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君临
君临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富有洞察力的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和企业价值分析,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分析师观点聚合平台。在投资领域,我们相信方向比努力重要,眼界格局决定成就大小,在这里,我们为你把脉金钱流动的路线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朔朋友圈  ·  “60后”如何再当弄潮儿? ·  2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指数行情 ·  3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指数行情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中马贸易额:50年,1000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君临

易到创始人爆料乐视挪用13亿元,乐视回应称挪用的只是贷款,真要成辉山乳业第二?

君临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18 00:10

正文


文   |   君临 


4月17日晚间,易到创始人周航发出公开信,迅速刷爆朋友圈。


公开信里有一段是这么讲的:


“据我所知,易到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易到所面临的并非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而是可能会引发妨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问题的主体责任首先应该是企业,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因此,我作为易到用车的创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创团队以及所有用户,强烈呼吁现在的实际控制人——乐视和贾跃亭先生,能够优先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妥善处理好易到的问题。”

 

这个爆炸性的信息,很有可能成为压垮乐视的第二根稻草。


从上周末开始,朋友圈里就开始流传“易到创始人跑路”的消息,该篇文章讲了三件事——


1,“乘客发现,易到近期越来越难叫到车,加钱都叫不到,客服电话也停用了”


2,“司机发现,易到越来越难提现了,经常无故罚款,导致大量司机萌生退意”


3,“创始人周航的所有股份已经转让,早跑路了”


文章虚虚实实,因此很快就被易到回应称“恶意捏造和散布不实言论,蓄意煽动广大网民和司乘用户情绪”,并表示该公司法务部正在收集证据,近期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或许是意识到对股价的影响,因此周一乐视迅速做了停牌,试图稳定资本市场情绪,没想到,傍晚时分,创始人周航的一封公开信,再次引爆了舆论场。


据君临了解,乐视在2015年10月启动对易到的收购,次年6月完成了对易到法人的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乐视先后派出了何毅出任乐视的董事长,彭刚出任总裁,创始人周航已经逐步在交接淡出了。


2016年8月,周航在接受某媒体的访谈的时候,就直言并不了解乐视的发展近况,可见那时候已经失去了对易到的掌控权。


跑路传闻发生之前的一周,4月9日,顺为资本管理合伙人许达来已向媒体确认,周航已加盟顺为,出任投资合伙人。所以,周航跑路的消息明显为谣言,人家早已跟易到切断了关系,又何必跑路。


另据媒体披露,目前易到用车共有5位股东,分别为吴孟、汤鹏、张亚哲、叶一火、王睿。占股比例依次为93.08%、2.66%、2.13%、1.06%、1.06%。


吴孟是谁?


公开信息显示,吴孟,男,1973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吴孟先生1992年至2002年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垣曲县支行,2003年至2004年任北京西伯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2004年至今在乐视任行政主管,现任乐视公司监事。


我们再看乐视创始人贾跃亭的简历,1995年任垣曲县地方税务局网络技术管理员,1996年在垣曲县舜王大街开办卓越实业公司,2002年创建山西西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创建乐视网。


两人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可以确信,易到资产目前应该完全属于乐视,易到的资金被挪用,反衬出乐视的资金链已经危急到了何等程度。


随着舆论的发酵,易到的用户挤兑潮一触即发,忽然死亡或许已是可预期的事情。


据去年11月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滴滴的订单量份额为94.6%,易到的订单量份额为3.6%。


说的好听点,易到还是专车市场的第二名,但实际上两者规模的差距几乎令人绝望。网约车是一个存在规模效应的行业,规模越小,管理成本越高,竞争力越弱。可以预见,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易到的自然死亡是一个长期趋势。


在乐视入主以前,周航旗下的易到是一家精打细算的公司,运营上也十分注重细节管理,但管理层易主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乐视的激进营销扩张让易到的死亡注定将变得轰轰烈烈。


据易到的老司机透露,乐视收购之后,易到很快就推动了大规模的充返活动,开始的时候是“充100返100”,后来变成了“充10000返10000”,再后来,就变成了“充1200送乐视手机”。


好样的,果然不愧是“生态化反”,成功就为自己的乐视手机清了库存。不过,一部乐视手机的黄牛收购价可以卖到800元左右,也就是说,乐视这项活动实际已经是打到了三折。


这明显是饮鸩止渴的行为,按易到和司机的约定,每一笔订单,司机可以拿到74%的金额,也就是说,除非乐视的充返折扣在7.4折以上,否则乐视就是在花钱请用户坐车。三折的活动,意味着乐视每100元的订单,就要净亏损44元!


