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的一个早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的急救员在一处住所内的热水浴缸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屋主James Andrew Bates向当局表示,该死者名为Victor Collins,是他的朋友,并且表示他自己前一晚凌晨1点就上床睡觉了,而Collins当时还在跟另一位朋友喝酒。
但是,据外媒报道,去年12月,当局传唤了亚马逊,希望它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Bates所购买的智能助手Echo的录音数据,以便搞清楚案发前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起初,亚马逊利用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保护条例拒绝了这一要求,但在Bates同意之后,便提交了相关数据。
这一案件,不禁让我们思考,像Echo或Google Home这类的智能家居设备到底能够保存些什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难道已经放弃了自己的隐私权利,甘心接受企业和政府的“监督”了吗?
来自哥伦比亚特区大学的法学教授Andrew Ferguson指出:“当时,Bates家里只有Alexa这一个智能设备,可万一他还有其他设备,而且也处于录音状态,那又会发生些什么呢?现如今的物联网,真的有可能成为日后在法庭上对我们不利的工具吗?”
◆ ◆ ◆
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程度,该如何确定?
消费者在安装智能家居设备时,究竟能够享有多少隐私保护?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还没有任何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者在购买Echo或Home时,就应该知道这些都是联网设备。由于公司要收集每位用户的使用数据,以此来推荐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这些设备的内置麦克风,是有可能一直处于录音状态的。
可其实,连续不断的录音和储存,也是个大问题。因为这些智能助手只有一直处于录音状态,随时监听周围的环境,才能够在听到Alexa、Google或Siri等关键提示词时,及时给出反应。但是,就算用户买了这些设备,难道它们的录音就是完全合法的吗?用户有权利去选择不使用这些功能吗?
来自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即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以下简称ACLU)的高级分析师Jay Stanley表示:“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正是使得整件事比较棘手的症结所在。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是不希望自己说的话被偷偷记录下来的。有时候,就算用户无意中说了Siri或Alexa,它们听到之后也会照样激活,开启录音模式。”
Stanley最近在一篇文章中以Echo为例,谈论了这个话题,说:“当时我正在参加朋友的晚餐会,用餐期间大家下意识地开玩笑说Echo说不定会偷听。于是没过多久,主人就走过来,把Echo的插头拔掉了。所以说,当朋友之间想要随心所欲地交谈,却有人默默在一旁偷听,这种感觉是非常瘆人的。人们要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些智能设备不会,也不能背叛他们。”
David Greene是美国电子前哨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高级法务专员和公民自由业务负责人,他表示:“有人说,既然消费者主动购买了这些智能设备,那就不应该对隐私保护有太高的要求。我个人认为,从法律角度讲,这种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是充分相信第三方的,相信他们会在用户信息可能出现泄露的时候,及时向用户发送通知。所以,购买产品与享受基本的隐私保护权利,是没有任何冲突的。”
当然了,从另一方面看,亚马逊这类公司也没有一定要披露用户数据的法律义务。
Stanley解释说:“反正目前,美国还没有哪条法律明确规定,私有商业公司必须要向国家提供用户数据。他们的产品销售,几乎都遵循着‘购者自慎’这样一个原则。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消费者才有权利决定是否公开自己使用产品的信息数据。”
◆ ◆ ◆
智能家居设备都听到些什么?
上个月,三星智能电视遭到曝光,说是假装关闭电视,实际上监听并传输用户对话中的敏感信息。
为此,公司先是公开致歉,随即强硬地表示他们绝对没有监听用户的对话。就在上周,事情出现了转折。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来自美国中情局内部网站的几千份机密文件,结果证明是美国中情局与英国情报局联手设计三星,将其智能电视变成窃听器,对用户的对话进行录音。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搜索巨头谷歌。这么些年,它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隐私原则。不过现在,在披露数据这个问题上,它似乎采取了相当透明的办法。此前,我们与谷歌取得了联系,问它如何处理Home设备的语音监听问题,它是这么说的:
“我们在设计所有使用谷歌助手的产品时,都是充分考虑到隐私保护的。我们的产品,只会储存‘好的,谷歌’和‘你好,谷歌’这种激活词语之后用户紧接着问出的问题。也就是说,像上文提到的,如果你只是一不小心说出激活词语,但是没有提出问题,那它是不会录音的。而且,在激活之后,它的LED灯会闪,提醒用户它已经开始录音了。如果它识别出了激活词语,那么包括问题在内的所有数据都将会发送到谷歌服务器上,以便公司分析用户的活动习惯并且储存下来。当然了,如果没有检测到激活词语,那么用户所有的语音记录都将会立即销毁。”
公司解释说,他们储存用户与智能助手交互活动的方式,与处理用户搜索活动的方式是十分相似的,可以让用户自行控制和编辑语音问题。
而亚马逊想要提供这样一种相似的服务,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它在一份报告中,将Echo形容成一个智能盒子,还说不论是Echo,还是Alexa,都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隐私和安全问题,并不是事后才产生的想法。最起码,他们将用户信息传到云空间之前,是会进行加密的。
亚马逊已经在常见问题及解答中,详细介绍了用户应该如何禁用麦克风,以及如何删除语音记录等问题。
◆ ◆ ◆
清楚地知道你享有的权利
现在再回到一开始那个案件,当局到底想从Alexa中获取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而亚马逊是不是担心提交这些资料,会导致公司所收集的数据出现泄漏呢?
