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卡普兰: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和资产购买有可能造成过度和失衡。
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没有看到新的主权债务危机即将来临。
瑞典央行:与美联储的外汇互换协议延长至2021年9月30日。
日本央行:一位委员认为,需要考虑达成2%通胀目标的策略。
2020年12月财政扩张再加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共实现8.7万亿元赤字。2020年12月单月广义财政赤字(一般公共预算及政府性基金加总)达2.6万亿元,较11月的7,358亿元和2019年12月的2万亿元均显著增长,表明财政扩张继续加速。另一方面,2020年全年实现的广义财政赤字为8.7万亿元,合计占GDP比例为8.6%。
2020年财政赤字扩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收入的下降——我们测算,由于全年税收收入大幅下降,2020年周期性财政赤字率被动扩张2.3个百分点的GDP。另一方面,2020年12月财政存款为4.5万亿元,同比增速继续走高至9.6%,较2019年底的4.1万亿元有较大幅上升。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9%,但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3%,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1.7%。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土地出让增速加快。此外,12月单月财政收入与支出双双加速。
1)受疫情影响,2020年企业缴税减少,增值税同比下降8.9%。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亦分别同比下降2.4%和4.3%。从单月数据来看,伴随经济复苏,12月增值税同比增速已回升至7.8%,但税收优惠政策下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7.7%。
2)2020年全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1.4%。2019年个税改革带来低基数,推动2020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加快。12月单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4.5%。
3)2020年土地出让市场热度较高——全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15.9%,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长17.4%,较2019年的11.5%和-8.7%显著加速。
4)进口环节税收和出口退税均有所回落。全年进口产品消费税、增值税同比下降8.1%,关税同比下降11.2%,出口退税同比下降11.8%。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8%,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8.8%。12月单月财政支出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6.4%。从支出结构上看,2020年全年财政支出力度最大的领域包括卫生健康(同比增长15.2%),社会保障与就业(同比增长10.9%),以及债务付息(同比增长16.4%)。此外,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等与基建相关领域的财政支出全年也是同比正增长。
2021年财政主动扩张空间可能不减。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2020年全年财政扩张力度已经明显加大——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赤字,加上特别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及城投债等“准政府”融资,全年财政扩张力度超过GDP的12%,较2019年的8.3%明显上升。
我们预计,伴随2021年名义GDP增速的显著回升,被动的财政赤字扩张可能转为收缩,这意味着2021年财政主动扩张的空间较2020年不减。此外,当前国内局部疫情反复,消费数据或“二次下探”,可能会促使政府预留更大的政策空间,为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风险提示: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疫情超预期恶化。
海通证券:通信设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定位新高度,驶入快速发展期
工业互联网第一个三年计划已首战告捷。过去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平台服务工业企业数量、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等均超三年计划目标。各核心细分市场高速发展,2017-2019年,就市场规模而言,安全、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软件、工业数字化装备、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42.3%、30.7%、29.2%、26.0%、17.8%,产业支撑能力提高,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加强。
产业政策再定新高度,驶入快速成长期。2021年1月8日新闻联播播出工业互联网专题内容,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1年1月13日,工信部如期印发工业互联网的第二个工作计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再次细化政策落地指引,提出5项发展目标,明确11项重点工作任务,细分10项工程专栏,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通信、工控安全、产线自动化等关键链条提出量化发展目标。计划指出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并明确到2023年将实现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2018、2019年分别为1.5%、2.2%)。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约为2.5万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1%(2018、2019年分别为6.7%、9.9%),将带动超过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石,在未来将有进一步发展空间。作为新型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神经中枢,工业互联网在工业领域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市场规模在未来将有进一步发展空间。根据中国电子报援引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6109.1亿元,同比增长14.0%。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未来三年将以14.4%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9146.5亿元。
风险提示。疫情及中美科技、贸易摩擦风险;工业互联网推进不及预期。
太疯狂!高瓴又炸了!8000亿锂电巨头解禁,半年暴赚120亿!刚刚,又战投这家医药公司!更“盯上”这些A股
来
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
安曼
别人恐慌时,我贪婪。张磊的高瓴资本是这句至理名言的最佳实践者。
1月31日晚间,绿叶制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以定向增发新股方式获得高瓴资本旗下基金Hillhouse NEV做战略投资者。
根据协议,认购价较订立协议当日的收盘价有10%的溢价,约4.28港元/股。高瓴资本将耗资24亿港元持有绿叶制药5.52亿股股份,约占15.60%的股份,
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
营收、净利屡创新高
股价却接连下跌
2014年在香港上市的绿叶制药的上市路径和最近遭到爆炒的四环生物有点类似,都是现在新加披上市之后,退市,转战香港。在退市并转战香港的过程中,都有强大的基石投资者团队来护航。
当时,帮助绿叶制药从新加坡退市的股东团队非常豪华,不仅包括了制药业界熟识的鼎晖资本、中信产业基金(CPE Greenery)和新天域资本(New Horizon)等三大国内PE,花旗私募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也加入其中。
然而,绿叶制药的股价走势却是一言难尽。从K线图来看,绿叶制药的股价在上市不久创下11港元左右的新高后,短暂调整后反弹到11港元附近后,一度下跌抄70%。
截至最新交易日的收盘价,绿叶制药报收3.89港元,跌破发行价5.92港元。
从财报来看,绿叶制药从2014年上市至今,除了2015年之外,营收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净利润也一直保持正向增长。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财务成绩之下,绿叶制药的股价自2019年4季度以来,一直都跌破发行价。
即使连续发布利好,股价也跌跌不休。
利好不断,股价仍无起色
自2020年12月以来,绿叶制药多次发布研发的新药的进展。不仅有新冠中和抗体的进展,还有精神类药物获瑞欣妥批上市的消息,但是这些消息对绿叶制药的股价提振并不大。
反而从2020年12月至今,绿叶制药的股价跌了近30%。
1月30日,绿叶制药宣布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注册商标:金斯明)正式在中国上市。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当下乃至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健挑战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主要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因素流行趋势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和患者数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预测,202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有900万,2050年将达到2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