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DeepSeek下周开源5个代码库#,每 ... ·  3 天前  
腾讯研究院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22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21岁男孩跳河轻生: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19-06-04 19:35

正文

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鹿妈心里总不是滋味。

如果,我们能早些懂得沟通,结果会不会不一样了!!

——鹿妈

文 | 红小豆

来源 | 育儿进化论(ID:yuerjinhualun)

”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21岁的高三复读生魏天桦,对母亲发出最后一条短信后,纵身一跃跳入了黄河,再也没能醒来。

痛心又惋惜!

正值大好年华的男孩,明明有着无数可能的未来,却用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位母亲又该经历怎样的伤痛和悔恨?

2月26日早上9点44分,魏天桦给母亲发出最后一条短信:

”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母亲回复他:

”妈妈因你考到外高而荣幸,我希望你这次也争取轰动一哈周边的几个学生,老师说了,你学习如果用心了,没问题,你是聪明的娃娃。”

母亲的这条短信,再也没等来儿子的回信......

母子一场,本该是彼此最深的幸运,为何又会走到如此田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一句太累了背后,饱含着男孩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又担负着多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们无意指责这位母亲,只是在想,这样的悲剧或许本可避免,这样的悲剧怎样才能不再发生?

01

不被倾听,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几乎所有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因为矛盾和痛苦,有意无意地发出各种求救信号。

魏天桦是家中独子,父母离婚后就一直跟随母亲生活。

过年期间,他收到了父亲给的1400元压岁钱。

但他没把这事儿告诉母亲,母亲知道后,就因此跟他吵了起来。

母亲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的争吵,成了压垮儿子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濒临崩溃的边缘,魏天桦也曾发出过很多危险信号。

他在跟母亲的微信聊天中,不止一次地表达出:

”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活在这世上“,

”以后用不着你付出了“,

”我魏天桦以后要是再花你一分钱,立马出门让车撞死“......

甚至还给母亲发了几张自拍,并写下:

”虽然很自私,但是,我想你记住我的模样,真的很幸运遇到你这样的妈妈,您的恩情,我来世再还吧。“

这个时候,他内心希望得到的,很可能是母亲的宽慰和理解。

如果这个时候,母亲能够读懂他的情绪,及时察觉到他的轻生念头,回复他一句:

”妈妈也爱你,考不考的上大学,你都是妈妈的骄傲,妈妈不能失去你。“

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遗憾的是,母亲没有看到孩子的求救信号。

孩子在道别,母亲还在鼓励他轰动一下。

一个在求助,一个却在自说自话,母子间隔阂至此,怎不叫人心寒。

不被倾听,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听不到孩子的心声,就看不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

看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就会使他陷入越来越孤独、甚至绝望的境地。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曾说过:

生命力如果被看见,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创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没被看见,那将会衍生出来愤怒等负面情绪,就是黑色的生命力。

还记得那个决绝的达州男孩小斯吗?

高考后他写下遗书: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

在长达2800字的遗书中,小斯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的时候很我妈说了,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达外竞争多激烈,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而我呢?

”我就故意不学习,考差点,希望我爸能问问我之类的,稍微改改,然后打电话第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在达外读了?我跟你转到其他学校去,莫浪费老子的钱。“

”这不是写给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角度与立场,我也跟他们说不清。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

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小斯的情绪压抑了太久,可惜这些父母都没注意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无可厚非。

但在激励孩子前进的路上,别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自信和快乐的孩子,才能越来越优秀;内心苦闷和压抑的孩子,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封闭。

放下我们的执念,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才会让孩子感受到最温暖的爱与关怀。

02

理解孩子的情绪,才能让陪伴更幸福

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是走进孩子心里,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没有倾听,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我们就永远打不开孩子的心扉,也无法与他们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

《少年说》中,有一期节目,女儿对爸爸的诉求是,希望能和爸爸多多交流:

”很遗憾我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跟我的爸爸说上几句心里话。

我和爸爸的微信聊天记录界面,永远都是他给我转生活费的消息,最多偶尔加上一句,天冷了记得穿秋裤。

但是爸爸,我希望你问我的是,在学校过得开不开心,

爸爸,你好像对所有人都很健谈外向,为什么对我就这么内向呢?“

听到女儿的控诉,这位爸爸先是承认自己应该接受批评,然后解释之所以对女儿不善言辞,是因为自己更愿意用行动去表达爱。

女儿继续倾诉自己的心声:

