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ython学习交流
每天更新,更新python相关的知识。希望诸君有所收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史上最强!PINN杀疯了 ·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英伟达憾失DeepSeek关键人才?美国放走 ... ·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个人履历 ·  3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1885页的Python完全版电子书 ·  3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o3-mini 碾压 DeepSeek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ython学习交流

Python模拟登陆某网教师教育网!你想要多少分都可以满足你!

Python学习交流  · 公众号  · Python  · 2018-09-29 14:11

正文

不得不说,最近的 Python 蛮火的,我也稍稍了解了下,并试着用 Python 爬取网站上的数据

不过有些数据是要登陆后才能获取的,我们每年都要到某教师教育网学习一些公需科目,就拿这个网站试试,关键是对网站的分析

打开浏览器,输入网站网址 http://www.jste.net.cn ,按F12调出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选中 Network ,并勾选 Preserve log,防止切换网页时信息丢失


加微信获取源码哦:mmp9972

网页上输入账号,密码输入“123456”,验证码输入“abcde”,验证码不要输正确的,否则密码错5次,会被网站锁定账号30个小时,验证码倒是可以随便错

登陆后(当然登陆不上,会跳转到另一个登陆页面),在开发者工具中看到与服务器的数据交换


第一个是get验证码图片的,第二个就是向网站提交数据的,点一下第二个信息


这是个 Post 请求,重点看红框中的提交数据,randomCode就是输入的验证码了,x,y应该是点击的按钮控件的位置了,有cookie后就没有提交这个数据了,可以忽视,returnURL、appId,encrypt每次都是一样的,也不用管他,重点是 reqId 和 req 这两个 key 的值了,reqId猜想是点击按钮时取到的时间戳,可以复制这个数据到验证下 Unix时间戳(Unix timestamp)转换工具 单位选毫秒,确实是刚刚提交数据的时间,就剩下一个数据了,这个key的数值很长,下面来寻找这个数据是从哪里的来的

可以看到 login.jsp 下可以看到 encode.js、string.js、des.js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几个是用来加密提交数据的,右键 login.jsp,选择 “Open in Sources panel”



可以跳转到 “源” 选项卡,看到 ’login.jsp‘ 的源码,如果格式混乱,比如所有代码在一行中,不便于观看,可以点击界面下方


的中括号,开发者工具会自动给你重新格式化代码。

仔细分析 login.jsp 的代码,看到

function doOk(frm) { var el = frm.elements["loginName"]; var loginName = el.value.replace(/ /g, “”); el.value = loginName; if (isEmpty(loginName)) { alert(“请输入登录名”); el.focus(); return false; } el = frm.elements["pwd"]; el.value = el.value.replace(/ /g, “”); var pwd=el.value; if (isEmpty(el.value)) { alert(“请输入登录密码”); el.focus(); return false; } var d = new Date(); pwd = encode(loginName, pwd);//密码第一次加密,可以跟进 frm.elements["encrypt"].value =“1″; var validCode=“”; el=frm.elements["randomCode"]; if(el){ el.value=el.value.replace(/ /g,“”); if (isEmpty(el.value)) { alert(“请输入登录密码”); el.focus(); return false; } validCode=el.value; } loginName=encodeURI(loginName);//避免中文问题 进行URL编码 var reqId=(newDate()).getTime()+“”;//获取时间戳给 reqId varstr=strEnc(loginName+“ ”+pwd,reqId,validCode);//关键加密代码,可以跟进分析 frm.elements["loginName"].disabled=“true”; frm.elements["pwd"].value=pwd; frm.elements["pwd"].disabled=“true”; frm.elements["req"].value=str; frm.elements["reqId"].value=reqId; return true; }

找到这段代码,其中主要是对输入检查的部分,重点看这两处

pwd = encode(loginName, pwd);

此处对密码进行第一次加密

loginName=encodeURI(loginName);//避免中文问题var reqId=(new Date()).getTime()+“”;varstr=strEnc(loginName+“ ”+pwd,reqId,validCode);

第一行:将用户名进行 URL 的格式编码

第二行,取时间戳赋值给 reqId

第三行传入用户名,加密后的密码和验证码进行验证,函数返回值赋给变量 str,正是提交数据的 req 的值

在两个加密函数入口设置断点,开发者工具设置断点的,只要在这个代码的行号上点击鼠标就行了,设好断点后,再次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重新提交,程序被断下:


