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日早上,我们为你带来这份精心准备的「开氪小报」。我们将从上一周5个「开氪」专栏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5个1」:1个观点,1个问题,1组关系,1个概念,1组误解。
enjoy~
整理 | 开氪团队
一个误解
关于融资的误解
滴滴融资50亿美金的新闻让很多人怀疑这里是不是存在巨大的泡沫。关于这点,要从风投机构的退出方式开始说起。
风投根本的商业模式是低买高卖未上市公司的股票。基金周期通常是8-12年,投资机构必须在基金周期前期进行多次资金请求(capital call),完成所有投资布局,并在后期完成所有投资的退出变现,将赚得的现金返还给基金投资人。
一般一只基金可能会投资20-30家公司,以每家2-3轮的融资预算,每轮投资的金额需占基金的1-3%。举例来说:假如机构投资了公司100元,获得50% 股权,5年以后公司上市,市值到达10200元,则机构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股票后会获得5100元,扣除100元本金,回报是5000元,跟基金投资人(LP,Limited Partners)分红之后,基金公司得到1000 元,也就是最终的回报。
所以,任何投资必须有“退出(Exit)”这一步才能真正获利。假设一只存续期7年的基金到了4-5岁,剩下2-3年的时光,那重点就不再是投资初创公司,而是想尽办法让已投公司退出了。
来自《投资人的秘密》
文章《“退出”的艺术》,作者孙志超
一个观点
奇迹时刻决定用户留存
对于用户增长来说,有一个 magic moment(奇迹时刻)能够让人们一下子从看到产品就决定成为这个产品的一员。比如对于 Facebook 来说,这个奇迹时刻就是在网站上看到你朋友的时刻(已经有朋友在 Facebook 上,用户就会更愿意注册并和朋友联结,于是才能在页面上显示出朋友更新的状态和内容,也就才可能不断地回到 Facebook 来)。对于 Airbnb 来说,你看到某间非常好的房子的时候就是那个奇迹时刻,或者说也可以理解为:让用户看到一款产品的本质,解决用户需求的那个瞬间,就是让用户留下来,并且给产品带来增长的奇迹时刻。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明白你的产品给用户提供的奇迹时刻可能是什么,对于增长来说这个主要的目标或者指标是什么,然后尽量用最快最便捷的手段把用户和这个产品的特性联结在一起。
来自《5分钟创业课》
文章《说透定位:定位中的逆向思考》作者曲凯
一个问题
VC的成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是常见的VC新人的状态;无论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转行而来的“老人”,刚刚步入VC这个行业的时候往往都是异常兴奋的。似乎所有的案子都是值得推进的,满满的闪光点。这个阶段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机构化运作的VC基金会在流程和评判机制上让体系内的人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靠谱的。
2.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这个阶段,VC从业者其实在做的事情就是“say no”。这种否定的基础是你之前推进的案子的结果(无论投资与否都会有结果),是你在一家体系化运作的基金内了解到的信息。而因为创业这件事情本身大概率上就是失败的,所以你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否定都是对的,你开始觉得自己懂了。
3.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个阶段里,你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好项目。你选对了赛道,合适的时间点,遇到了合适的创业者,但最后没下手。那么为什么会没有下手呢?因为当时你并没有那么确认自己“知道”。这样的项目可能需要时间来验证,所以进入这一个阶段的从业者我个人觉得至少也需要4-5年的时间,而在之后,真正认识清楚的人才会进入到最后的阶段。
4.知道自己知道
你十分确信了解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哪些领域和方向是你所擅长的,然后依据这个大的标准去找或者去耐心等待那属于你的“独角兽”。进入这个阶段的投资人往往都已经经历了1-2个小的产业周期,经手的项目也有不少,投出去的钱可能已经千万美金。但进入这个阶段并不代表你就成功了,因为到了这个阶段你可能依然需要等待你的机会,而这个等待的周期是未知的……
来自《投资人的秘密》
文章《看山是山,也说VC的成长曲线》作者庄明浩
一个关系
逆向思维与空位之间的关系
品牌创立者有时会习惯于顺向思考问题,想当然。如果要打破大家对一个产品的固有认知,那“不这样,会怎么样?”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思维方式。
在我们逆向思考的过程当中,定位其实给了我们很多空位,这里有几种逆向的思考方式,比如高价空位、尺寸恰好的空位、低价空位、性别空位、年龄空位、时间空位、工厂空位等等,这些在《定位》这本书里都有提到,举其中的几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高价空位:比如我们认为,物美价廉一定是好商品的标准,但随着消费升级,某些领域的高价区间里其实存在一些空位,很多中国的创业者已经机智地捕捉到这一点。中国的创业领域里涌现出一些高价定位的产品,但是高价位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一旦高价,就会影响到生产服务流通的各个环节,各方面都得跟得上才行,不然的话,竹篮打水一场空。
时间空位:举一个关于白加黑的例子。最早的感冒药都强调自己的疗效好、无副作用。但白加黑推出的时候,定位策略非常机智——“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定位切得非常准。白加黑用这种时间空位的方式告诉用户该怎样按照时间维度去服药,形成一种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吃法,同时强调白加黑的科学性。消费者在这种心态的作祟下,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吃白加黑的感冒药可以好得更快些,同时还能规避药的副作用。所以我们在做空位选择的时候,也要具备一种逆向思维。
来自《300天品牌思维修炼》
文章《业务增长的两个原则》作者李倩
一个概念
流量生意
商业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几乎完全是一桩流量生意——用免费的内容吸引注意力,把注意力带来的流量卖给广告主。
本来,并不是所有互联网生意,都一定是流量生意,只是流量过早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以至于后来的互联网生意,就真的几乎都变成了流量生意,就像手里握着锤子,看什么都成了钉子。
门户网站是流量生意自不必说,搜索引擎是流量生意,淘宝天猫是流量生意,安全杀毒是流量生意,团购外卖是流量生意,就连网约车、共享单车都是流量生意,甚至共享充电宝在很多人眼里也成了流量生意。如果你脑子拐不过弯来,说明你该更新思维了。
当真正的大品牌蜂拥上网以后,流量很快就变得越来越贵,互联网相对实体商业的成本优势也变得越来越弱,因此,商业实体必须从流量思维中走出来,立即开始着手经营自己的客户群,因为未来的生意是基于客户群的生意。零售业是服务业,不是眼球业。
流量思维改变了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心智,进而改变了中国企业的商业路径,而且这种改变还在继续着,看不到尽头。
来自《keso的互联网洞察》
文章《流量思维》,作者keso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