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测试赛即将举办! ·  11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处置9.7万个!微博、抖音、快手等集体出手 ·  14 小时前  
湾区财经传媒  ·  春节后,深圳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 ·  23 小时前  
湾区财经传媒  ·  春节后,深圳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 ·  23 小时前  
深圳大件事  ·  广东老网红,突然“失踪”!原来……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公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这届深圳年轻人,正在被驯化成单身狗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1-01-15 19:24

正文


文 | 难逃

编辑 | 3瓶

15000年前,人类将狼驯化成了狗。
6000年前,人类创造了第一座城市。
而现在,我们自己正在被城市驯化成“单身狗”。



01

这个话题要从我和朋友的一次吃饭聊起。饭桌上,我无意中问朋友:“认识你这么久,从来没见过你谈过恋爱”,朋友皱眉,“为什么谈恋爱,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剧不好看?”
我说:“你这个逻辑不对,玩手机看剧也不妨碍谈恋爱啊。”
“在深圳,谈恋爱实在不划算”。 话没说完,朋友掏出了纸和笔。
如果我们把单身的收益算作0,恋爱的美好计为X,恋爱的痛苦计为Y,恋爱每天付出的精力、金钱等成本计为Z,恋爱的时间计为t,就可以得到一个恋爱公式: 恋爱收益=X-Y-Z*t, 如果X-Y-Z*t>0,就是正收益,X-Y-Z*t<0,就是负收益。
考虑到边际效应递减,热恋过后,激情退去,X越来越小,Y越来越大,每多恋爱一天,成本就增加一天。
这里还缺少一个重要变量——“分手”。 分手这个件事可谓是见仁见智,大部分都是痛苦的,一段正收益的恋爱很可能一分手就变负数了。

不过也有一种分手是好事,就是恋爱过程太痛苦,收益负的已经见底了,这时分手还能把恋爱收益向上拉一拉,但整体收益也是负的。
所以综合计算下来, 不谈恋爱看似什么都没做,实际上是明智的选择,就好比炒股,你不参与,就已经跑赢绝大多数股民了。
我被这样的算法惊到了,爱情难道也能计算么。后来我想了很久,发现这其实是市场经济原则对感情的侵蚀,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被城市驯化后的功利。


02

驯化是指人类将动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的过程,经过不断地筛选,选择出符合人类期望的性状。
如今城市也在用同样的方式,驯化出最符合城市目标的人。
对于效率至上、利益至上的城市来说,单身年轻人显然最符合要求。


作为城市最大的劳动群体,年轻人本来就能干、能拼,可以贡献超过8小时的工作,有时甚至24小时、一周七天也在所不惜。
再加上单身,对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没那么高,饿了城市可以提供外卖,孤独可以在城市养宠物,至于住房,极端地说,只要有一张床就够了。
而如果一个年轻人恋爱,就要分配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给对方,如果组建家庭、有了孩子,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对工作的投入自然会减少。
更重要的是,一个带孩子的家庭,还需要一套房子,需要支持教育的学校,最好附近还要有公园,有游乐场所,城市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大增加。
所以我们看到,深圳一直饱受诟病的高房价,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稀缺,变相成为让年轻人单身的因素。
除此之外,压力也是单身一个重要因素。
一方面,经济和工作压力让单身成为年轻人的优先选择。单身意味着能随时搬家,灵活地更换工作,在减少财务负担的同时,省去了恋爱过程中的各类烦恼。
另一方面,压力也让年轻人减少了恋爱的欲望。心理学早就证明,压力过大会使人的欲望显著降低,当睡觉都成为奢侈,年轻人哪还有心思恋爱。在高压环境下生活久了,年轻人不仅会降低对恋爱的渴求,还会把单身当做一种习惯,甚至失去爱的能力。
深圳是一座搞钱之城, 在给予年轻人发家致富可能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让年轻人单身。


除了主动筛选外,还有一种隐秘的驯化——让年轻人内化合理性,逐渐认可效率至上的运转法则。
最近拼多多接二连三的员工死亡事件,撕开了拼多多表面光鲜,背后高压的工作机制:每月工作300小时;部门每天平均凌晨两点下班,一时间,拼多多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
然而不要忘了两年前,马云说996是当代年轻人的福报,引发的争议其实更大,即便大家不停地表达不满和抵制,每一次争议的结果都是资本在悄然加码,甚至用二元对立的强盗逻辑,试图说明:如果你不996,就是不努力,就可以被淘汰。年轻人的忍耐底线一次次被突破,到最后,放弃了挣扎,心甘情愿接受996。
这种隐秘驯化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 改变了年轻人对恋爱的认知。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所谓 “社畜没资格谈恋爱” 的言论,年轻人开始认为人生就是如此,单身和加班一样,是一种无法改变的选择。

当市场经济下的打工逻辑全方面占据年轻人的思想,爱情也成为了和工作赚钱一样可以量化的要素。 在效益原则的指导下, 恋爱的收益肯定不如工作,因为工作不会付你,付出就有回报。



03

驯化的隐秘之处还在于,它从不向年轻人展露自己的真名,而是将整个过程美其名曰“适应”,当年轻人“适应”了城市,便会“帮助”城市驯化另一波年轻人。
很多一毕业来到深圳的女孩,容易被城市表面的繁华迷乱了双眼,丛林般的CBD,逛不完的Shopping Mall,在既陌生又期待的感觉中,想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然而没几个月,各种不适的表现开始出现。被地铁公交早高峰挤得烦躁不安,每天算计着工资应付生活,工作忙个不停领导仍不满意。
往往这时候,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士会以工作的名义走进自己的世界,找女孩聊天,为女孩答疑解惑,告诉女孩如何适应,久而久之,崇拜之情日益增长。


此时女孩看看自己同期毕业的男生,住在城中村,吃着快餐,拿着一份勉强养得起自己的收入,每天下班不是王者就是吃鸡,会觉得他们幼稚,不懂感情,和自己身边的精英男士相差甚远,于是开始想念精英,精英也与自己越走越近,直到有一天发生亲密接触,彻底在感情中沦陷。故事的结局我就不说了,大家应该不难猜测。
这样的故事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每天都在上演的事实。我们当然可以斥责所谓的精英是渣男,但站在他们的角度讲,这样做只是满足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常规操作,正如赚钱一样。
而受到伤害的女孩往往会性情大变,不再相信爱情,觉得这个世界只有金钱才是真理,开始对金钱产生偏执的追求。
前段时间想搞钱的深圳女孩火了,大家又扒出深圳年轻人只想搞钱,无心恋爱的段子。其实这句话的深层逻辑是深圳年轻人搞不到钱,没法恋爱。
无论是赚钱还是恋爱,本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当社会单一化竞争,整个城市把搞钱当做主线,爱情很容易成为金钱的附庸,甚至成为搞钱的手段。
2018年,某婚恋网站发布数据,在全国超过2亿的单身汪里面,深圳以77%的单身率排名全国第二。
如今3年过去,我相信这个数据应该会更高, 年轻人彼此吸引相爱,本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然而这种本能竟然在现代城市的驯化中遗失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