参加了许多同行聚会和会议、论坛,进一步接触到更多的关于知识产权的人和事。2020疫情后丁香第一个约饭的就是siceng姐姐,她俩最近一次见面是10.10线下一个十人左右的同行小聚会。

2016年,在加入了一些微信群(感谢siceng姐姐)后,丁香加了一些没有见过面的同行(这也得感谢siceng姐姐拉丁香进群才能够认识这些又优秀人又好的同行)。虽然没有见过面,好多在微信上聊几句,就能感受到对方的善意。其中有位书生,丁香在加了之后曾提起以前自己学德语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却从没用上过。然后一直没怎么联系,也一直没见过面(至今也未曾如面)。大概3年后,书生有德国客户的新申请进中国需要找人翻译,给了丁香机会,丁香趁此捡起了德语。做了几个案子、德语能力(尤其是理工方面)显著恢复后,丁香在某微信公号上看到有本德语书在找译者。丁香又抓住了那个机会,德语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是后话,在后边还会提到。)所以丁香这些年对好多人(见过面的、没见过面的)都好感激。

07

见面会

2016年末,siceng姐姐组织了一次2016过法考的新双证小聚,地点在五道口醉爱。siceng姐姐还特意请了个三证的资深律师给丁香他们这些新过考试的后辈传经布道。这是丁香入行以来的第一次聚会,而且还是跟同行聚会。

差不多3年后,丁香有个本科同学从深圳到tsu培训,丁香请她到五道口醉爱吃饭,她吃的可开心了。然后,2020她来北京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请朋友吃饭:-)

2016年末,siceng姐姐还组织了一次Mandy(业界知名的美国专利律师,现在是百聖律师事务所主任;丁香刚进这个行业时就听说了江湖上关于她的传说,还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从工科PhD到T14JD:一位女生赴美七年的人生冒险”)见面会,那次丁香也认识了一些同行,尤其是以前只在网页上和朋友圈见过其光辉事迹的Mandy本人。(之所以参加各种会议、培训、聚会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丁香自感入行晚,而前一两年在工作之余时间主要花在考证上了,所以考完后需要多参加聚会多认识同行。)这次聚会中坐在丁香旁边的男生后来成了她同事,一起做了不少案子。

2016年末2017年初的时候,在北理工白石桥七号咖啡馆参加了深泉年会,有缘结识孙总、周博士。这是丁香入行以来的第一次涉日本业务同行聚会,周博士还有孙总的全方位能力、修养、热心、洞见给丁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年会后几天这次深泉聚会还组织了一次线下聚餐,丁香又因此而结识孔老师(记得当时孔老师还问到有关法考的事情,后来她以很高的分数考过了法考)、杨老师等同行。这些老师都给了丁香许多帮助,真的非常感激。

08

高人指点

2017年3月,也是因缘际会,丁香非常偶然地见到一位业内前辈。彼时,他估计是刚从深圳调研回来,风尘仆仆。在他自我介绍说他做知识产权几十年的时候,丁香还以为他是信口开河,于是让他给丁香讲讲,提点入行才两年多点的丁香一下。然后这位前辈开始闲谈一般说了一番,令丁香至今印象颇深,当时更是有如被开了天眼一样。其内容(非原文,大意如此)包括:
“知识产权(尤其专利),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与防范别人侵权是同等重要,而目前国内申请人申请专利连在‘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方面尚且做得还不足,在‘防范别人侵权’方面做得更是非常不够。不过,国内申请人在‘申请专利保护自身创新成果’方面的意识是越来越强了。”

“以前我们研究过一个日本产品,其实它拆开后结构非常简单,应该说非常容易被仿制。但是申请人很聪明,为了不至于上市后被拆解、仿制,在制造工艺上又多花了一番功夫,将核心部件在接近零下200度的特定气体环境下制造,然后按特定的升温过程升温到常温,再组装成产品。这样成品率高,且更耐用。如果竞争对手拆解、分析结构后在常温下制造,由于成品率低,所以残次品多,会赔钱的。如果竞争对手也在低温下制造,那整个生产线的成本会增高,工艺控制难度会加大,中间还涉及到一些技术秘密,总之这条路一是难走,二是成品率也还是难提上来。所以这家公司在市场上几乎没什么竞争对手,很长一段时间都能享受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

“我们前几年调研的深圳一家卖儿童用品的公司,产品很好模仿,我还曾经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产品,他们没这么做,说申请专利花时间长,别人侵权的话打官司也花时间长还不一定结果会怎样。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每年都换主打色,然后在设计中加上流行的新元素,同时在学校周边、电视上大打广告。每年都显得他们的产品才是正宗的、高大上,衬托得模仿他们往年产品的其他商家的东西都是过时的、土气的,这样他们虽然没有申请专利权,也还是保护住了他们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也就是为了保护创新主体的利益的。”

当时丁香听了前辈分享的一些点之外,对前辈的学识和经验深感拜服,于是请教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知识产权需要过法考吗?第二个问题是: 北京和深圳,哪个地方更适合知识产权从业者?