F11单步进入第一个断点,这里需要点击界面下面的中括号重新格式化下代码,单步跟进后看到:

var _$_7151 = ["encode", "ABCDEFGHIJKLMNOP", "QRSTUVWXYZabcdef", "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 "=", "", "charCodeAt", "charAt", "length", "join", "reverse", "split"];window[_$_7151[0]] = function(c, e) { function a(p) { var q = _$_7151[1] + _$_7151[2] + _$_7151[3] + _$_7151[4] + _$_7151[5]; p = encodeURI(p); var r = _$_7151[6]; var g, h, j = _$_7151[6]; var k, l, m, o = _$_7151[6]; var b = 0; do { g = p[_$_7151[7]](b++);//第一个字符 h = p[_$_7151[7]](b++);//第二个字符 j = p[_$_7151[7]](b++);//第三个字符 k = g >> 2; //得到 k l = ((g &3) << 4) | (h >> 4);//得到 i m = ((h & 15) << 2) | (j >> 6);//得到 m o = j & 63; //得到 o if(isNaN(h)) { //如果没有第二个字符 m = o = 64 //则取表中的第64个字符替换 } else { if (isNaN(j)) { //如果没有第三个字符 o = 64 //则取表中的第64个字符替换 } } ;r = r + q[_$_7151[8]](k) + q[_$_7151[8]](l) + q[_$_7151[8]](m) + q[_$_7151[8]](o); g = h = j = _$_7151[6]; k = l = m = o = _$_7151[6] } while (b < p[_$_7151[9]]);;return r } var d = c[_$_7151[9]]; var f = a(e)[_$_7151[12]](_$_7151[6])[_$_7151[11]]()[_$_7151[10]](_$_7151[6]); for(var b = 0; b < (d % 2 == 0 ? 1 : 2); b++) { f = a(f)[_$_7151[12]](_$_7151[6])[_$_7151[11]]()[_$_7151[10]](_$_7151[6]) } ;return f}

这个函数返回的 f 就是密码第一次加密后的结果了,这个代码是用什么工具变成这样的不太清楚,如果出现 _$_7151[n] 这样的字符可以查询代码最上面的列表

代换,大致过程不详说,跟一遍就知道了,就是循环从密码中取三个字符 g、h、j,然后将三个字符的ascii码左移或右移,或和其他结果加加减减,得到的结果 k、l、m、o 查询表格替换字符,如果密码长度不是 3 的整数倍,则查表结果用 “=” 替换,将循环得到的查表结果依次连接,并反序,得到一个密码加密后的密码

至少将密码进行两次这样的加密计算,如果用户名的长度是奇数,再进行一次加密,加密的过程只需要复制代码到 python 中,修改成 python 的格式就可以了。

步过了对密码的第一次加密后,继续步进上面设下的第二个断点

function strEnc(data,firstKey,secondKey,thirdKey){ var leng = data.length;//取 data 的长度 varencData = “”; var firstKeyBt,secondKeyBt,thirdKeyBt,firstLength,secondLength,thirdLength; if(firstKey != null && firstKey != “”){ firstKeyBt = getKeyBytes(firstKey);//取 firstkey 在每个字符之间插入一个字节的 0 firstLength = firstKeyBt.length;//取得插入 0 后的长度 } if(secondKey != null&& secondKey != “”){ secondKeyBt = getKeyBytes(secondKey);//取 secondkey 在每个字符之间插入一个字节的 0 secondLength = secondKeyBt.length;//取得插入 0 后的长度 } if(thirdKey != null&& thirdKey != “”){ //登陆过程中,并没用到 thirdkey,即 thirdKey = None thirdKeyBt = getKeyBytes(thirdKey);//取 thirdkey 在每个字符之间插入一个字节的 0 thirdLength = thirdKeyBt.length;//取得插入 0 后的长度 } if(leng > 0){ if(leng < 4){ 如果 data 的长度<4,因为跳过,代码用省略号替换 //省去一些代码…… }else{ var iterator =parseInt(leng/4);//data 的长度除 64,得到循环次数 var remainder = leng%4; //data 的长度是否是 64 位的整数倍,保存余数 var i=0; for(i = 0;i < iterator;i++){ //开始循环 vartempData = data.substring(i*4+0,i*4+4); //循环取 data 的64 位 var tempByte = strToBt(tempData);//转换成 bits var encByte ; if(firstKey != null && firstKey !=“” && secondKey != null && secondKey != “” ){ var tempBt; var x,y; tempBt = tempByte; for(x = 0;x < firstLength ;x ++){ tempBt = enc(tempBt,firstKeyBt[x]);//循环从firstkey 中取得64 位做密钥,依次对 data 中的某一段加密 } for(y = 0;y < secondLength ;y ++){ tempBt = enc(tempBt,secondKeyBt[y]);//循环从second中取得64 位做密钥,依次对 data 中的某一段加密 } encByte = tempBt;//保存加密结果 } //………… if(remainder > 0){ //如果 data 有多余的长度,不足64 位 varremainderData = data.substring(iterator*4+0,leng); var tempByte = strToBt(remainderData);//将余下的分到4个16位的数组中 var encByte ; if(firstKey != null && firstKey !=“” && secondKey != null && secondKey != “” && thirdKey != null ){ var tempBt; var x,y,z; tempBt = tempByte; for(x = 0;x < firstLength ;x ++){ tempBt = enc(tempBt,firstKeyBt[x]);循环从firstkey 中取得64 位做密钥,依次对 data 中的某一段加密 } for(y = 0;y < secondLength ;y ++){ tempBt = enc(tempBt,secondKeyBt[y]);循环从secondkey中取得64 位做密钥,依次对 data 中的某一段加密 } encByte = tempBt;//保存加密结果 } encData += bt64ToHex(encByte);//将加密后的文本转为16进制文本 } } } return encData;//返回加密结果}

