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50岁时信个宗教。
为什么呢?
因为宗教是解决
“怕死”
的方便法门。
你看所有的宗教都是跟死亡相关的。
佛家讲的是轮回,你死了不会灰飞烟灭,你会轮回,你在六道里轮来轮去。
而你如果积徳,就会进入极乐世界,脱离轮回。
基督讲的是天堂地狱,你积徳就会进天堂,你犯罪就会进地狱。
伊斯兰教更把死亡看做安拉的宿命,在现世时虔诚的信,死后就会去天堂。
宗教都是给了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你按这个方法信,就不担心死亡。
你会继续延续,不在这个世界,就在那个世界。
你看,连“世界”这个词都是佛造出来的。
统计表明,人在40-50岁时,非意外的死亡率已经达到3%了。
这意味着,如果你到了40岁,你的同学里边,会有人因为疾病而死亡。
比如,我大学同年级的朋友圈里,已经有人因为脑梗而去世了。
这会让每个人有种,离开这个世界离我们不远了,的感觉。
所以,怕死的我能想到的,不单单是如何让自己活得长点,还得想另一个终极目标,怎么才能不怕死。
我看到了宗教。
当我跟我LP说我的这个想法时。她鄙视的看着我,说
我,功,利!
我未来的信仰,不叫信仰。
她还由此想到了她的奶奶,就是“老太太”。
老太太信佛,每年的各个重大节日,都要去旁边的庙里烧柱香。我第一次见她时,为了搞定她,听取了我一个好基友的建议,去雍和宫“请”了一个手串,送给了老太太。她对我一下子就满意了。
我LP有回好奇宗教这个事,就问老太太为什么信佛。
老太太说信佛能让我家平安。
我LP说,那如果我家不能平安呢,老太太说,那就不能信呀。
于是我LP就觉得,这哪叫信仰。
信仰都是无条件的。
我有一次跟一个心理咨询师好朋友一起去做一个大学讲座。
她坐我的车过去。
在车里,她就说:“我觉得中国人没信仰,这点挺不好的。”
彼时我也在想信仰这个事,人们不信头上三尺有神灵,所以就都唯利是图,所以好多耍流氓的事都能干的出来。
比如:
卖假货,那些没用的保健品卖给老人骗钱;
莆田医院胡看病;
教育机构狂敛财;
不守规矩,中国式过马路,野生动物园跑出汽车,拦高铁……;
我上篇写司马懿一家子耍流氓骗曹爽的信用,也是“没信仰”。
没信仰就耍流氓。
但是
其实我那时候突然想到另一个事。
一个人没信仰会不会有什么好的价值?
我说的好的价值不单单是对他自己,而是对整个族群。
菲茨杰拉德说过:“智慧的人就是那种大脑里能容纳两个完全相对的观点,还依然往前走的人。”
我就经常把两个完全相对的观点都放到我的大脑里思考。
(是不是很装B?)
所以,会不会没信仰有好处?有信仰也有坏处呢?
这个问题,我从易中天的一个演讲中发现了答案。
易中天的那个演讲叫
“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易中天老师很会演讲,深入浅出,我喜欢这种演讲,比讲“我是怎么一年靠微商赚几百万”的那种更有深度。
易中天讲了三大世界文明,分别是:
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现代文明。
其中,伊斯兰文明从伊斯兰教而来,而且是政教合一,是最纯粹的信仰;
西方现代文明是从基督教而来,但不是政教合一,基督教依托信仰,成为价值;
而中华文明则既没有宗教,又没有信仰。
信仰的定义是什么呢?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个就叫做信仰。
就是我相信的那个对象一定是超自然和超世俗的,它既不属于自然界,也不属于人类社会。
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就是超越自然和超越人的社会。
对这样的对象的相信,才能够叫信仰。
因为它超自然,你不能用科学实验来证明,因为它超世俗,你不能用日常经验来证明,怎么
办呢?只能信仰,不能证明就只能信仰。
所以德尔图良大教主说,正因为荒谬,我才信仰。
这样的东西我们文明从来就没有。
中国人要么信而不仰
:信玉皇大帝,信土地爷,灶王爷,但各种民间故事拿他们开涮,一点也不仰。
要么仰而不信
:庙里供着佛像,逢年过节烧香磕头,但目的不是信他们,目的是为了升学、工作、加官、钱多、好老婆、送子等等现实生活的实用。
所以北京大学生申请留学的都要去卧佛寺拜一拜,因为“卧佛寺”谐音offers;大学生男女乱搞了,没用安全措施,都得去碧云寺拜一拜,以为碧云寺,谐音,避孕。
他们才不信什么神佛,只是有个寄托而已。
但是,有宗教信仰有什么问题呢?
