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白云仙院
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白云仙院,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白云仙院

人到中年:笑着低头,谨慎出头,从容抬头!

白云仙院  · 公众号  ·  · 2025-01-01 07:3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论述了关于人类生存、宗教以及世界和谐共处的话题。文章从低头抬头的智慧出发,探讨了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宗教,如何处理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文章还提到了迷信和宗教异化的问题,强调了宗教信仰者应该追求自由而非愚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生的智慧:低头与抬头

文章从低头抬头的智慧出发,阐述了人生的处世哲学,鼓励人们顺应局势,审时度势。

关键观点2: 宗教的重要性及挑战

文章讨论了宗教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宗教信仰过程中存在的迷信及异化问题,强调了遵从大道真理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3: 世界宗教和谐共处的理念

文章提出了世界宗教和谐共处的理念,强调了道德文明的重要性,并指出任何宗教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

关键观点4: 宗教信仰者的责任与追求

文章强调了宗教信仰者应该追求自由而非愚昧,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


正文



有句俗语说得好:“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人到中年,抬头低头之间,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生活的真实体现, 不要以为,趾高气扬走路,就是本事,而是把“头”学问搞懂。


笑着低头,谨慎出头,从容抬头,是最好的自律。


一、笑着低头,以柔克刚



《格言集锦》里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低头,不是无能,而是虚心的体现,就像竹叶和梅花一样,留下了君子的形象,力量,蕴含其中,外人却感触不到。


北宋初年,赵匡胤励精图治,但是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有一天,赵匡胤忙着用弹弓去打鸟,一会沉浸在捕猎的惊喜之中,一会儿又因为猎物跑了而惆怅。


大臣张霭跑过来,汇报工作,言语滔滔不绝, 赵匡胤生气了。


张霭说:“臣以为尚急于弹雀。”到底是鸟重要,还是工作重要?明眼人都清楚。


这几句话,让赵匡胤更加生气了,拿起斧柄就敲碎了张霭的两颗门牙, 张霭受了委屈,仍旧坚持自己的意见,赵匡胤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道歉,并且提拔、奖励了张霭。


作为皇帝,在地位上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在天下苍生面前,仍旧显得渺小,若是不听从大臣的劝说,那就得失去自己的位置。


在自己犯错之后,马上低头,善莫大焉。这样做皇帝,才会带来福气。


在历史上,赵匡胤是一个节俭的人,并且要求自己的儿女都打扮朴素,低头做人,体现了家风高尚,所以才让家庭立于了不败之地。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人在社会上混,就得和别人打交道,还要守住群处的规则,当你违背规则的时候,笑一笑,还有挽救的余地;当对方违背规则的时候,你笑一笑,就是善意的提醒。


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起了冲突,你若是比对方先笑,说明你的格局更大,也赢得更加精彩。


笑是柔软的,可以迎接别人的愤怒、恶言等,这又是力量的体现。


人到中年,常常笑着低头,既能和别人更好地相处,又能够体现自己的度量,一举多得。


二、 谨慎出头,明哲保身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


若是一个人的本事,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姿态,那就会暴露出炫耀、无知等缺点。


而当你本事很大的时候,随意出头,就会遇到比自己更厉害的人物,从而自己被碾压。


西周时期,诸侯都要受到周王的分封,分封的规矩,就是“长幼有序”。优先让长子成为继承人。


鲁国的鲁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括,次子名戏, “戏”得到了周宣王的厚爱,并且在周宣王的帮助下,得到了太子的位置,就在戏做了鲁懿公之后,引起了哥哥括的不满,鲁国人也纷纷表示愤慨。


过了一段时间,鲁懿公被弑杀,鲁国人推举伯御为国王。


强出头,无疑是高估的了自己的实力,让自己腹背受敌,人可以出头,但是一定要谨慎,审时度势,不要过分吹嘘自己,更不要随意碾压别人。


比较之下,秦朝末年的陈婴,就聪明多了, 他带着一群穷苦人,揭竿而起,自己被大家推举为王。


他的母亲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普通人,你却做了王,恐怕是灾祸啊。”


于是乎,他带着一帮人,投靠了项梁,自己甘居其下,后来,他成为了刘邦的左膀右臂。


若是你观察周围,就会发现,不管自己多有本事,也是沧海一粟。隐居在人群里,反而能够把人群当成铜墙铁壁,自己也会安然无恙。


一般来说,处于三种情况,要谨慎出头。


一是自己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不要出头,要持续积累力量,就算有人欺负你,也要忍一忍。


二是遇到愤怒的人,你不要出头,千万不要撞在“气头上”。对方看到你服软了,也会放过你,等一下,还能好好说话。


三是自己非常厉害,已经超越了一批人的时候,不要随意出头,而是要“积蓄道德”,用群众的口碑来支撑自己。


三、从容抬头,笃定前行



低头、忍让、承受等,其根本是为了抬头,但是抬头就得考虑到方方面面,不能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抬头的姿态,是稳步前行,而不是像鸭子上架一样——摇摇晃晃。


北宋时,有一个叫张齐贤的读书人,对天下的局势,很有研究。 赵匡胤外出的时候,他就跑到面前,献出自己的计策,很快就得到了 赵匡胤的 赏识。


后来,赵匡胤交代赵光义:“我不打算授任他官职,今后可以让他辅佐你任宰相。” 当赵光义做了皇帝后,张齐贤一路高升。


名人司马光对其进行点评:“倜傥有大度。”


能在官场上,做一个风流倜傥的人,那就得有料事如神的本事,否则,就只能唯唯诺诺。


作为普通人,也是如此,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外界的情况,做到胜券在握,每一步都不能有闪失。


在我们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你若是冒冒失失,肯定就会让家庭失去顶梁柱。


中年人,应该如何做人?


记住作家几米的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人生就是在忽高忽低的时候,发现生活的路,不要愤愤不平,不要自以为是。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