这是一段循环进行 DES 加密的代码,先将data, firstkey, secondkey进行字符间插入一个字节的0, 然后不是 64 位整数倍长度的从上面代码看,相当于在后面补上 0 了

从data中取出一段64位数据,循环用 firstkey 和 second 中的 64 位做密钥,层层加密,得到的结果和 data 中其他 64 位加密的结果串联后就是 req 的值了

因为 key 都是 64 位的,再加上本身 sources 中也看到了 DES.js 文件,所以 enc(tempBt,secondkeyBt)应该就是 DES 算法了。

但是自己写代码模拟登陆确发现结果和自己跟的结果不同,从代码中看,DES 采用了 ECB 模式,不是 CBC 模式,PAD_mode 也没问题,都64位,不需要 DES 自己填充啊。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跟进 DES 加密的代码

我们知道,DES 加密需要先对 key 进行 置换,得到 56 位密钥,标准的 DES 都有个置换表,正常的 DES 置换表是这样的

Permutation and translation tables for DES __pc1 = [56, 48, 40, 32, 24, 16, 8, 0, 57, 49, 41,33, 25, 17, 9, 1, 58, 50, 42, 34, 26, 18, 10, 2, 59, 51, 43, 35, 62, 54, 46, 38, 30, 22,14, 6, 61, 53, 45, 37, 29, 21, 13, 5, 60, 52, 44, 36, 28, 20, 12, 4, 27, 19, 11, 3 ]

即将 key 的第 56 位放到第 0 位,第 48 位放到第 1 位…………最后置换出 56 位的 key,再分成 2 个28 密钥,循环左移和右移,然后 对 IP 置换后的 data 加密,进行 Sbox 盒替换 和 Pbox 替换,再进行一次 IP-1 置换得到密文,解密算法一样。

但跟进 DES 加密函数没多久就发现问题了,找到密钥置换的函数

var keys = generateKeys(keyByte);

并跟进:

function generateKeys(keyByte){ var key = new Array(56); var keys = new Array(); keys[ 0] = newArray(); keys[ 1] = new Array(); keys[ 2] = new Array(); keys[ 3] = new Array(); keys[ 4] = newArray(); keys[ 5] = new Array(); keys[ 6] = new Array(); keys[ 7] = new Array(); keys[ 8] = newArray(); keys[ 9] = new Array(); keys[10] = new Array(); keys[11] = new Array(); keys[12] = newArray(); keys[13] = new Array(); keys[14] = new Array(); keys[15] = new Array(); var loop = [1,1,2,2,2,2,2,2,1,2,2,2,2,2,2,1];//看到了循环移位的表,没看到置换表 for(i=0;i<7;i++){ for(j=0,k=7;j<8;j++,k–){ key[i*8+j]=keyByte[8*k+i];//用了这个循环生成 56 位 } }//省略代码}

这里修改了标准的置换表,用了一个嵌套循环生成 56 位密钥,即把

原来 key 的 56 位 –> 第 0 位,48 位 –> 第 1 位,40 位 –> 第 2 位,…………0 位–> 第 7 位

原来 key 的 57 位 –> 第 8 位,49 位 –> 第 9 位,41 位 –> 第 10 位,………… 1 位 –>第 15 位

…………

最后丢弃原 key 的第 63,55,47,39,31,23,15,7 位(位置号从 0 开始)

在 python 中不能直接使用标准的 DES库了,可以把标准库中的 pyDes.py 文件拷贝到工程同目录下,改名为 Des,py,并导入工程

from Des import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