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量子位  ·  DeepSeek-R1秘籍轻松迁移,最低只需 ... ·  16 小时前  
黄建同学  ·  FlashMLA 是适用于 Hopper ... ·  19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2.8k星]WhoDB:下一代轻量级数据 ... ·  18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229星]GPT-Vis:为GPT、生成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328星]Magma:微软推出的多模态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民用企业无人机助我军击溃印军,还有两人被表彰,“军民融合”显神威!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1-02-28 18:18

正文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原来去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帮助我军击溃来犯之敌的,竟然还有两名普通老百姓。


据环球网援引深圳科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科卫泰表彰了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英勇表现的两名公司技术保障人员。


冲突期间,这两名科卫泰公司的员工,正好就在冲突现场,配合我军对于外军非法活动实施侦察。


这两人的名字是赵博和史志龙,科卫泰表示,“两位同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在5000多米海拔的恶劣环境下,除了完成无人机侦察任务,还协助医疗队救助伤员,人手不够时帮助炊事班做饭。赵博同志保障期间意外受伤,左脚骨折打石膏,右手扭伤打夹板。史志龙同志在任务期间瘦了11公斤,高原反应严重”。


▲图片来源:环球网


虽然条件艰苦,牺牲很大,但两人“对这次前线保障充满自豪”。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那么,科卫泰派这两人去前线是干嘛的?


从这句“除了完成无人机侦察任务”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是去给边防将士飞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的。


▲无人机拍摄的侦察画面


但除了观察印军的一举一动,他俩的无人机侦察,在冲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根据印度媒体《今日印度》的报道,一场夜战过后,印军在抢运尸体和伤员的过程中,听见了空中传来四旋翼无人机的嗡嗡声,无人机在山谷中慢慢地移动,他们认为这是解放军在利用无人机的夜视仪或红外摄像头来侦察印军的伤亡情况,并绘制战场态势图,从而向印军发动再一次的进攻。



如果印媒的报道属实,那么,很可能就是赵博和史志龙在驾驶着自己公司的无人机在为我军侦察敌情。


管你白天黑夜,整个战场态势都在我军的实时掌握之中,对本就善于夜战的我军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打得印军漫山遍野地逃窜。


▲夜战场面


看到这,你估计会有疑问,中国军方的无人机技术并不落后,为什么还得使用民营企业的无人机?还得安排企业的技术人员帮助操作?


这得从不同无人机的不同功能说起。


大家都知道,多旋翼无人机的特点是机动、灵活,缺点是航程短,固定翼无人机的特点是航程长、速度快,缺点就是机动、灵活性不足。


可以想见,地处高原的加勒万河谷地区,错综复杂的地形,使用多旋翼无人机侦察敌情再合适不过了,灵活机动,想侦察哪侦察哪。



而根据科卫泰公司的介绍,它们就是一家“专业从事无线微波移动视频传输系统及多旋翼无人机领域的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的公司。


早在去年11月,就有媒体报道,中印对峙期间,为了满足边防部队在喜马拉雅山区对特殊装备的需求,我军就已将供应商名单范围扩展到了民营高科技企业,西藏军区邀请了22家中国智能产品制造商,作为给部队提供无人智能化武器及其他专用装备的潜在供应商。


这些企业也已研发出一些适用于高原高寒环境的产品,包括察打一体化无人机、物资投送无人机、无人机干扰器、自动发热服装、便携式制氧机、自动(多功能)面包车等,这些装备“将有效提升西藏地区无人作战和后勤保障能力”。


报道还称,与解放军的大型军用无人机相比,民民营企业制造的固定翼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体积和火力都相对较小,却能满足高原和边防部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崎岖不平的山区运送给养和开展边境巡逻、监视、侦察等活动。


显然科卫泰就是其中的一家民营企业。


中国政府采购网去年7月28日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2017部队无人机运输投送实验论证服务项目中标公告》中显示,中标的就是科卫泰。


▲图片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网


到了9月,央视就发布了一则西藏军区某部队开展无人机“硬核投喂”演习的视频,视频一播出,就刷了屏。



10月初,陆军后勤部又组织了多家单位,用十多架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在西藏墨脱又进行了一场实飞实投验证攻关,首次打通了一个边防哨所的空中物资运输通道。


这个被称为“雪域孤岛”的边防哨所,驻扎在墨脱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至今未通公路, 是全军唯一一个完全依靠官兵徒步接力背运物资补给的边防连队。


由于海拔落差大,气候复杂多变,官兵们基本上是吃一些脱水蔬菜、干菜和罐头等,遇到地质灾害或者大雪封山,罐头也会断供,是名副其实的“孤岛”。 最惨的时候,一天只能喝两顿稀饭,几片干菜。



无人机打通空中物资投送通道,让边防官兵们在山上不仅吃到了新鲜的果蔬、鸡蛋和肉食,中秋节期间还吃到了月饼。


既然能验证用无人机空投物资,那么验证小型无人机侦察敌情也就理所当然。根据科卫泰官网的介绍,它们的无人机是可以在高海拔地区(5000米)长时间续航的。此次还专门派了技术人员到前线援助军方操作和侦察敌情,很可能也是验证的需要,不仅帮忙,还得收集各项数据,为以后的改进提供支持。



估计也是赶巧碰上了冲突,然后就帮了大忙。

而实际上,科卫泰的无人机早已被应用到了边防管控、反恐维稳、电力巡检、防灾救援等诸多领域。


根据科卫泰微信公众号的介绍,它们的无人机也广泛参与了我军边防信息化的过程。


在新疆军区加曼奇边防连的一场“空地一体”处置突发事件的演练中,先是鹰眼监控系统发现了越境的可疑人员,紧接着快反部队的加装了喊话装置的无人机立即起飞升空盘查情况,前往事发地对可疑人员喊话,并实时监控,指导战士们到达现场。



这种由鹰眼监控系统、多旋翼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形成的集预警告知、跟踪监视、快速机动、拦阻迟滞、防守打击于一体的信息化管边控边系统,已经覆盖了新疆军区所有一线边防连队。


可以看出,多旋翼无人机在很多方面都有用武之地,也能看出军民融合的威力。


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为何?因为军民融合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可以富国,二是可以强军。


毕竟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军用和民用技术界限越来越不清晰,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的美国,借着军民融合的战略可以说是受益良多。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国防预算大幅下降,难以支撑为应对世界大战而建设的规模庞大的国防工业。为维持国防工业基础能力不被削弱,美国提出了一系列在有限军费预算下维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的办法,其基本思路是尽可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并且在1994 年提出了“军民一体化”的概念。


军民一体化是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在军民一体化的基础上,采用共同的技术、工艺、劳力、设备、材料和设施,满足国防和民用两种需要,旨在使国防分享商业和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