当时,这位前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可能的话建议考过法考,这样路更宽一点、空间更大一点;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目前的话每年的申请量、诉讼量还是北京多一些,不过根据调研情况,广州、深圳的创新实体增长量很大且增长速度快,估计10年内(早的话5年内)将成为知识产权从业者最佳从业地。

后来,丁香会有意识地关注广州、深圳、北京的知产动态。2020年媒体报道,2019年北京法院审结知产案件79769件(百度:“杨柏勇:2019年北京法院审结知产案件79769件”),而广东法院2019年审结知产案件超15万件(百度:“广东法院2019年审结知产案件超15万件,同比增近六成”)。再回想起当初前辈所言的“10年内(早的话5年内)”的判断,丁香不禁感叹还是行走在一线的知产前辈们“春江水暖鸭先知”,站得高看得远,对趋势、大势的判断更准确。

09

转到律所

2017年5月,丁香转职到一家知识产权律所(下称B公司)。在这之前,有同行朋友提醒过丁香,他说B公司里丁香要去的部门中合伙人都是不懂日语的,建议丁香去其他日语强所,不过他列出来的那些日语强所都是代理所。为了律师实习,丁香最终还是去了B公司。

一开始,电学部一名英语合伙人带丁香做英语的案子。本来这样也挺好的;只是有时候,有些客户来的是日语案子,然后要用英语来沟通从日语案子翻成的中文申请文件中的问题……同时,会有部门的另一个日语组给丁香一些日本进中国的案子,相比之下,日语案子自然是与会日语的代理人沟通起来更顺畅些。丁香个人也更倾向于此。

2017年9月,丁香被某位前辈点拨说“B公司不行了,拿到执业证快点走”。当时丁香有些懵,这句话很可能说的是实情?在职场能对新人这么直率、说实话的老人还真是不多、因而更显难得啊。同时丁香也懵懵懂懂觉得,个人还是与单位一起成长的好,有点像是“增量竞争”阶段;等单位都发展稳定了,对个人来说就有点像是“存量竞争”阶段了。2020年才出现的“内卷”一词可能也有“存量竞争”的含义在里边吧。

2017年末开始,丁香主要做日语的案子,即,主要是直接用日语做日语案子。

星相学说,这个时候土星进丁香的十宫,要到2021年1月才离开。

10

漫漫实习路

2017年5月丁香刚转职那会,适逢年度律协(律师协会)年检,还办理不了律师实习手续。后来,踏上漫漫的跑律师实习手续的征程……这个征程差不多可以说是“长期战”、“持久战”了。

2017年的差不多这个时候已经已经正在为跑实习而奔波,而这几年也不知奔波了多少趟。有好几次,把材料准备齐了,交到律协二楼。收材料的老师盯着丁香的集体户口页说不符合要求:是北京集体户口,个人名下没有房子,当初办理集体户口的单位跟丁香现在的工作单位又不一致……丁香当初毕业先进的科技公司,办了集体户落户;现在早已换行到法律行业,所以才需要办律师实习。现在的单位怎么可能跟当初落集体户的单位一致呢?再说,这年代,毕业十多年后还在同一家公司的比例有多大?非得在这上边卡一下子。这不就是欺负在北京没房子的集体户口吗?不过丁香也并不是抱怨律协或者收材料的老师;毕竟美国有些州没有房子的话也是当不了执业律师的,一项规定背后必然有其考虑。丁香只是还是会觉得委屈,为自己那些奔波的时间和精力,为自己因为毕业后方向不明而错过的那些机会以及太多的沉没成本。

然后,一直到2018年12月份,丁香才终于拿到律师实习证。这还是托了自2018年10月份起放松了对实习律师的户籍限制的福。这世间,不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也许一条规定下去就卡住不知多少人。

与丁香同一期接受律协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的同学中,还有几个同学是2010、2011年考过法考的。他们也都是因为是北京集体户口、又在北京没有自己的房子而一直办不上实习,有的不得已买了小房子或者二手房,有的是等到2018年10月份对户籍/户口这一项卡得没那么严了才通过实习材料审查办下来实习证的……所以其实丁香也并不孤单……

再然后,一直到2020年8月,丁香才终于拿到律师执业证。

11

2017专利年会期间的晚宴

2017年9月,丁香报名了本年度的专利年会,但是由于时间不凑巧,临时有工作需要处理,再者丁香在2017年3月底遇上过一起小交通事故,左脚软组织受伤,当时尚不便(长途)出行,因而未能前往。

不过,年会期间有家日本代理所(在国内北京、大连有分所)在知识产权大厦办了个晚宴,方便与大家交流。这个地点正好在B公司附近,于是丁香参加了,见到一些非常优秀而且善意的同行前辈老师。

X老师以前在B公司工作多年,然后离职和朋友一起开代理所,已经在好几个城市有分所了。X老师给了丁香一些很好的指点和建议。丁香至今仍然非常感激这位前辈。

吴老师是晚宴举办方的员工,非常温柔、温婉的一位职场知识女性,把大家都照顾得非常好。也许是因为这里只是晚宴活动不是职场上班,所以她展现出来的全是温柔和温婉。以至于丁香在2年后的年度知识产权论坛上看到吴老师进行分享时,吴老师的专业、职业、干练再一次刷新了丁香对她的认知,她真是太出色了。

12

今后如何规划?