如此有利可图,自然要被老司机们薅羊毛了,据说当时的司机们普遍几个手机,一个手机扮演乘客下单,一个手机扮演易到司机接单,再开一个司机接滴滴的单。这样在接滴滴单的同时,就把易到的钱给挣了。


有些更缺德的,知道易到的技术缺陷,只能对手机定位,而不能对专车定位,于是叫个跨省长途单,然后把手机交给长途大巴司机,全国周游,一趟回来就能挣个万儿八千的。


明知道有如此多的漏洞,根本不可持续,为什么易到还是要这么做呢?真的是为了逆天而行,做大易到的市场份额么?


结合今天易到创始人的公开信来看,一切都再明白不过了:这根本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不过是把易到当成自己的影子银行而已。



临近午夜时分,乐视和易到发布联合回应声明,指周航的公开信是诽谤,要追究法律责任:


“在此,易到与乐视控股严正声明: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


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当时双方已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对此,周航本人不仅知情,也在相关的董事会文件上签字确认,并且易到与乐视控股也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但是,目前仍为易到二股东及CEO的周航,此时却污蔑乐视控股为“挪用”,并且恶意误导易到资金问题是由所谓“挪用13亿”引起,用心险恶,该等不实言论严重侵害了易到及乐视的名誉权,已涉嫌诽谤。”


唉,这封回应信即使属实,其实意思也差别不大,利用易到的名义来贷款,却将资金挪用到了乐视汽车。


本质上还是挪用。



乐视危机发酵到今天,各大业务渐次陷入困境,当年吹过的牛一个个被撑破肚皮。


最开始是乐视手机,去年8月被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危机曝光。此后,被迫取消“买会员送硬件”活动的乐视手机,迅速溃败。根据赛诺公布的2017年最新手机销售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乐视出货量仅为21万台,同比大跌42.4%。


以目前手机行业的格局来看,强弱两极分化明显,缺乏技术竞争力的乐视,归零已是常识,再撑下去也不过是徒烧钱而已。


接着是乐视汽车,去年底做了个PPT发布会之后就再没好消息,停工、卖地,一环接一环。今年3月,乐视汽车CEO丁磊宣布离职,这个饼算是名存实亡了。


再下来是乐视体育,当年天价买回来的各种赛事版权,亚冠和中超等,一一被主办方收回。据不完全统计,乐视体育用来购买亚足联赛事、中超、欧冠、英超等赛事的版权费用不少于61.31亿元。连孙宏斌都心痛的说,乐视最不该的就是买中超,光这一笔就赔了13亿元。


还有乐视的海外业务,号称全球电视产业史上最大的收购计划,开完收购美国Vizio公司的发布会就game over,实在没钱玩下去了,在硅谷买的地也吐出去了。


而今兜了一圈,终于烧到易到,也一步步逼近乐视的核心业务——乐视电视和乐视视频。


据Cheetah Lab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视频APP排行榜,乐视视频活跃渗透率为1.912%,已经沦为第三阵营;乐视电视的代工厂TCL,也在最近发布了和乐视超级电视几乎一模一样的雷鸟系列,简直不让人活啊。


细数乐视的庞大业务体系,几乎无一拥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渠道、品牌等护城河,全是依靠“融资-补贴扩张-开生态化反发布会-再融资扩张”来实现的,每一条业务线都在烧钱,都在补贴,如果这样也能持续做下去,简直就是对常识的巨大讽刺。


虽然乐视如今已经找到了白衣骑士融创,后者依靠地产业务也有着巨大的财力,但常识依然是常识,乐视除了旗下的几块地皮还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余的所有业务价值都约等于零。

 

 

附易到创始人周航声明:

致关心我和易到的各位朋友:

 

上周以来,关于我本人和易到的各种消息被议论纷纷,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也为了易到的未来能够更好。我觉得有必要在此说明一下情况。

 

2015年10月以来,乐视启动了对易到的并购式投资,易到的董事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组。乐视相继派出何毅出任董事长、彭钢出任易到总裁。并在2016年6月完成了对易到及相关公司法人的变更。

 

回顾这段历程,从2016年2月起,本人及原易到管理团队,一直积极配合并全力支持以彭钢为首的乐视派驻新管理团队在易到的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过渡和完成工作交接。在此期间,我们曾一度很高兴的看到新管理团队在投入、能力上的积极表现。

 

也正因此,在完成易到的法人变更后,在希望平稳过渡、不引起外界误解的考量之下,我本人逐步平稳地退出了易到的实际管理层角色。

 