”都说父爱深沉,不会轻易去表达,但是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我希望的是,我们以后多多交流,因为爱其实本身就是建立在了解之上的……这个才算是真正的亲密,真正的亲人。“

看到女儿恳切和期待的眼神,这位父亲终于点头答应:

老爸以后用更多的表达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

听到爸爸这么说,女儿的脸上瞬间乐开了花。

面对女儿的诉求,这位爸爸充分倾听、充分接纳,最后还不忘强调:宝贝女儿,爸爸确实爱你。

女儿也开心地回答:我也爱你。下台之后,就立刻奔向爸爸扑在了他的怀里。

当孩子的心声没有被堵住,而是被听到、被理解时,他就会充满活力,内心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自信而强大。

亲子沟通的前提,是先让孩子感觉被倾听。

孩子感觉被倾听后,他才会去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

正如英国作家布拉夫曼,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一书中所说:

”如果孩子觉得对方愿意聆听和理解,那他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的感受。“

当父母理解了孩子的感受,看见了孩子的情绪,才能走进孩子心里,化解孩子的焦虑。

03

走进孩子的心里,没那么容易也没那么难

儿子6岁的时候,在学校把一个小女孩推倒了,因为争夺一支钢笔。

回到家,我就开始训斥他,说他小小年纪就跟女孩动手,长大了还得了。

儿子解释说,是女孩要过来抢自己的钢笔,自己不小心才推了她。

我说那你也不应该把人家小女孩推到,你这是以强凌弱。

老公也在一旁教训道:”就是,你是男孩,怎么能跟女孩动手?“

儿子气呼呼地冲我们喊:”我讨厌你们!“

然后就把自己反锁在了房间,任凭我们怎么说也不肯开门。

眼看着儿子已经两顿没吃饭了,我和老公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就找了开锁公司来开锁。

我不明白,为什么儿子气性这么大,明明做错了事情,还不让说两句。

于是,我去找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朋友寻找帮助,才发现,原来问题出在我和老公身上。

朋友说,行为失当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寻求关注、理解和爱。

如果他的需求被忽视,就会进一步采取报复行为,攻击他人,或者选择自暴自弃。

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听懂孩子当下的感受和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儿子做出这么过激的行为,很可能是感觉心里憋屈,没有被倾听和理解。

其次,是用行动和孩子建立感情,比如拥抱。

回去之后,我紧紧地抱住儿子,跟他道歉:”对不起,妈妈没有认真地听你解释,是妈妈不好。”

儿子抽噎的声音,逐渐放缓。

然后,要通过启发式问题,打开孩子的心扉。

我问儿子:”宝贝,你这么生气,是因为爸爸妈妈对你太凶了吗?“

儿子说:”不是,是因为你们根本不听我说。“

我继续问:”对不起,那你现在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推到同学吗?“

儿子说:”那支钢笔是我爷爷送给我的最后的礼物,她想拿去玩,我不肯,她就要过来抢,我不小心推倒了她,我也觉得很抱歉,可是她起来后也咬了我一口。”

儿子说完撩起袖子,我才发现那排深色的牙印。

看着儿子胳膊上的伤痕,再想到我和老公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劈头盖脸地骂儿子,我感到很愧疚。

我向儿子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必要时,要采取积极暂停法。

朋友说,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或者不良行为时,采取积极的暂停,能够让孩子冷静下来,感觉好起来。

第一步,是事先和孩子协商:

”宝贝,在你感到生气、愤怒、沮丧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地方,让你好起来,你想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呢?“

我们可以帮孩子,在家中选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第二步,是让孩子自己来布置和命名。

可以放上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贴上孩子画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乐乐屋、平静城、彩虹堡等。

第三步,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比如大喊大叫、哭闹不止时,我们可以建议孩子:

”要不要去乐乐屋待一会儿呢?妈妈可以陪你一起去。”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在这个地方,妈妈并不是要惩罚你,而是想让你在这个地方好起来。

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是为人父母都需要修炼的一种能力。

愿这种能力,你我都能拥有。

小区的家长群里,经常有父母在抱怨,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一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

”道理讲了千百遍,可孩子就是不听。“

其实,孩子也是人,也是有心声的。我们只有听到了他的心声,真正地了解他、理解他、尊重他,才能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一味地阻止、训斥、讲道理,只会让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

愿每个孩子都能够被倾听,被理解,被更好的温柔对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