这世界带信仰的宗教都是一神教,耶和华是一神,安拉是一神,耶稣是一神,释迦摩尼也是一神。
一神教的最大问题就是:
排他。
你信了我的神,你就不能信其他神,否则你就是异教徒。
异教徒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一定要干掉。
易中天把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比喻成油、奶和酒。
这三个没法混在一起。只能各自独立。
各自排斥。
这就是宗教信仰的问题。所以中国以外的几乎所有战争,都不单单是争地盘的问题,背后都有宗教的问题。
文明的冲突激烈持久。
而中华文明没信仰,没信仰的好处就是可以容纳所有的神。你信啥,在中国都没关系,被接受。反正我们信实用。你只要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我就信。
易中天把中华文明比喻成水。
水可以把酒、奶和油掺起来。
这就是没信仰的好处。不因为信仰而产生冲突。
其实,中国自己的国教是道教。道教是典型的多神论,而且每个神都从生活中来,都是人变的。道教的哲学基础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本身就是“没信仰”:
无才能生有,有不能生无。
所以,如果那个心理咨询的朋友再跟我聊这个话题,我就会问她这么一个问题:
“假如一个你的来询者就没啥信仰,特别功利主义,他找你咨询了,但你认为人得有信仰,你怎么给他咨询?要知道,咨询需要价值中立的。”
没信仰也挺好的。我们信实用。
西方人也信实用。这是边沁、穆勒等功利主义哲学家的核心哲学观点。
功利主义的核心观点就是:能增长全人类的幸福就是好的对的。
这是一种普世的实用主义。
而即便西方的传教士,他们也会用实用的方式来布道。
比如帕斯卡,就是那个提出帕斯卡定律的科学家,他也是个基督徒,善于布道。
他布道的套路就不同于其他传教士。其他传教士都要说服你,上帝存在,你要信上帝。
帕斯卡不这么布道,他不说上帝一定存在。
他这么解释:
上帝确实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假如你信上帝,如果上帝没有,你也就做做礼拜,读读圣经,帮助帮助别人,对你没啥损失;
而如果上帝存在,那你可就赚大发了,你死了会去天堂;
假如你不信上帝,如果上帝没有,你确实没啥损失;
但是如果上帝存在,那你可亏大发了,你死了会下地狱;
所以,你得信上帝,因为这对你
利大于弊
。
我听了帕斯卡的套路,就觉得:
这哥们是不是中国人转世过去的啊?
我们还是得谈边沁、穆勒的功利主义哲学。
其实,现代西方的发展离不开功利主义哲学。正式因为功利主义哲学,让西方国家从基督教掌管的中世纪拜托出来。
面对全人类的功利主义就是普世的。
每个人都自私,但是每个人如果都只自私,反而无法实现全体人的整体“自私”,所以得善良,得互相支持,得设定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规则并遵守改进,这能增长全人类的幸福。
这种功利主义哲学,最适合在中国这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这背后有普世的价值观。
归根结底,就是: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是每个人能够共情的生理基础。一个母亲在喂孩子食物吃的时候,她的嘴也张开。这件事不光母亲这样,每个人都这样。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你会想象别人的体验,别人的感受和别人的价值。
由此,你会产生“善良”、“仁爱”、“自由”这样的价值观。
这在每个宗教的教义里,其追求是一致的。
这,是我现在所认知到的,普世实用价值的,本源。
嗯,不过我到了50岁还得信个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