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会议资讯 | 第三届中国边疆学博士生论坛征稿启事 ·  21 小时前  
一览扶桑  ·  太宰治:“我可不是富士山的对手呀。” ·  昨天  
国家文物局  ·  文物会说话丨了不起的古代“中国制造” ·  昨天  
史事挖掘机  ·  2011年本·拉登被捕杀,最后时刻与第5个老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吐蕃史:与大唐的一次联合军事行动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07 11:26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吐蕃史/周三更新/哒哒的马蹄(撰文)|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某月的某一天,和往常一样上“早朝”的松赞干布一边听着手下大臣们的汇报,一边在想着大臣们所汇报的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这时,一位大臣的汇报使得松赞干布打起了精神来。

只见这位大臣从队列中走出,向松赞干布汇报道:“启禀赞普,昨日有大唐使臣来到我国。”松赞干布一听,喜出望外,因为从以往的接待经验来看,每次大唐使臣的到来,都会带着大批礼物来和吐蕃进行“友好交流”,并且前不久刚刚让文成公主上书唐朝,请求唐朝再派一些技术人才过来帮助吐蕃发展,看来这次是来了。

松赞干布立即问道:“使团共有多少人,携带了那些东西?”话音刚落,便见刚刚汇报的大臣迟疑了起来,吞吞吐吐的说不出话来。这下可让松赞干布不高兴了,咋的,问你个话还这么磨叽,是对我不满吗,想造反吗?想到这,松赞干布立马厉声喝道:“让你回答问题呢,你在那里犹豫啥!”大臣一听便知道自己的赞普生气了,吓得也顾不上再犹豫了,赶紧说道:“启禀赞普,微臣刚才犹豫是因为这次的大唐使臣有些特殊,他不是专门来我们国家的,他是大唐派往天竺的使臣。”松赞干布一听,知道和自己国家没关系,就毫不在乎的挥了挥手:“那就好好招待招待他们,然后让他们去天竺吧,有什么需要的也尽量提供给他们”说完,就打算听另外一位大臣的汇报了。


古代出使图


结果,这位大臣又说话了“启禀赞普,大唐使臣不是去天竺的,是刚从天竺回来。”“那就好好招待招待,再让他们回唐朝,顺带让他们帮我们和我那个老丈人说下,我们吐蕃翘首以盼唐朝的技术型人才。”松赞干布不耐烦的说道。

只见这个大臣又说道“启禀赞普,他也不是要回唐朝。”“那他要干啥”这次,松赞干布来了兴趣。“他以大唐的名义发布了檄文,要求我们吐蕃出兵协助他征讨天竺。”大臣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出兵征讨天竺?这是怎么回事,你给我细细道来。”松赞干布这次是真的感兴趣了。大臣看自家的赞普对这件事感兴趣了,也松了一口开始详细汇报这整件事。

后人所作的王玄策画像图


原来来吐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所派出的由30人组成天竺使团的正使王玄策。

要说这个王玄策也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使者了,他之前已经以副使的身份出使过一次天竺了,对天竺的风土人情也是比较理解的,所以这次让他当正使也是很合适的。但是,俗话说的好“人算不如天算”,唐朝这边是准备的挺充分,但是你架不住天竺那边又出问题了。

怎么回事呢?本来王玄策这次出使是很顺利的,五天竺国中的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都派遣使者带了大批礼物过来准备顺着王玄策一起回国朝贡。可以说到这里,事情还挺顺利的。但是,到了中天竺国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这时,中天竺王尸罗逸多(也就是曷利沙·伐弹那、戒日王)死了,国中发生了内乱,尸罗逸多原来的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趁机混水摸鱼竟然成功篡位。

但是这位篡位的皇帝在王玄策到来的时候,不知道脑力里哪根筋没有搭对,竟然惦记上了王玄策他们使团所带的那些东西,并且还发兵攻打王玄策等30人,并把王玄策所携带的东西全部洗劫一空,王玄策本人也被俘虏了起来。可以说那伏帝阿罗那顺充分验证了西方的那句俗语——“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并且从他作为一国之君却惦记使团的礼物,也可以看出这个篡位之君就是“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

天竺国


可能是胜利来得太容易,让那伏帝阿罗那顺有些忘乎所以,使他放松了对王玄策等人的看管。王玄策则抓出这个机会,趁机逃了出去,可能刚开始在那伏帝阿罗那顺看来就算王玄策跑出去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王玄策出逃成功就意味着他噩梦的开始。