2019年3月,丁香终于鼓起勇气向在2015年11月请教过的那位校友前辈致电(话说,自2015年11月后,除每年会短信问候外,未曾致电或见面过。所以丁香的人际能力是相当差的,所幸遇到的许多人都很好,并不太在意),请教今后该怎么规划比较好。

学长首先问了丁香是否有日本国籍,丁香说没有。然后学长说,如果想要在日本长期发展的话,最好还是有日本国籍。永驻都还不如加入国籍管用。

丁香请教学长是否需要多写专利申请。学长的看法是说,如果一直做涉外申请的话,接触到的日本专利申请、美国专利申请本身质量是比较高的,而如果写中国专利申请的话,由于国内专利制度发展相对滞后,此外国内申请人申请专利的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做国内申请人的撰写未必能实质上提高专利撰写水平。当然了,学长也说了,如果有国内申请人需要写案子,那也好,多跟发明人沟通、认真写;如果没有,那也没啥,在平时做涉外专利案子的过程中多学习国际上大公司申请人的专利文件是怎么撰写的。

彼时,中美贸易战已经有点硝烟弥漫了。学长提醒丁香,尽量找机会做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案子,如果没有机会做一带一路,那就做好一直在做的涉日申请。

丁香深深感受到,学长考虑个人发展路径的思维方式,是 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形势/格局的框架下来给个人规划最佳或者较佳的路径 。而这,丁香以前基本上没有太意识到……

13

捡起三外

2019年5月,书生找丁香帮忙做德语案子。非常感激书生一路提供机会带着丁香成长。

第一个案子,丁香翻得好累……丁香大三开始蹭德语选修课,读研时继续蹭,到日本后找到Goethe-Institut Japan(日本歌德学院)后在周末继续学,然后在2010年还是2011年中断了。从那之后到现在毕竟中间断了近十年了。

第二个案子还是觉得有些累;不过之后觉得越做越顺了、轻松些了。终于,中断德语差不多十年后,这门三外捡了起来。的确是不容易,不过其实也还好,也没觉得多难,就是第一个第二个案子得熬过来;然后就还好。

再后来,丁香看到有本德语书在找译者,初看,很喜欢的一本书。丁香试了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机会。后来编辑又转过头找丁香,丁香猜测可能是编辑一开始挑中的译者有更好的选择或者嫌这本书不好翻还钱少?不过不管怎样,丁香需要并且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丁香欣然同意,坚持下来了。

整个过程,不仅是磨练丁香对人、对事的性子的过程,也是丁香的三外综合能力进一步恢复、提高的过程。在这之后,一般的德语(翻译),丁香会更自信、更顺手了。

(顺便一提:三外之外,丁香用一外二外翻书十多本,具体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ead3440102w08v.html)

14

伦理学基础书籍读(译)后感

这本德语书名为《ETHIK:Die Grundfragen unseres Lebens von der Geburt bis zum Tod》,书名如果直译为中文的话意思大致是“伦理:我们从生至死一生的基本问题”,作者沃尔夫冈·胡贝尔(Wolfgang Huber)是神学教授,以前是德国福音派教会理事会(Rats der Evangelischen Kirche)主席和德国伦理理事会(Deutsche Ethikrat)成员。由于这本书对丁香的触动很大,所以在本文中将这本书相关的内容单列出来。

这本书至少有两个点令丁香感触颇深,为此丁香曾不止一次向朋友们推介本书(能看懂德语版最好,看不懂德语的话英文版也行)。

第一点: 知识 (“knowledge”)分为“skill knowledge”和“orientation knowledge”, 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丁香刚看到这个的时候,感觉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普通平民的教育都更侧重于“skill knowledge”,而相当忽视“orientation knowledge”。趋势和方向都是由长者、智者(或曰leader、精英)来决定,然后让平民跟上。(这个场景偶尔会让丁香想起动画片里妖怪操控了比自己更弱的动物的头脑和身体而后让它们听从自己号令前进或者后退,哪怕是去送死。)

丁香个人觉得,就算普通平民没有那个天分或者说资质(视野、眼界和格局)来看清趋势、方向,可是,如果在接受教育的阶段被有意识地提醒,知道“orientation knowledge”的存在及其重要性的话,那么是否对每个人更好地提升自己、适应社会会更有帮助呢?

