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19日,长江英文MBA项目2018级卫荷、张婷、章天野三名同学去往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结合自身经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带去了来自长江英文MBA项目的成长课程。“无公益,不长江”,践行公益,点燃梦想,长江英文MBA在路上。
“我们的孩子都是打工人员子女,蒲公英嘛,就是随风飘舞。这些孩子随着父母来到北京,我们得帮他们在这落地生根。”
据蒲公英中学政教主任李桐老师介绍,蒲公英中学于2006年1月获得北京市教育系统和民政系统批准,正式承担初中义务教育。作为一所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平民学校,蒲公英中学生源全部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立至今,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困境儿童提供优质的义务教育,举社会之力,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发挥潜能、成为有能力回馈社会的新一代公民。
公益,是长江人的基因。长江英文MBA项目的同学们也持续关注着这里的孩子们,以公益之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你的梦想是什么?”
- “天天开心。”
- “还有呢?”
- “没有了。”
小蒲公英们脸上的笑容,很像秋天清早的阳光,明媚,却也透着一丝凉意。
李桐老师提到:“现在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自信和动机,所以我们就设了这个成长课,这门课不教课本,就是希望志愿者们多过来做一些分享,因为不一定哪个故事就可能像火花一样,可以点燃孩子们对梦想的追求,给他们努力的动力”。
在9月19日的成长课上,长江英文MBA项目2018级张婷告诉孩子们,他们虽然跟随父母生活在这个偌大城市的边缘,但与一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相比,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很幸运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很幸运能来到这样一所学校,很幸运能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他们有理由足够自信,向阳而生、丰满羽翼,努力去创造自己未来更大的幸运。
长江英文MBA项目2018级卫荷以自己从贵州大山中走到联合国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只要足够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也许现在,孩子们会觉得自己有些不一样,但命运对于任何一份努力的奖赏都是无差别的,所以只要努力寻找,最想要的未来就在前面等待着踏实前来的每一个人。
“你们一定要努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尝试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长江英文MBA项目2018级章天野结合自己留学、就业、转型的成长历程为孩子们努力向前、规划人生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告诉孩子们如何发现自己想要的、找到自己适合的、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走到梦想的彼岸。
蒲公英从不零落,他们飞扬。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的目光似乎更亮了些。
“我们前几年有个从这毕业的孩子,他就是从一次分享中找到了自己的动力,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他虽然是凤毛麟角,但就是说我们的孩子,真的都是不错的孩子。”
在蒲公英中学的走廊上,我们看到孩子们彬彬有礼地向每一位老师问好,看到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功课,看到孩子们疾步走向教室准备聆听下一节课……他们,值得一切美好。
为了增添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帮助他们规划人生、追逐梦想,
长江英文MBA项目的学生们自2018年起陆续去往蒲公英中学,把长江的公益基因带到那里,与他们分享人生经历、启发他们尽早规划人生,下课后与他们嬉戏玩耍,忘记一切过早的成熟。
担任今年讲师的章天野同学谈到:
“很多人认为,公益只是简单的赠予或捐款,但其实更应该做的是投入自己的精力、时间与思想去影响他人。给农民工子女的公益授课,能够感受到传授知识的愉悦心情,可以给他们一个更好去了解这个世界、这个国家、以及这个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不仅对未来有着诗与远方的憧憬,也能够塑造出对于自己未来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