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100人》:目前许多从业者认为机器人不一定要做成人形,不一定要有双足,这样ROI会算不过来,你怎么看?
周剑:对人形机器人商业落地难的讨论,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人形机器人在早期发展阶段,面临成本过高、智能化程度及运动能力不及预期等问题,但我们要看到,这几年整个行业已经在努力投入,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比如,优必选就已经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万美元以下,我们也是全球首家实现这一成果的公司。
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国产人形机器人受益于行业应用扩展的规模化量产和国产供应链的成本等优势,在动力系统方面至少可以下降 50%,算力系统可以有15%- 25%的下降,结构及外观可以有 40%甚至更多的成本下降。我们也有信心在未来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到 2025 年左右,成本有望降至目前的一半。
技术层面,通用人工智能及运控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形机器人在“思考”及“运动”方面都越来越向真人靠拢,从而大大加快了商业化的进程。时至今日,优必选也已经是中国首家推出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公司。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在未来我们也有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案例涌现。
我的观点始终是,人形机器人是全栈式AI的最佳载体,是未来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四足的、轮式的、履带式的机器人都有适合的特定使用场景,但在更通用的生产场景,比如汽车总装线,只有双足机器人才能最贴近我们人类的真实形态,在运动能力和外观上都和人类相仿,同时也能够适应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现实环境与场景,也更容易被人类在心理上所接受。
我认为,只有双足形态的人形机器人,才有机会在未来真正进入千家万户,为我们提供陪伴和服务。长远来看,双足形态的人形机器人才是最符合人类对于智能机器人最根本的需求。
《科创100人》:你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商业应用最有潜力的方向是什么?
周剑:目前,优必选主要聚焦于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其中,工业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 AI 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目前,优必选已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合作,分三个阶段规划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场景中的应用:第一阶段(2023 年-2024 年),以新能源汽车制造场景作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切入点,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搬运、涂料等工业场景中的测试;第二阶段(2025 年-2027年),将逐步拓展至中等难度任务,重点打造 3-5 个专用场景下的应用,逐渐实现规模商业化,横向拓展至消费电子制造业等其他行业及应用场景;第三阶段(2028年-2033 年),将进一步拓展到较为复杂的任务场景,具备超过 10+种技能,成为多任务通用型工业人形机器人。
至于家庭应用场景,随着智能家居时代的到来,人形机器人可以作为 IOT 中心,链接协同家中智能设备,调度智能设备,并为智能设备提供自主性。我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应用落地,将会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陪伴功能的应用落地,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愿意接受这个产品;第二步才是服务功能的落地,现在机器人已经具备理解并分解复杂任务最终规划执行的能力,一旦运动能力有所突破,就会进入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