(题外话:丁香所在的某个群里曾探讨过“smart”与“book smart”的区别。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误以为“book smart”就是“smart”,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此外,丁香越来越觉得,“知识”(knowledge)与“智慧”(wisdom)是两个相差很大的不同概念,估计也被一部分人给弄混淆了。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智慧;而许多人将“wisdom”简单替换为“knowledge”,混淆了“knowledge”和“book smart”还错把“book smart”当成了“smart”,于是不论是观点还是行为都失之甚远,还难以自己察觉到,即便好不容易意识到这些也很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哪儿出错了导致如此。)

第二点: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每个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例如不断学习新知识。

而丁香前半生的人生经历终于让她明白,选择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个行业、进哪个阶段的公司、跟怎样的人(领导、同事)一起发展,这些因素也都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程度甚至超过本人是否在坚持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此外,个人学习也重要倒是;而学习哪个方向的知识、以及知道学习哪个方向的知识,有时候甚至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习哪个方向的知识”跟上边第一点提到过的“orientation knowledge”殊途同归;可见,第二点和第一点实质上是存在内在的一致性的。换言之,掌握“orientation knowledge”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个人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而言的。那么,在公司层面上,“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丁香不是企业家,不过在工作中也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听说了一些公司的做法。例如在公司制度方面:
三星集团有独立的秘书室,设在单独的办公地址,不受外界、内部部门、分公司影响(参见百度:“解剖‘秘书室’:三星共和国最顶级的中枢与大脑”)(注:三星已于2017年撤销了“秘书室”,不过这并不能否认其在很长时间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友达光电(AOU)内设“永续委员会”( https://www.auo.com/zh-CN/Management/index )。

图1:友达光电组织架构

这张图是不是很震撼?AOU的“永续委员会”是个高高在上的存在,凌驾于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之上。试问有多少公司能够定得下“永续”的目标而且还能够把这个目标明确表达出来?

无独有偶,华为任正非收回所有员工的工号牌,全部打散随机排序,再重新发放下去(参见百度:“华为给员工重新随机排序工号,为何?”)。

还有,丁香曾经所在的日本公司规定员工工号牌每三个月轮换,以免被人从工号牌颜色等推测内部职级高低、资历深浅等。此外,日本法律对职场中的sex harrasment(性骚扰)、power harrasment(以资历、职位排挤、打压后辈)有明文的禁止性规定。每个月会有部门主管分发调查表,员工匿名填写是否受到sex harrasment、power harrasment,然后上交;或者公司设立了专门的投递箱,员工可以匿名投递(而不需要露面求助)。此外,至少在丁香见到过的日本公司里,不会以资历作为提供发展机会的重要甚至首要因素。

另外,在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方面,例如:
NTT集团下有公司是新员工入职后前半年在培训基地全职培训,培训课程涉及各个方面,例如包括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怎样书写合格的工作email、职场人际沟通等等,之后还有4年还是5年利用周末上系统的培训课程。

三菱集团下有公司在招新人时,去学校挑选优秀的大二学生,然后从大三开始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有意识接触与有意向的公司有关的内容,在意向公司leader指导下完成一些课题和tasks。大四毕业时意向公司的leader也会出席毕业礼。

此外,日本不少公司会指导员工制定CPD(Career Path Development)。CPD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可是人家至少有这么个东西,那至少说明了社会、公司管理层还是有这方面意识的。国内公司可能基本上都是没有明文的、历年追溯型的CPD制度的,多少人估计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许多人都是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先做着再说。除非是出生在有远见并且有实力的家庭,长辈可能能够给点有益的指点,或者孩子基于自小的眼界能够有主见且在某种程度上有后盾(至少保证基本生活无忧),然后在自己看准的路上走下去。如果是“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先做着再说”(鉴于这些年的“就业难”,甚至有就业指导专家也在建议“先就业再择业”),那除非是祖坟冒青烟或者超级幸运正好踩对了时代的鼓点,否则想要在工作中掌握到“orientation knowledge”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简直是太难太难。

顺便一提,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点丁香也印象深刻,大意是说,人们一般用灾害发生概率乘以每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来预估灾害损失。这种方法在概率学或者广义的数学上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不过,有些灾害发生的概率极其低,从概率论上来说趋近于零,而所造成的的损失极其巨大,无法用货币数字来衡量。能不能因为其发生概率极低而疏于防范,只是在确切地发生灾害后再尽力抢险?还是说,即使尽力防范,所作的防范工作超过99.99%的可能性都是在做无用功,也仍然还是需要尽力做好防范工作?