逃出来的王玄策也是越想越气,想自己作为堂堂大唐的使臣到哪里不都是受到夹道欢迎的,但竟然在这里受到这样的侮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王玄策没有选择回国搬救兵,可能是考虑到路途遥远,耗时过长,也可能是担心回国后会遭到惩罚。这时,王玄策想到了吐蕃,吐蕃不仅距离中天竺很近并且还是大唐的女婿,如今老丈人的手下受到了欺负,这女婿怎么也该要表示表示。想到这里,王玄策便快马加鞭来到了吐蕃的首都,并把自己在路上写好的檄文交给了吐蕃大臣,随后便发生了我们上面所提及的那一幕。

听完大臣们的汇报,松赞干布沉吟了一会儿,便问下面的大臣们对于这件事都有什么看法。

大臣们各抒己见,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出兵,不仅可以维护唐朝的面子,还可以借机再让唐朝提供一些“福利”,同时也可以在天竺地区宣扬一下吐蕃的国威。

另一派则认为不应出兵,好好招待一下王玄策再让他回国就行了,并且就算是要出兵的话也应该有唐朝的正式文书下来,而不是一个使臣写的檄文。

在经过一番争论后,赞同出兵的大臣们逐渐占据了上风,松赞干布也在心里想到:“出兵的话不仅可以进一步在唐朝留个好印象,再找老丈人要一大批‘福利’,还可以把吐蕃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天竺地区,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檄文正不正式的问题,既然里子都有了,面子也可以先放一边。”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随后,松赞干布便做出了最后的裁决,出兵协助王玄策征讨中天竺国,并且派出的还是吐蕃军队中的精锐部队,也就是史书所记载的 “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馀骑赴之。”

但是考虑到这时泥婆国已经是吐蕃的属国了(据说泥婆国在松赞干布统治吐蕃时期曾经发生过大臣篡夺皇位的事情,泥婆国王子逃往吐蕃请求支援,最后在吐蕃的支持下重新复国。自此以后,泥婆国便彻底成为了吐蕃的附属国),所以泥婆国所派遣七千多骑兵很有可能就是吐蕃征调的。

来自吐蕃和泥婆国的军队集结完成了,王玄策就带着这八千多人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向中天竺国出发了。接到消息的中天竺国王那伏帝阿罗那顺起初还试图负隅顽抗,但是很快现实就教他做人了。史称 “玄策部分进战茶镈和罗城,三日破之,斩首三千级,溺水死万人。阿罗那顺委国走,合散兵复阵,师仁禽之,俘斩千计。馀众奉王妻息阻乾陀卫江,师仁击之,大溃,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降城邑五百八十所。”

随后,王玄策便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以及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一路送到长安献俘。但是由于唐朝一直就没有把中天竺当作强大的对手,所以也只是封了王玄策一个朝散大夫这样不大不小的官职。但是另一方面,吐蕃则借着这次机会,顺利的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天竺地区,并且还还占据了天竺相当规模的土地。

总的来说,唐朝与吐蕃的这次联合军事行动取得了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唐朝维护了自己的面子,而吐蕃则得到了实惠的里子,双方都皆大欢喜。虽然最后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吐蕃最终也放弃了在天竺的土地,但是,相对而言,在这次战争中明显吐蕃所获得的好处要多得多了。

吐蕃史


吐蕃史 | 我们的王从天上来的,还是连续七个

吐蕃史 | 像预言中那样“死于刀下”的赞普

吐蕃史 | 君臣合作下的王子复仇记

吐蕃史 | 返老还童、活埋,五赞王时代有多少传奇故事?

吐蕃史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赞普泪满襟

吐蕃史 | 捡漏吞并女儿国,松赞干布爸爸南征北战的日子

吐蕃史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松赞干布13岁就成了没爹的娃

吐蕃史 | 生于何时又死于何时的松赞干布

吐蕃史 | 平定内乱的松赞干布

吐蕃史 | 番外篇: 藏人史籍记载的的“文成公主入藏”故事(上)

吐蕃史 | 番外篇: 藏人史籍记载的的“文成公主入藏”故事(下)

吐蕃史 | 连灭两大家族,建立中央集权

吐蕃史 | 吐蕃与吐谷浑的爱恨情仇

吐蕃史番外篇:和文成公主并列的异国公主,和她们的宫斗故事

吐蕃史:松赞干布的第一次“安内”

吐蕃史:因为冷待和亲公主而亡国的象雄

吐蕃史:松赞干布的第二次整顿内政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