Ferguson笑着表示:“难道犯罪嫌疑人会问Alexa如何清理血迹这种直接的问题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有意思了。”
到现在,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到底有多大的权利,要求这类家用智能设备公布所存储的信息资料。与亚马逊紧紧抓住宪法第一修正案不放的做法不同,苹果公司在最近发生的圣贝纳迪诺枪杀案中,也不同意提供手机的解锁密码,因为它说这样会带来非法窃听,以及其他恶意事件的风险。
亚马逊指出:“Echo中的资料,可能包括播客、有声读物,以及用户听过的音乐等。如果政府强行要追踪并且检查公民在阅读、收听和观看方面的活动习惯,那肯定是与第一修正案中规定的权利相违背的。”
当时北卡莱罗纳州税务部门要求亚马逊出示客户购买历史数据时,ACLU还帮助公司亮出了反对意见。这次亚马逊提交数据时,还是一样援引了第一修正案,说出示用户的购买数据,会侵犯隐私,是违反保密协议的。
它还补充说道,除非法院认为,国家已经对这种情况有了明确的规定,否则它是不会继续提供数据的。
有人认为,亚马逊这种公关方式,坚定地捍卫了国家的第一修正案和用户的隐私。虽然这种说法听上去稍微愤世嫉俗了一点,但却也有正确的成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私有商业公司对于数据资料的坚持,正是代表用户对自己的隐私安全寻求保护。
Greene表示:“看到这些公司坚持维护属于自己的隐私安全,我真的十分欣慰。这已经涉及到了一个全新的话题。我认为,执法者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些联网设备储存着大量的数据信息。然而,不管我们赞同还是反对,将来国家肯定会制定专门的法律,来明确规定对这类信息的获取权利。”
创新科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现有的法律体制。按照宪法第一修正案,某人或某方想要获得这些数据的话,必须要拿到相应的法律许可,以免信息数据遭到不合理的搜查和利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家用智能助手记录下来的语音数据,到底是属于公司呢,还是属于用户呢?如果这些数据信息是储存在设备上,而不是场外服务器上,情况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再有,那些超出房屋之外的录音数据,又该如何处理呢?
Ferguson解释说:“我们要注意这样一点,在Bates案件中,他没有援引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内容。我想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亚马逊这个第三方已经对隐私问题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再加上法律传票,Bates个人想要证明第四修正案规定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美国现有的法律还不是那么完善,不足以保护普通公民的隐私权利。而且,这些新型智能设备收集数据信息的方式,实在是层出不穷。”
现在民众一致认为,政府需要对物联网设备收集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如何获取等方面的法律条例,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许,他们可以借鉴一下1986年的电子通讯隐私法。虽然亚马逊在这一案件中不得不拱手认输,交出了数据。但很明显,用户信息和隐私这一场战争才刚刚打响,以后还会有更多问题陆续出现。
◆ ◆ ◆
风险和好处
大多数法律专家都表示,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避免使用这些智能助手。因为这些人研究的就是公民权利受到侵犯的问题,所以一想到这些设备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隐私泄露风险,他们自然都十分敏感。
就拿Stanley来说,他在对使用智能助手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之后,还是选择远离这些设备。
他表示:“如果我们是出于保护隐私才不接受这些新型科技,那么很多今天正在使用的技术就不会出现了。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未来人们很有可能就会处于这样一种模棱两可、举棋不定的状态。一方面,明明知道这些设备可能会泄露我们的隐私;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设备就是生活潮流,所以还是会选择跟上时代的脚步,使用这些产品。当然了,我相信我们未来能够做好。”
或许,更加清晰的法律条文,有助于我们减轻我们目前对这些设备抱有的疑虑。总而言之,未来我们在使用这些创新智能设备时,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比如说,有些电子产品在不用的时候,最好把插头拔掉。用的时候再插,不要让它们一直默默地处于工作状态,“监听”我们的生活。
数十位产业领袖
高端大咖的思想分享及碰撞
多维度的科技成果展示
前沿趋势的观点汇聚
超千人行业高端观众
活动推荐:猎云网2017人工智能产业创业创新峰会
(点击↓图片直达报名通道)
[猎云网所有原创及编译文章不可随意转载,白名单授权请在文章末尾留言,或联系微信号:lieyunwang(备注“转载+你的公众号名称+文章关键字”),回复关键词“转载”看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