这本书的作者举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作为例子。丁香开始翻这本书、看到这些内容还是在2019年。2020年,新冠疫情给整个地球带来悲惨的灾难和巨大的打击。丁香想,这本书的作者是有先见之明的,他的顾虑是对的,新冠疫情算是佐证他观点的另一个有力的例证。更何况,按丁香本硕理工的数学基础知识,即便是在数学上,一个趋近于零的无穷小数如果与一个趋近于无穷大的数相乘的话,乘法运算之积的极限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数,甚至可能是无穷大。

BTW:这本德文书是丁香近十年来读过的书籍中觉得价值很大的两本书之一;另外一本是2013年左右日本连载的IT小说《財と罰》。

15

分享日本文化中的三个点

上边提及了日本小说,这里顺便说一下日本文化中丁香自觉受教益比较深的三个点,在国内呆的时间越长,丁香对这三点的体会就越深刻。

第一点: “ルールを守って” 在日本缺乏礼仪和对人的尊重、善意会被集体排斥。另一方面,在国内对人有礼貌的话,有时弄不好会被别人认为软弱可欺、缺乏自信。

第二点: “余裕を持って” 意思大概是说,如果有100分的实力,那就去做需要80分实力(、得到80分利益)的事情,保证把事情做好。而在国内,好多人似乎都是,如果只有60分的实力,都想要(加杠杆)去做需要100分、甚至1000分实力(杠杆加的越大越好)的事情,就为了得到与100分、1000分实力对应的100分、1000分利益。

比如,当初,OFO是多么星光闪耀,黄色logo在高楼外熠熠生辉。丁香走在街道上,看着那个闪闪发光的OFO黄色logo,想到那是6个90后年轻校友做出来的东西,而丁香80年后还在打工,每每自惭形秽。一转眼,还没反应过来呢,OFO突然闪崩了,一地鸡毛。丁香曾在中午吃饭的点,看到排队等待退押金的人从大楼里排到大楼外的广场,蜿蜒的排队人群挤满了整个广场,现场还来了至少6辆警车维持秩序。

第三点: “プラスアルファ”(plus α) 中文里可以理解为“附加值、更进一步”,即,例如,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在客户要求的baseline上更进一步,给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在自我管理的情况下,同一件事情,每再做一次,都有所改进,比如质量越来越高,或者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完成同样的工作且质量水平不降低,或者改进工作方法(比如自动化)。总之,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比如同一条经验用好几年),而是持续地迭代、进化。

16

日本代理人考试之行(没过)

2019年5月,丁香请假去日本参加日本代理人(日语中称为“弁理士”)考试。

在此之前,丁香看了几遍日本特许法(中文中的“专利”在日语中称为“特許”)及其施行规则、实用新案法及其施行规则、商标法及其施行规则、著作权法及其试行规则。只是俗称的“青本”(相当于国内考试所说的应试宝典)太厚了(一千多页啊),实在是看不及。丁香只粗略翻了几个之前不懂且特别在意的点,青本中讲得很仔细,丁香有一种看尹新天老师《专利法详解》(这本书是入行之初在A公司时日语部leader推荐给丁香的入门教材。至今仍然奉为经典)的感觉。

这些书、资料都是丁香在amazon.co.jp上买了后托周博士(就是2016年底2017年初参加深泉年会时有缘结识的周博士)寄给丁香的,因为在日本亚马逊网上买书时只能从日本国内地址中选邮寄地址。虽然丁香其实也不喜欢麻烦别人的,可是这个考试在报名时接收准考证地址只能选日本国内,所以连准考证都委托了周博士代收。

丁香记得中间还有个免试申请环节,丁香自己在线上鼓捣了好久,还打电话问考试办公室,又回住处把当初在日本考过基本情报技术者(“基本情報技術者”)、软件情报技术者(“ソフトウェア情報技術者”)的证书找出来扫描了发过去申请免试……总之,报个名也不容易。

无论如何,丁香作为业务主要涉及日本知识产权的中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即便考试过不了,相信这整个学习的过程依然还是有益的。

当时考试的地点在立教大学池袋校区。所以丁香把hotel定在池袋周边,步行需要十几分钟。现在预订机票、酒店真是方便,丁香记得当时连机票带酒店不到两小时全部选好、订好了。立教大学池袋校区丁香挺熟的,以前已经在这考过一次,不过忘记了当时考的啥。立教大学的绿植拱门、修剪的很有型的树木实在是太具自然之美了。上一张随手拍:

图2:立教大学美图,摄于2019.5.19

题外话:丁香曾经感叹,审美真的会疲劳,而且一旦眼睛被养叼了、审美阈值变高了,就真的再难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在武大樱花、上野樱花、河樱之后,别的地方的樱花再难入眼;在老家银杏树、立教大学池袋校区的银杏树、东大银杏道、川越西邮局旁的银杏大道之后,别的地方的银杏景观就再难入眼了……

17

杭州行:第十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

2019年8月的最后一天(即,8月31日,那天是个周六),踏上去杭州参加知识产权年会的旅途。以往每年年会名称都是“第x届中国 专利年会 ”;2019年为了凸显对整个知识产权的重视,年会名称最终定为了“第十届中国 知识产权年会 ”。会议地点最初定在国家会议中心,后来改到杭州。还好过去的高铁票容易买,在那边定hotel也还顺利。也感激B公司准了假。

那天杭州一直在下雨。查了下天气预报,几天前就开始下雨了,然后之后好多天也一直都预报有雨。算了下,这次雨期前后得有15天。果然是江南啊,连绵小雨。丁香住下,先去探路找会议地点。不论是坐在公交车上,还是步行,目之所及,全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在小雨中愈发闪闪发亮。到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建筑群很宏伟辉煌。地理位置本身应该是相当偏了。

