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近,微博有条热搜,演员连凯痛批小鲜肉不敬业……
娱乐圈是一个造梦的地方,源源不断输出偶像,从不缺漂亮的新鲜面孔。但是,很多偶像只能给我“他很好,颜值高又很努力”的感觉。过几个月,当大众换了新的舔屏对象,回头再看,我的评价依旧是这句话。
他们很好,但是没有让我又爱又恨去迷恋的特质。
现实中的我们,像极了那些争先恐后削下巴、练马甲,小心翼翼迎合市场的漂亮偶像,充满泡沫感。
没有核心竞争力、可替代性强、担心随时被市场淘汰。
漂亮偶像们害怕试错成本太高而抛弃自己,穿上安全的完美人设。我们也是一样,不再深入的独立思考,只是不停地随大流。
当大家都在问,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试图站在风口浪尖的时候,
或许我们该思考,有什么是不会变的。
罗胖17年的跨年演讲,分享了一个名词“
人生算法
”。在我看来,说成“核心算法”,更精准一些。
是的。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能够跑到上游的人,都是拥有“核心算法”的人。
什么是核心算法?
我对核心算法的理解是,它并不是某一种能力,而是一个人的底层逻辑,一段“程序”,谁的算法越高级,谁就有更高级的产出。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算法越高级,你就越有可能在方方面面强于别人。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女生,总疑惑“
为什么她漂亮知性,懂那么多还善解人意?
”现在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核心算法
具有磁铁式的属性,帮你吸引到可用资源
/
孙俪在《甄嬛传》之后大火,角色深入人心,成功从众多同一起跑线的演员中突出重围,被大众记住。大家都说,是因为娘娘的演技赢得人心。我说,是因为娘娘的核心算法替她赢得人心。
她的核心算法:挑剧本的能力+演技打磨的能力。
打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不像很多当红炸子鸡四处跑通告,同一期间接演很多市场热度高的剧本,而是不急不躁的挑选适合自己的剧本,找到一部,就聚焦自己所有的精力,急攻这一部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只交满分作品。
现在,谈论大女主戏的时候,任谁都不会绕开孙俪。并不单单是因为演技问题,而是她的核心算法让她拥有了高辨识度的个人品牌。
正因为这样,大众信任她。所以才会有人说,孙俪出品,必属精品。
因为观众信任她,所以市场资源也信任她。她的核心算法传输出来的信号就是,我对剧本质量很挑剔,而且我也有能力演绎好角色。那么,适合的好剧本也会愿意来找她。
找到自己的核心算法这件事绝对不简单。孙俪也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自我定位的。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
而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恰恰是很多人都没有的。
举个例子,薛李之争,算是2017八卦记里有力的一笔,你一言我一句,我们的情绪被轻易调动,愤世嫉俗,痛心疾首,热闹不已……
剧情几次反转,有多少人是在还不知道事情始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观点,而作为读者,你认同的观点是按照逻辑分析出来的,还是只是符合你主观的口味。
我们没空理会这些。
就像一场全民的狂欢,没人在意真相本身,也没人强调逻辑,我们就是观众,看向舞台上出丑的主角,花几秒钟热闹一下。然后散去,继续生活。
所以你看,很多人都说自己要独立思考,但是其实,
既不“独立”,也不“思考”
。
核心算法,让你快速迭代
持续不断给外界惊喜,
让人们对你印象深刻
/
《傲骨贤妻》是我最喜欢看的美剧之一。Florrick身上有很多亮点,其中一个,就是她拥有核心算法之后表现出来的超强的自我迭代能力。
第1集,身为国家政客的丈夫被爆出多次招妓,并有人将视频流传到网上,让他们夫妻颜面扫地。毕业之后就做了家庭主妇的她为了养自己的孩子,走上职场,成为一名律师。
接手的第1个案子,遇到了瓶颈。是她丈夫提醒她应该关注对方是否提交了全部证据。
这是外界的一次输入,接下来,她就已经运用核心算法自我运转,开始迭代了。
紧接着第2个案子,她比第一次进步了,她能够做到自我判断,自己着手处理问题了。
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个细节。她不知道如何用网站查信息。正在一堆纸质文件里找一个公司资料的时候,有同事进来,问清她正在忙什么后,拿出手机帮她查,这个时候,她并没有面露傻白甜说,“哇~你好厉害”。而是反应超快的有样学样,在电脑上开始搜索资料。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反映的就是自我迭代这种能力,它能让你永远比昨天的自己厉害一些。
因为你每天在积累,所以你会不断给外界惊喜。
大家从一开始“她难道有两把刷子?”的惊讶,到“她还真有两把刷子”的肯定。再到“她竟然还可以这样”的思考。最后很期待她还能怎么样。
而不是像很多类似题材的国产剧,女主每一次遇到生活中的艰难险阻,都能利用善良和淳朴化险为夷,要么就是身边助攻不断,要么从小白一瞬间变成无所不能、八面来风的强者。
我们看这些剧很无聊,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真实的成人世界。
有时候想想,觉得国产剧都是充满浮躁,和观众一样,都讨厌一点一点积累,慢慢进步的过程,我们更喜欢速成。“30天快速瘦身”、“100天读完XX本书”……
究其根本,我们没有能力长期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处或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思考。
像动物一样追求全视角,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安全感。不管是朋友圈还是微博,还是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都想掌握。
隔几秒刷一下朋友圈;刚拿起书,脑子里又闪现个念头,不自觉拿起Ipad,也不知道在看什么,一个小时过去了;对面桌子上的同事在聊什么,我要不要凑过去听一下;大家都在看这个剧,要不我也看一下……
问大家一个问题,多少人关注过前段时间宝强离婚的新闻。
当初的我们津津乐道地刷了各大网站的新闻、追了那么多天的热点,现在,有谁还记得当初自己热烈的讨论过些什么。别说事情本身,可能你连自己当初想了什么都忘了。
所有的了解都浮于表面,你没有时间,在某一个地方集中注意力,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