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所不能
财新传媒出品。探寻科技、互联网如何改变能源行业和人们的生活,以及催生怎样的全新商业模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3 天前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所不能

甘肃叫停电力现货结算

无所不能  · 公众号  ·  · 2021-01-15 21:29

正文


【财新网】(记者 陈雪婉)连续运行5个月后,甘肃电力现货市场于1月8日被叫停,退回至不结算模式。甘肃并不是孤例。全国8个电力现货试点中,广东、山东此前2019年、2020年也出现过或大或小的“停摆”事件。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下称国网甘肃电力)于2020年12月30日向甘肃各市场主体下发通知,称近期甘肃电网以及全国电力供应整体偏紧,已不具备开展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的条件。随后,甘肃省工信厅多次召集各市场主体开会讨论,并于2021年1月7日下午正式发布暂停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转入模拟状态的正式通知,并于1月8日正式实施。

一般而言,电力现货试运行阶段由浅入深,从模拟试运行、调电试运行、结算试运行逐步递进至连续结算试运行模式。模拟试运行与结算试运行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发生“真金白银”的结算。

甘肃于2018年12月27日启动电力现货模拟试运行,2019年9月、11月完成两次按周结算试运行,2020年4月完成首次整月试结算,8月开始连月试结算。

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省份包括广东、甘肃、山西、蒙西、浙江、山东、福建和四川于2019年6月底全面启动模拟试运行,此后相继推进按周、按月连续结算。甘肃也是8个电力现货试点中,首个率先连月结算、运行时间最长的现货市场。

电价上涨

甘肃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电力现货市场暂停的直接原因是,供需紧张,导致交易价格频频达到0.5元/千瓦时的上限,长期触及天花板。

这一上限价格由甘肃省政府部门制定,比甘肃燃煤标杆电价每千瓦时高出近0.2元/千瓦时。

更为重要的是,甘肃电力现货市场目前仅纳入发电侧,用户不参与交易,也就是说,发电侧执行现货市场价格,而用户侧仍执行政府计划定价或中长期(年度、月度)直接交易价格。

当现货市场价格因供需紧张而频频达到或逼近0.5元/千瓦时上限,这一高价却无法向用户传导,也就是说,电网企业从发电企业购买的价格远高于卖给用户侧的售电价格,高买低卖,产生购销差价,这时便有了大量资金亏空,即“不平衡资金”。

国网甘肃电力测算,12月由于上述计划、市场不匹配而带来的“不平衡资金”高达1.58亿元,这一资金亏空由各发电企业均摊。其中火电企业预计被摊派6227万元,水电2540万元,风电5756万元,光伏1308万元。

一位电力资深专家认为,不能因为价格高企,市场就停下。现货市场价格不向用户侧传导,本质上不是真正的市场。

甘肃此次暂停长周期结算后,也正筹划将电力用户纳入现货市场,逐步放开用户侧。但放开用户侧后,一旦电力现货价格飙升,传导至用户侧,将与地方政府寄希望于通过电改降低用电成本、释放红利的目标相悖。前述甘肃业内人士称,下一步用户侧放开步伐难以预设。

另一位当地火电人士还认为,现货市场走走停停、不断切换,也给他们电力中长期交易(即年度、月度等交易)决策带来困惑和不便。他提及,在没有电力现货市场的情况下,发电企业更倾向于在电力中长期交易中多签合同,“多多益善,拿多少发多少”,但现货市场运行后,发电企业则不一定要多签中长期。

电力供需紧张

价格上涨主要源自2020年12月份以来,甘肃电力供应紧张,一方面因为省内用电增加,同时新能源发电量受季节影响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甘肃电力增送支援湖南,造成本省用电紧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