9月 1日周日一日游。去灵隐寺的途中,公交车经过西湖边上,好大一片水,无边无际,仿佛又回到校园出凌波门看到东湖(话说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吧,东湖比西湖大多了)。瞬间想到以前多少次登上东湖那个观景台眺望江心公园还有远处的磨山公园,又想起珞珈山……好怀念。

进灵隐寺,在南方甚少能看到石头山,然后上边依然绿树葱茏,还在山体中精雕细刻着那么多佛像,脚下就是轻轻流过的水流,静谧安宁。在灵隐寺里的时候,雨比较小,还比较便于拍照。毕竟下雨天有一点挺不好的:一只手打伞,只剩下另一只手拍照特别不方便。

出灵隐寺,等公交车去西湖的时候,雨下大了。车过苏堤,游人如织。此时虽然还有些雨丝,不过基本算是雨停了一阵。下来走一趟,景色太美,远处大片的荷塘,好多荷花盛开。丁香沿着西湖一边走一边看,感觉眼睛都要不够用了。

丁香找到报名参加的今晚晚宴的举办地所在酒吧,这次是智信禾组织的业内同行聚会。智信禾之前已经在他们位于哈德门广场西塔的办公室举行过多场高质量的业内分享会,这次又把分享精神带到了杭州。西式晚宴会场在酒吧的整个2楼,整个晚上估计有几百人参加,来自世界各地,在这里丁香见到了来自香港、厦门、湖北、澳门、美国、上海、日本、菲律宾等地的知产界同行。

在之前在哈德门广场西塔办公室举行的分享会(还记得,有来自日本TRY的孙总(就是之前在深泉年会上初次见面的那位孙总,后来他赴日发展,做得风生水起)分享过花王的专利布局,有来自美国的小牛律师分享过美国的专利非诉、诉讼实务经验,还有……不一一列举)上,智信禾的合伙人丁香大都见过了,这次看到他们提前过来布置整个晚宴活动,只为给业内同行提供一个见面、老朋友叙旧、结识新朋友的机会,顺便推介一下自己的所,丁香一是感激,二是感慨。感激他们在异地的杭州把这么多人的活动办得这么好(从选址到选食品、服务,哪一项还不得操碎了心啊,而且一晚上都是在照顾别人,都没见他们休息一下或者吃点东西);感慨他们自己身为资深代理人、律师,原先的所也都是老牌大所,本可以安安稳稳继续资深,然而却选择出来辛苦创业,拉下脸自降身段把自己的公司做出来、并且发展壮大,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会议第一天即9月2日上午,先是浙江省、杭州市领导致辞,有水平,也有文才,然后是各位分享嘉宾(包括WTO官方人士)的分享。下午是各个分论坛,其中吴老师在旨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贸易分论坛上分享中国企业进日本时在知识产权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职业化的黑色套装,干练的发型,简练的ppt,清晰明了的专业讲解,谦逊优雅的态度,丁香深深折服,真是太优秀了。上一次见到她本人是在2017年专利年会阶段她所在公司在知识产权大厦组织晚宴与业内同行相聚,那次只见识到她的温婉、知性和对丁香这些参加者的照顾周到,这一次窥见她的职业化、专业化,加起来整个人实在是太厉害啦……

当晚年会晚宴。丁香当初抱着“长点见识”的心态报了这个晚宴,好像费用是600……节目好听、好看,饮品、轻食很美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抽奖没中(不过前一晚组织西湖边上的晚宴的智信禾所一名合伙人中了大奖,她真是太幸运了呀),然后一整天下来自己有点累,看别人似乎也都面有倦容,不便打扰。

大部队当晚都跑去参加了菲律宾AttyAid IP沈总(沈小乐, https://www.attyaid.com/en)的晚宴,他们吃的太尽兴了玩得太happy了,不停发图到群里,丁香看着是既羡慕(羡慕沈总的晚上聚餐)又后悔(后悔自己来了这个年会晚宴就去不成沈总那个聚餐了),难怪别的人几乎都一边倒地选择去沈总那儿的,只能说前辈们还是比丁香见多识广,知道年会晚宴是什么样的,所以都作出了更明智的选择……

18

第三届娱乐法培训班

2019年9月末,丁香请假自费参加pku第三届娱乐法培训班(业内某位非常热心的姐姐老板曾很疑惑地问丁香:你怎么总能上班时间出去参加会议、上课。当时丁香还说“我请假了呀,还是自费”。那时丁香以为只要请假、自费、外加把分下来的工作做完不影响进度就行了,后来想想其实不是这样的。而且的确有公司是不乐意、不允许员工这么做的。所以丁香实在很感激当时B公司对丁香的宽厚)。这是丁香自2006年毕业后首次再回校上课。

