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科技
网易科技频道,有态度的科技门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科技

网易科学人 | 既是童年噩梦又是性爱前戏,"搔痒"到底"爽"在哪?

网易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5-31 19:32

正文

点击上方“网易科技” 可以订阅哦!


出品|网易科学人栏目组

译者|孙文文



(“放开我不行了要死要死要死啊啊啊哈哈哈哈哈……”被挠脚底板是许多人的童年噩梦。)


“搔痒”这一看似无聊至极的动作拥有让人瞬间爆笑的神奇力量。更神奇的是,科学家发现这一招对一些动物同样奏效。


作为一名神经学家,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教授罗伯特·普罗维内(Robert Provine)的学术生涯中充满了与各种奇趣行为打交道的经历,打嗝、打哈欠和放屁是其众多研究课题中的代表。可想而知,让无数人又爱又怕的“搔痒”也引发了罗伯特的研究兴趣。


这一人人都经历过的日常行为背后牵扯到相当复杂的生理机制,从机体防御到司职主客认知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习惯将人类行为模式放在动物身上进行研究,这一次的“痒痒”实验亦如法炮制。


(人类的笑可以表达多种含义。图: Enrique López-Tapia/naturepl.com)


天下“痒痒”各不同,但终究不过两类。


按照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Stanley Hall)和亚瑟·亚林(Arthur Allin)在1897年的分法,搔痒可分为二种:“触觉痒”(Knismesis)和“逗笑痒”(Gargalesis),区别在于前一种为皮肤表面轻微的痒,不会引人发笑,后一种下手更重,被胳肢的人通常会大笑躲避。


“触觉痒”是一种原始反应,任何皮肤表面的轻微动作都可以产生这种令人不适的感觉。Knismesis现象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并非人类独有。普罗维内将之描述为机体防御机能的一部分,蜥蜴、昆虫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物种都具有类似的反应模式。对外界接触保持警觉,有助于动物保护自己免受昆虫和寄生虫的伤害。生活中常见到的牛甩尾驱蚊便是一例证。


另一方面,“逗笑痒”却似乎为哺乳类动物特有。故意胳肢对方使其发笑是个体在游戏中最常见的动作,而游戏行为是哺乳动物的一大特征。


普罗维内称,搔痒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玩笑,人类祖先在千万年前便开始用胳肢痒互相嬉戏。这也是唯一一种同时在人类婴儿和幼年黑猩猩行为中观察到的行为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心理学家玛丽娜·达维拉·罗斯(Marina Davila-Ross)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搔痒作为性爱前戏,除了挠脚底板,还有羽毛挠胸等花样百出的手段。 图: Oleksiy Maksymenko/Alamy)


罗斯在实验中让动物饲养员和人类母亲分别胳肢年幼的黑猩猩和人类婴儿,并试图通过对笑声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两个物种之间行为的关系。


在发表于2009年的研究报告中,罗斯猜想人类的笑声与黑猩猩的笑源自同一祖先。


需要指出的是,实验中大猩猩与倭黑猩猩的幼仔发出了与人类类似的笑声,但基因差别更大的猩猩物种发出的声音则难被识别为笑声。尽管如此,通过构建“声音族谱”,罗斯揭示了原始的喉咙咕噜声与现代人笑声之间的联系。


除了对笑声进行分析之外,罗斯还对搔痒行为本身有所关注。她发现猩猩不会因为看到其他猩猩在做好玩的事而喜笑颜开,它需要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才能感到欢乐,意即猩猩无法在没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发笑。而搔痒是猩猩和人都擅长的嬉戏手段之一。猝不及防的手让对方呼吸急促,发出人们熟知的那种笑声。


(饲养员在胳肢一只倭黑猩猩。图: Cyril Ruoso/naturepl.com)


如果你去胳肢一只黑猩猩,它的笑声听起来就像喘气。它用这一声音回应嬉戏而非攻击动作。


灵长类是社会动物,搔痒是增强彼此之间友谊和感情的好方法,普罗维内相信人类的笑声即是由此演化而来。


发生在大约1000万年前到1600万年前之间的基因变异造成人猿分离,搔痒这一行为可能早在人猿分离之前就已产生。虽然搔痒并非动物研究领域的要紧课题,有限的研究在与人类更疏远的物种身上找到相似的反应。


病理学家帕特里夏·西蒙内特(Patricia Simonet)以学术偶像珍·古道尔(Jane Goodall)的姓氏为自己的爱犬命名。有一天,西蒙内特发现她的狗表现出一种奇怪行为:古道尔不停地旋转办公椅,并发出好似愉快的声音。西蒙内特好奇是否能用“笑”来描述狗的行为。后来在一次会议中,那位真正的古道尔建议西蒙内特不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后者听取了她的建议。