众所周知,易到是网约车(专车)的开创者,七年以来,凭借着行业开创者的先发优势、更懂场景需求的服务品质,在高端用户群体中一直保有良好的口碑,沉淀出一大批优质的忠实用户,这也是易到最大的价值所在。

 

网约车新政之后,市场经历过疯狂补贴大战后,又重新回归到理性和以服务为核心的新阶段。

 

这对于一贯以品质为坚持的易到,本是重大的利好消息,易到也理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

 

但很遗憾由于乐视众所周知的原因,也不可避免的殃及了易到本身。对于近期易到出现的所有问题,我和创始团队都很关切和忧虑。

 

据我所知,易到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易到所面临的并非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而是可能会引发妨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问题的主体责任首先应该是企业,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因此,我作为易到用车的创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创团队以及所有用户,强烈呼吁现在的实际控制人——乐视和贾跃亭先生,能够优先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妥善处理好易到的问题。

 

据我了解,易到的资金问题并非像外界一些传言那般危言耸听。对于这件事,诚恳希望心系易到的朋友们能够理性客观的关注,同时也能给予乐视团队一些时间,支持他们去妥善解决这次危机。

 

事实上基于对出行行业前景的判断,以及易到在市场多年的积累和良好的用户口碑,一直有机构有信心、有意愿、有诚意投资易到。司机的劳动所得和用户的平台充值,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也是企业的责任。

 

期待乐视团队能够清晰看待当下的危机,接受外界合作伙伴已经提出的建设性方案,迅速、彻底地解决好易到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也相信乐视最终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作为易到的创始人,虽已淡出易到的管理层,但仍心系易到、祝福易到,希望易到一切都好。我也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帮助易到重回正轨,迎来更健康的发展。

 

周航

 

2017年4月17日



以下是易到与乐视控股就周航恶意诽谤的联合声明:


1、 今日周航在声明中指称,“易到当前确实存在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在此,易到与乐视控股严正声明: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


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当时双方已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对此,周航本人不仅知情,也在相关的董事会文件上签字确认,并且易到与乐视控股也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但是,目前仍为易到二股东及CEO的周航,此时却污蔑乐视控股为“挪用”,并且恶意误导易到资金问题是由所谓“挪用13亿”引起,用心险恶,该等不实言论严重侵害了易到及乐视的名誉权,已涉嫌诽谤。


2、 网约车是一个资金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2015年10月,乐视战略投资易到,当时正是易到和周航最困难的时候,乐视此举可谓雪中送炭,解救易到、周航于危难。当下,易到确实面临一些资金困难,乐视作为大股东一直在积极帮助易到融资渡过难关,已经与战略合作伙伴拿出解决易到问题的方案,并已启动易到的上市融资进程。


然而,身为易到创始人、CEO的周航,却在此时抛出声明,反刺一刀,打着维护用户利益的旗号,实则在司机和乘客端制造恐慌,引发挤兑,误导公众,试图制造群体性事件,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企图从中牟利。此举堪称农夫与蛇的现代版,令人愤慨。


3、 周航在声明中称其本人已退出了易到的实际管理层角色,但其实截至本月依然在易到领取CEO的工资、并报销相关费用,公然撒谎、毫无诚信,严重违反了忠实勤勉义务。易到即将召开董事会,讨论对于周航的处理,并就上述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4、 易到始终将司机、乘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乐视控股作为易到的大股东,会鼎力支持易到业务发展,确保易到资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竭尽全力保障司机及乘客利益。


易到(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7日



— —END— — 





【兴趣查阅】

上市公司中青旅 | 顺丰控股 | 科大讯飞 | 中芯国际 | 中国宏桥 京东方 | 吉利 | 恒瑞医药 | 凯莱英 | 绿地 | 乐视 | 张家港行 英伟达 | 美图 | 茅台 | 陌陌 | 欧菲光 | 立讯精密 蓝思科技 | RICK | 福寿园 | 汇顶科技 | 三聚环保 光线传媒 华谊兄弟  

宏观分析: 股灾 | 创业板 | 抵制萨德 | 4.0中国① | 4.0中国② | 4.0中国③  | 限购令 美股

行业分析新能源 | 券商 | 医药 | 银行 | 汽车 | 军工 | 医疗投资 | 金融服务商



利益声明: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加君临微信:ansonad,备注“真实姓名+机构+行业”;

商务合作:加微信junlintianxia97,或者 junlinyunying,备注合作意向;
文章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白名单”,自动跳转后阅读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