很荣幸加入了这个培训班。不仅是师资质量高,好多同学也都水平很高,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互相分享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法律见解,丁香作为小白也受益良多。

在师资方面,授课老师不仅有北大法学院的老师(例如张平教授、杨明教授等),还有校外的领域内大咖,例如华谊兄弟前法务总监王冬梅女士、爱奇艺法务总监胡荟集先生、韬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军律师、高级顾问孙磊前法官等。全体学员还曾整个下午在爱奇艺游学,体验他们的杜比实验室、演播室,听胡总监介绍爱奇艺在娱乐法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同学中,有来自浙江第一大律所(泽大律师事务所)、给华少提供私人法律咨询的资深前辈徐律师,还有在涉外民商事法律领域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方本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金律师,还有央视直属传媒公司的高管,以及知名外资律所的驻北京代表。我们班长是名女律师,在做律师前在公司做了十多年财务工作,以前大学也是学的财务,所以现在做财税律师,相当忙(对财税律师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在某知名女星因税收丑闻翻车后)……

班上同学都非常友善。有名夏律师已经执业多年,他善意提醒当时尚未执业的丁香做律师一定要保持健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然后才能作案子给客户提供服务。他尤其提醒丁香一定要保护好颈椎,最好把电脑垫高或者站立办公保护头颈。

还有徐律师,丁香跟他说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差,徐律师建议丁香先(找例如优秀演讲词)多读、大声读,然后多练、多跟人打交道。还告诉丁香,做律师两项基本功一定要做到:讲课(口头功夫)、写文章(笔头功夫)。丁香好感激这些同班的前辈律师给予善意指点。

班上还有名姚同学,他是北大法本,看别的同学好多都已经出去留学了,他也很想早点出去。后来,今年疫情突发,多少已经出去的留学生还有他们在国内的父母都提心吊胆,可姚同学和家人基本上是岁月静好。

顺带一提:某知产同行,前几年(大概是14、15年左右)才回国的,2019年下半年又出去了,出去之前还卖掉了国内某一线城市的房子,说以后在国外定居生活,不回来了。后来,今年疫情突发,第一波时ta没回。不过下半年疫情再来的时候,ta还是争取回来了。

所以丁香看到这些人和事也是很感慨,果然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都是在外部环境中求生,都是被上天扒拉来扒拉去的蝼蚁。未来只要还没来,就依然未知,依然存在变数。

在这次培训后,正好丁香有个朋友遇上点肖像权方面的小麻烦。经丁香与之沟通确认的确是她这一方侵权后,帮助她制定了应对方案,例如马上公开道歉(采用与当初侵权同样的公开途径)、收集有关证据(用了对方肖像的公号文点击量才300多、公号文前后几个月的产品销量、营业收入、财务现状)、与对方律师沟通寻求和解(道歉、财务现状)、与法官沟通(非故意、证据、财务现状),最后和解结案,支付给对方的赔偿仅是最初对方起诉金额的1/15。

19

中美专利诉讼热点论坛

2019年10月,丁香参加了中美专利诉讼热点论坛,由中伦律师事务所(主要是马东晓律师团队)和他们的美方合作所之一昆鹰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由北大法学院承办,地点在北大法学院凯源楼1楼大会议室。

说起来这次由民办律所牵头组织的中美知识产权诉讼论坛能够成功举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此前,在9月份的第三届娱乐法培训班上,就有来自某大所山西分所的律师说,他们前阵子本来打算请美国合作所过来做个分享的,鉴于前几年也做过类似分享,且一直都挺顺利的,所以本以为这次也会像往常一样顺利。结果递上去申请后,被告知需要等外交部批复。后来发现收到的批复有国家安全部的盖章,申请被否。多方求助,最终也只能是对方按期过来,双方会晤,但是分享环节就被去掉了。)这次这个中美知识产权诉讼论坛也类似,本来一开始打算放在中伦所里举办的,没被通过,然后马律师求助了母校的法学院,多方相助终于以“北大法学院承办”的形式成功举办。

据马律师介绍,上次是他去年带领中伦所律师团队去美国给昆鹰所模拟了中国的知识产权诉讼庭审,所以这次轮到由昆鹰所律师团队分享美国的知识产权诉讼模拟庭审。昆鹰所的律师都非常职业非常专业,不论是着装、外形、面部表情(包括眼神)、声音(语音、语速、音质)、手势以及其他身体语言,都比美剧里的出庭律师还要更正宗,准备的材料也很精心。

记得当时模拟庭审中控辩双方的意见陈述结束后,庭上人员退场,待法官做出判决。另外,还现场随机抽选了一些中国知产同行去隔壁的小屋子,让他们讨论到底有没有侵权、该怎么判,还在大厅里直播他们在小屋子里讨论的情形,于是其他人都能够看到、听到他们是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有时通过大厅里的屏幕听到他们情不自禁地基于中国专利制度独有的一些规则(例如专利侵权解释一、二、北高《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来评价美国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专利是否侵权,丁香这些在外边大厅里看着的人会禁不住发笑。这也算是中国知产同行在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最容易犯的一种思维定势了吧。