同在猩猩身上所作的实验一样,西蒙内特发现,类似笑声的喘息总是伴随玩耍出现。这些“笑声”的录音甚至能用来缓解其他狗的紧张情绪。


在此之前,西蒙内特曾观察到亚洲象会在玩耍时发出安静的呼吸声,当时她并未对此过多留意。直到开展这次针对狗的实验,西蒙内特才意识到那种声音可能就是大象的“笑声”。

“大象确实也会互相搔痒。”普罗维内援引肯尼亚大象研究专家Joyce Poole的观察说。不过要在大象这些庞然大物身上做搔痒实验并不容易,相比之下,小型哺乳动物是更好的实验对象。


(潜水员在逗一条黑斑石斑鱼。图: Georgette Douwma/naturepl.com)


老鼠几乎是所有哺乳动物研究课题的最佳实验对象,搔痒实验也不例外。 心理生物学家Jaak Panksepp和学生Jeffrey Burgdorf在2010年发表一篇论文,称他们检测到老鼠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音,并认为这种声音与人类嬉戏时发出的笑声存在些许联系。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猜想,他们决定对老鼠进行搔痒实验。


可想而知这种实验会面临来自动物权益人士的阻力,不过人类还是以研究老鼠的“积极情绪”之名进行了不少此类实验。


“有相当多的实验试图探究搔痒和其他积极行为(诸如玩耍和交配)所引起的特殊叫声之间,以及动物搔痒与人类搔痒之间的相似性。”伯明翰大学的卢卡·梅洛蒂(Luca Melotti)说,他一直在研究无害搔痒对老鼠面部表情的影响。


“研究表明,对老鼠进行搔痒会激活与人类积极经验(快乐、幸福)相同的脑区和神经通路。”罗斯在研究报告中说,并指出猩猩幼仔比成年猩猩更喜欢被搔痒。实验中这些小家伙甚至被胳肢上了瘾,不仅不反抗,还相当享受。


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发现,幼鼠同样对搔痒快感欲罢不能。在感受了被胳肢的愉悦之后,幼鼠会缠着实验人员手请求再来一次。


人们很容易将这些同人类婴儿的嬉戏联系起来。“如果更低级的哺乳动物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就表明在哺乳动物的脑部进化中,这种愉悦体验的出现时间要比普遍认为的还要早。”

假设人与老鼠共同的祖先也拥有这种搔痒愉悦,其起源则可被追溯至8000万年前甚或更久远的时间。


(一只倭黑猩猩在胳肢她的幼仔。 图: Theo Webb/naturepl.co)


但罗斯认为我们对动物的“笑声”不能太轻易下定义。她更喜欢使用“积极的声音”来描述动物在嬉戏时发出来的声音,并将“笑声”归于其中。这一分类法对人类也适用。


科学家对于在动物身上验证人类特性持谨慎态度,但大众并没这么严谨。搞笑动物视频在互联网上很受欢迎,YouTube上也有许多给猫头鹰、企鹅甚至各种鱼类挠痒痒的视频。梅洛蒂称,许多视频中动物对搔痒的反应看起来好像很愉快,但科学应该做出更谨慎的解释。


国际动物救援组织认为搔痒对动物而言是酷刑。一只豢养的东南亚懒猴被挠痒痒的视频获得数百万次观看,但动物专家称懒猴猴高举的双手其实是恐惧而非愉悦,并呼吁人们不要饲养野生动物。



懒猴保护运动领导者Phily Kennington说,视频中哪些行为看似好像在逗乐动物,但事情往往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建议人们应该有自己的鉴别判断,在被动物萌化之前先明辨事情真相。


正像《庄子》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千古疑问,物种不同,人们很难评估动物的感受。


(大多数人都怕被搔痒,尽管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图: Panther Media GmbH/Alamy)


即便是人们心爱的猫和狗,也可能并不像人们想当然的那样享受被搔痒。哪怕只在人群之中,搔痒一词对不同人意味着不同的含义。它可能是愉快,也可能是痛苦;它可能是情趣挑逗,也可能是残酷折磨。


以人类为实验对象时,研究者可经由对话询问被试者的主观感觉。但动物实验就没这么简单。历史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数量有限,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少数几个物种,像老鼠、狗和大猩猩等。不过梅洛蒂称对动物积极情绪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有增加趋势。


研究搔痒能否让动物发笑看似无聊至极,但研究有其实际应用。Burgdorf使用实验所学开发精神障碍疾病的新疗法。理解动物的感情也可帮助改善动物生活,特别是某些动物的豢养条件。


除此之外,动物搔痒实验还告诉人们,动物是复杂的生物,复杂到能产生与人类相似的积极情绪。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之为人的意义。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