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范儿
AI领域四大媒体之一。 智能未来,始于Promp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I范儿

OpenAI 推出新功能,ChatGPT 将记住你每一次对话

AI范儿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2025-04-11 07:14

主要观点总结

OpenAI升级了ChatGPT的功能,使其能够记住与用户的所有聊天记录,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这一升级旨在使ChatGPT成为用户的贴心助理,能够在写作、学习、咨询建议等方面理解用户的喜好。然而,这种“懂你”的AI也引发了隐私担忧。用户对于是否接受一个更“贴近”的AI,也就是接受它“知道更多”的代价表示疑虑。同时,OpenAI需要在个性化与隐私之间取得平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ChatGPT的新功能

OpenAI升级了ChatGPT,使其能够记住与用户的所有聊天记录,以提供更贴合用户个人风格的回复。

关键观点2: 个性化与隐私的权衡

用户对于AI‘懂你’的同时,也引发了隐私泄露的担忧。用户需要在便捷性和隐私焦虑之间进行选择。

关键观点3: AI的作用改变

这种技术发展改变了我们使用AI的方式,从‘使用工具’转变为‘与AI互动、交流、建立长期关系’。

关键观点4: 用户的选择权

用户可以选择关闭或调整AI的记忆功能,但需要自己决定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更‘贴近’的AI。

关键观点5: OpenAI的挑战

OpenAI需要在个性化与隐私之间取得平衡,用户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OpenAI 又放大招了:它宣布旗下的 ChatGPT 现在能记住你和它所有的聊天记录,从而给出更贴合你个人风格的回复。这一升级率先向 Plus 和 Pro 用户开放,目的是让 ChatGPT 更像贴心助理,能在写作、学习、咨询建议等方面主动理解你的喜好。但越是“懂你”的 AI,也越容易引发隐私焦虑——我们真的准备好让它记住一切了吗?

比以往更聪明的 ChatGPT:能听得懂上下文,也记得你说过什么
这次升级其实是在现有记忆功能上的一次飞跃。以前 ChatGPT 能记住你喜欢的写作风格、你起的昵称,或者你偏爱的摘要格式,现在,它干脆直接回看你所有的聊天记录,不用你重复自己就能“读懂你的语气”。

比如你曾和它聊过一本小说,几周后想找书单,它就可能推荐给你类似的小说。作家可以让它沿用之前的语气写稿,学生能获得量身定制的讲解,学习体验更连贯。OpenAI CEO Sam Altman 直言这项新功能“好得出乎意料”,他显然想让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能陪你一起成长的长期伙伴。

这种转变其实在整个行业都能看到。Google 的 Gemini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 也在搞“长记性”的 AI,目标都是让机器人从“问一次答一次”的客服工具,变成真正能陪伴你、了解你的长期助手。不过从规模和用户基数来看,OpenAI 这次的动作算是最有野心的。

怎么玩,怎么关?功能很强,权限也要你自己定
对 Plus 和 Pro 用户来说(除了 EU、UK 和一些受监管限制的地区),只要去 (设置)Settings > (个性化)Personalization 菜单,就能看到新上线的“ (参考保存的记忆)Reference chat history ”选项。打开之后,ChatGPT 会默默分析你之前的对话内容来优化它的回答。

不过 OpenAI 也说了,这些记录并不会像“保存记忆”那样以列表方式显示给用户。你可以手动删除聊天记录,但是否被用来“个性化服务”是可以独立控制的。

如果你对隐私特别敏感,别担心,还有一些“安全模式”。如果你之前关闭了记忆功能,这次就不会被强行开启;你也可以用“临时聊天”模式——这类对话不会被记忆,非常适合谈点你不想留下痕迹的话题。此外,你可以随时叫它“忘记某件事”,甚至查询它目前对你的认知(尽管目前还没有像“设置面板”那样清晰的可视化界面)。

好处显而易见:帮你省时间、对你更上心
功能一旦开启,效率上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工作时,它可以帮你持续输出风格一致的内容,比如写邮件、做报告;学习时,它记得你之前哪里没搞懂,能做得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创作时,它能记得你之前的灵感,再接着推进。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几个月前聊过“喜欢爬山”,这次问旅行推荐时,ChatGPT 立马就给出徒步路线,还贴心地列出装备清单;还有人表示,它能根据自己的编程水平调整讲解方式,节省了大量解释时间。看得出来,这项功能确实让 AI 更像“陪伴者”,而不是只能回答问题的“工具人”。

但它也太懂你了:信息越多,风险越高
问题是:一个“记性太好”的 AI,也可能让人不安。它从每一次对话中抓取信息,难免引发数据泄露的担忧。OpenAI 虽然强调对隐私的重视,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说明,没有系统能百分百安全。如果服务器出了问题,用户在聊天中透露的财务、健康等敏感信息都有泄露风险。更别说将来是否有其他机构(广告商、雇主、政府)有办法间接获取这些信息。

而且 AI 并非总是理解正确。它可能误解你的玩笑话,比如你说“我超级爱猫”,结果你之后收到的所有回复都带“猫梗”。还有被称为“虚假记忆”的风险——去年有人就诱导 ChatGPT 记住虚构内容,说用户“102 岁、住在反乌托邦世界”。虽然后来漏洞被修复,但这也说明,AI 的学习系统可能会被误导,甚至被利用。

在 OpenAI 宣布内存更新后,一些用户表示担忧,这可能改变模型与您的交互方式。人工智能评论家、沃顿商学院教授伊森·莫利克指出,这不是他会开启的功能。

“我理解 AI 的长期记忆确实很有价值,测试下来我也觉得很多人会喜欢这个功能——但对我来说,用在工作上的 LLM,不应该掺杂进太多个人信息,也不该因为过往对话而“偷偷”调整回答风格。说到底,清晰的边界感,才是我需要的。”他说。

OpenAI 联合创始人安德烈·卡帕西担心 ChatGPT “会因为我 7 个月前问的那个新手问题而对我产生更差的看法。”

选择题:你想要更懂你的 AI,还是更懂得保护你的自己?
OpenAI 很明显是在赌:大部分用户更在意便捷性,而不是隐私焦虑。这个升级也确实留了“后悔药”:你可以关掉它、清除它的记忆,甚至开启匿名聊天模式。但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更“贴近你”的 AI,也就必须接受它“知道你更多”的代价?

从更广义上说,这样的技术发展会慢慢改变我们使用 AI 的方式——你不再只是“用它”,而是“与它互动、交流、建立长期关系”。听起来像是一件浪漫的事,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你愿意给它多大程度的信任?你愿意它永远记住你,还是偶尔遗忘你?

无论如何,这次升级标志着 OpenAI 在通往 AI 未来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它究竟是一次飞跃,还是越界一步,还得看我们用户,和 OpenAI 本身,能不能在“个性化”与“隐私”之间跳好这支双人舞。

© AI范儿

要进“ 交流群 ”,请关注公众号获取进群方式

投稿、需求合作或报道请添加公众号获取联系方式


往期推荐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