20

海峡两岸商业秘密保护学术论坛

2019年11月,丁香参加了海峡两岸商业秘密保护学术论坛。会上,台积电法务长方淑华女士(方女士同时也是台湾营业秘密(大陆所称的“技术秘密”在台湾称为“营业秘密”)保护促进协会理事长)分享说,专利申请在企业的创新成果中只是冰山一角,台积电 技术秘密与专利申请的比例大致在90%:10% 。一方面,技术秘密占比如此大;另一方面,技术秘密的取证比专利侵权案件的取证更难。如果技术秘密权利人没有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话,那简直就是灾难。也许企业许多人几十年的科研心血,因为技术文档管理不规范或者人员管理不到位而一夕之间外泄,导致技术秘密变得毫无价值。

无独有偶,在丁香曾经参加过的中日企业知识产权论坛上,来自日本公司的知识产权人士也是同样观点。丁香觉得,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而言,技术秘密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尽管它们暂时不为人所知(之所以说“暂时不为人所知”,是因为随着行业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有时候需要将原先的技术秘密作为专利申请公开而为人所知);或者也可以说,因为它们不为人所知,所以更为重要。

中日企业知识产权论坛这样的中日之间的知产互动会议/论坛,丁香都是尽量参加。有的年份是自己参加(请假、自费),有的年份时间实在不赶巧的话只好到处托人(业内的其他代理所、律所老师)代买会议资料。所以丁香这些年的成长也得感谢业内的前辈老师们,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分享的嘉宾、为分享提供场地、后期支持的协会以及代理所/律所、还有丁香间接求助帮买、帮带资料的老师们。

随记:丁香当时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在2019年11月初的周末参加了这个会议后,下一次同行间的小聚竟然会到2020年10月,而下一次同行间的会议/论坛,则更是到了整整一年后的2020年11月第七届强国知识产权论坛……

21

思维陷阱

丁香有时候也会想不通那个很著名的问题:“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思来想去,至少踩过以下这些思维陷阱的深坑。

之一:用过去预测未来。 丁香以前眼界浅,思维方式自我限制得太厉害。殊不知,无论别人怎么成功,别人的成功经验都是过去式,如果再做同样的事则是现在时或将来时,中间隔着时差,绝对不能照搬;即便只是拿来参照,也得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因为至少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变、变幻莫测。

这一点在不同的场合或许被称为“前瞻性”、“方向”、或者“趋势”;归根结底,都跟之前提到过的“orientation knowledge”有关。
尤其是现在发展、变化太快了,历史经验的参考价值越来越低。

之二:“听话”。 从小被父母、学校要求“听话”的孩子,成绩再好也顶多只是“book smart”,恐怕甚至连学校、老师、教育的真相都看不清的。

比如,小孩子多多少少天生淘气。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把孩子打成重伤的爸爸,还有因为是女儿就对她不好的爸爸妈妈,他们生孩子哪儿是为了好好爱孩子、培育孩子?更多的恐怕只是为了“养儿防老”、“光宗耀祖”、为了自己有面子或者为了“父/母凭子/女贵”。
再比如,为什么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会认为,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我们的教育到底有没有尊重、促进一个人像人一样独立思考?(百度:“日本诺贝尔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之三:“设限”。 分为被人设限(而不自知)、以及自我设限。在被人设限(而不自知)的情况下,一旦意识到被人设限且有抗争意识,倒还多少有药可救。如果是自我设限,那要自己意识到并跳出这一思维陷阱,就难得多了。

身为女子,限制之一就是“女孩子/女人就应该如何如何”。认识一个女孩子,出生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家庭,成绩一般,父母供她到日本留学。她在学校认识一个高她2级的富家子,俩人处男女朋友。男生归国前让她跟着回去结婚,要不就分手。她征求父母意见,父母说她一个女孩子,再读2年毕业后也还是要结婚生孩子的,到那个时候还未必能找到条件这么好的男生。于是她放弃学业,回国结婚生子,全职带娃。再后来,孩子稍微大点了,她正准备出去工作,她爸爸重病入院,需要大笔治疗费。这些年她没工作没收入,只好找老公要钱、借钱,结果老公说没钱(她老公在自己爸妈(这女主公婆)的工厂里工作),让她去找婆婆。婆婆给了她几百块。她很无助,最后是父母卖掉了唯一的房子。她照顾爸爸多了些,孩子顾得少了,婆家一家人都对她不满,说她不是个好妻子不是个好妈妈,甚至还教她孩子说她坏话“不顾家”、“不带孩子”、“不挣钱”。她心寒。这时候老公也没有帮她说话,还在外有了别的感情。她虽生犹死,痛不欲生。父母也悔不当初,然而事已至此。

之四:谦让。 这个不多说,在职场中待过几年的估计都懂的。只是如果以前在学校培养出了这样的“好”素质,一时半会儿想要改也还不太容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