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文联,作家
以“感动候马十大人物”之一为原型而创编的大型现代戏《樱桃花开》,感动了晋南无数观众。
《樱桃花开》的原型故事并不复杂,简单而直白。但在艺术家眼中,这简单直白的背后,必有一番波澜起伏,甚至是风涛呼啸的心理交锋过程,也就完全可以展开数场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矛盾冲突,上演一场催人泪下的好戏。《樱桃花开》独具匠心地安排了好几个戏剧情节,在渐进式的矛盾冲突中深化主题,表现人性的丰富与崇高。
侯马市蒲剧团是一个优秀的戏剧创编演出团队。主人公王英花的扮演者是一个特别入戏的青年演员,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台步,一个动作,一句道白,无不在揭示着剧中人物的品格特征,她以情入戏,以戏抒情,以自己情真意切的表演,塑造了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当代青年村妇形象。当然,最应该称道的还是她的唱功,音质纯净,音域宽阔,委婉自如,激情洋溢,唱出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各种复杂情感,观众的赞誉与掌声,肯定了这位青年演员的才华与未来。
剧团团长刘秀花在该剧中首次反串饰演了一个令人又爱又恨哭笑不得的角色英花妈。她爱女心切,火爆热烈,急于玉成女儿与梁冰的婚姻,于是吵上亲家门来,又跳又骂,闹得天翻地覆,令人忍俊不禁。
还应该提到的是该剧音乐、唱腔的创新。全剧的音乐基调既保留了传统的蒲剧韵味,又增加和创新了若干新的元素。听着它的唱段和音乐,仿佛漫步在芳香四溢的樱桃园,走进了古老而美丽的蒲乡大地。
张玥
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戏友》编辑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姓名具有显性的符号意义。
樱桃花是英花的象征,也正合那句“樱桃好吃树难栽”的老话,要再娶英花实属难事,在平静的樱桃村民眼里那绝对是“奇闻怪事”。有良诠释了“患难见真情”的俗语,梁冰则再现了“为富不仁”的思维定式。
当然,不接纳英花带着公婆再嫁,梁冰也不应该完全成为被孤立批判的对象,梁冰的所作所为其实并不是冰凉的,一味拿钱砸人,作为当地一个有头有脸的企业家,碍于面子拉不下脸也是常情。这是老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所致,梁冰其实更应该算作介于二元中间的灰色人物。
与梁冰相比,有良没有身份地位脸面的考量,有着非常朴实的观念:奉养老人是应该做的。最终,他敢于不避闲言接纳英花的条件。英花与有良的结合将组成一个全新的家庭:丧妻的有良,丧夫的英花,丧父的豆豆,丧子的李父李母,其背后深含着“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理想境界。站在孔子的“大同世界”理想俯瞰整个剧情,体会主创的匠心铺排,便有了更多包容心理,也更加殷切希望剧作在细节的处理上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