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中的四季。如今正值深秋,万物萧条,正是养肺的好时节。
《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秋季养生的关键脏腑为“肺”。
但是
秋季为什么要养肺?又应该如何养呢?
说到肺,我们自然地就会想到呼吸。具体说来,“呼”和“吸”,是两个相应的动作。
而
秋季调养呼吸,我们鼓励着重“吸”——深吸气
,然后自然轻松地呼出即可,不必刻意深长地呼尽。
如此反复多次深吸气,可以清一清我们肺里的痰浊黏液,让肺气通过呼吸、吐纳,变得更加清、净。
此外,当眼睛特别干燥时,除了滴眼药水、闭眼睛之外,同样可以深吸气,甚至主动打哈欠,然后就会发现,眼睛马上就湿润了,甚至有眼泪流出来。
这也是肺气调理过来的结果。
气可以推动津液的产生和运转。因为,人体的津液是分散到身体各处的,当深吸气进去了空气,就给体内水液运输提供了动力。
中医治疗出现排尿困难的病症时,会用到一些宣发肺气的药物,以求调整呼吸、调整肺的气机,从而带动水液的运转,排尿就顺畅了。
这又称为“提壶揭盖”法。
因为这就好比如,一个茶壶若只有壶口一个通道,茶水不容易倒出来,往往得把壶盖掀起来。
有些茶壶,倒水时不用特意把壶盖掀起来,是因为壶口做得足够大,又或者另开了一个孔来通气,但道理是一样的。
秋气初显时,秋高气爽是很宜人的,但接下来很快就转为“燥”。
燥气伤人,主要表现在一个“干”字。
外在的皮肤干痒,鼻子、眼睛也觉得干涩难耐。
大自然自有其巧妙安排:既然有燥气,那能克制燥气之物也随之会出现——
应秋而熟的水果,就是解燥佳品
。
水果能适当补充水分,是其一。其酸甜之味有更深层的含义:甜
(甘)
补脾胃,全年皆宜;酸能生津,秋季尤宜。
所以到了秋天,饮食上“拈酸吃醋”挺好,买水果若没挑上甜的,吃着酸的也没亏呢。
中医认为,
秋天最舒服的色调是白
。
中医说脏腑、颜色、季节,都有五行归属的,通过这一层关联,肺、白、秋就牵上线了。君不见,霜降、白露,视觉上都是“白”,霜和露也正好都与水有关。
刚才说秋季宜食应季水果,秋梨就很好,果肉也是白的。再有如百合、淮山,也是白色的。
单独拎出来说,也说得通:秋梨酸甜多汁能润燥,淮山补脾益肺,百合养阴润肺。在
干燥的秋天多吃这些“白”,最合适不过了
。
旧时候,到了秋天,除了吃,穿衣也会有所调整。
成书于西汉年间的哲学著作《南淮子》,在孟秋、仲秋、季秋这三个月,分别都如是记载:天子衣白衣,乘白骆,服白玉,建白旗……西宫御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钟。
真应了那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