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中华古玩网,关注艺术信息!
种种历史证明,有一股决定性的力量,决定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整体延续至今,也是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到今天的国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救亡图存的精神,深深的埋在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到最需要的时刻就会破壳而出。
①
到今天为止,已经连续很多天,多省市新冠肺炎病例新增为0。
但在朋友圈,在微信群,在微博上,依旧有焦虑信息在弥漫,哪里新增一个疑似,哪里新隔离一栋楼宇,就会引发一片争论、质疑甚至怒骂。
这应该属于一种恐慌后遗症,或者是多日压力生活下的宣泄,以至遮掩了对客观现实的认知。
不妨回忆下一个多月前武汉封城刚实施前后那段日子,我们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听闻到怎样的各种信息,那才是真的恐惧。
假设时光倒流到1月28日,有人告诉你,我们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实现多个省市新增确诊病例为0,湖北一地在三位数之内,全国在两位数以内,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这样的“奇迹”,以为正在面对一个疯子!
然而,“奇迹”确确实实就这样正在发生!
所以,很多时候,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恐慌本身,比恐慌更可怕的也是恐慌本身。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实际上已经不再那么恐慌,但仅仅是因为习惯,表现的貌似恐慌。
人总是感性的,冰冷的数字却不会撒谎。
最典型的就是人们的搜索行为数据。2020年1月20日前后,当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波爆发消息传来,人们真正高度恐惧的时候,这种不安和恐惧都表现在了搜索热词上,这个时候你去看“百度指数”,“肺炎”、“武汉”、“非典”等关键词,从原来的平缓的搜索趋势曲线骤然攀升,形成一道断崖,而背后则是百万千万人对疫情严重性的强烈关注。
此后,就是全体中国人与疫情之间展开的一场果决战争,医生护士集结奔赴武汉前线,捐助物资陆续到达湖北,各地民众主动自我隔离。
中国付出了几乎全世界都难以理解的巨大努力,疫情在逐步得到控制,紧张虽然依旧表现在脸上,但人们鼠标下的搜索方向却在悄然变化。
或许是出于避免干扰疫情判断,百度并没有特别提示具体时间,但在其近期推出的一则为武汉加油的短片《别怕,总有人在给出答案》却有显现:视频里透露了一个数据,从2月6日起,“武汉加油”的搜索量就超过了“武汉疫情”。
数据不会骗人,我们确实曾经恐慌,但也从未丧失心底的勇气!
要体现人们对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信心,没有比这更好的证据了。
②
为什么搜索指数上体现的潜意识里的信心,会比我们表面上的感受来得更快?
是因为恐惧恐慌的言辞虽然轻易,但举国上下为战疫的付出更是耳闻目睹,感同身受,亲身感受。
只有真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知道我们到底做了什么,付出了怎样的决心与代价。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同样也没有从无回报的付出,因为我们做了,我们参与了,我们看见了,在点下搜索键的一刻,才向世界做出这样的反馈:从忧心恐惧于疫情,到武汉加油更胜!
从“新冠肺炎可防可控吗”、“新冠肺炎在空气中能活多久”;
到“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各地捐助物资陆续到达武汉”;
再到“被感染人员向镜头比OK”、“高速服务人员向运物资司机致敬”……
不全是情感,这同时其实也反映了一种事实,即人们都清楚的知道,中国“康复”的关键,在于武汉能否最终扑灭疫情。
无论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武汉加油”,虽然字面上意思不同,但如果变为搜索行为,汇聚成大数据,它们体现的都是同样的人心所向。
③
不妨换一个角度。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一直狂飙突进,鲜花似锦,烈火烹油,一路顺境。
而疫情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考验中国经济反应能力与韧性的新窗口。疫情还未结束,即便结束这种考验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才能拿到最终答卷。
但从这一个月对疫情的应对看,从目前超出预期的结果看,至少初卷是可以拿高分的。
在全民动员能力上,在执行力上,在效率上,在全社会深入到毛细血管的配合上,以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全世界应该找不出第二个具备这样的行动力。
我们现在看到,当疫情的第一波冲击在中国得到初步控制之后,人们开始担心中国之外的世界是否也能一样把疫情控制住。
这不止是因为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善意回报,不止是因为全球化的时代实际上人类早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也是因为担心其他国家不一定有中国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能力,这样的人心去全力以赴的迎战疫情。如果外部世界沦陷,中国即便成为一片安全高地,也无法避免巨大的损失。
就在昨天,我们紧邻的韩国,一日新增确诊已达505例,超过中国的440例,而韩国的人口,仅仅与中国的浙江一地相当。
希望全世界都和中国一样,一定要好起来的!一定!
④
不想说什么“多难兴邦”,但这场抗疫之战确实很值得深思,考验了中国真正的国家能力。
有三点显而易见,这也是中国疫情之后复苏的信心来源。
一是中国的国家优势,这必须得到正视,在面对疫情这种突发性“黑天鹅”或巨大社会灾难的时候,在最需要凝聚人心动员全社会力量的时候,这种优势表现最为突出。
二是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优势。注意,这不等于科技优势或者互联网优势,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优势是中国的一个独特优势,在疫情中表现尤其突出。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早在2月7日,当世界还处在恐慌中的时候,内参君就发了一篇头条文章
《经济“新硬核”崛起,我们未来的生活远没想象的那么差》
,认为疫情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否真的会像以前恐慌的那么大,值得再思考。因为中国有强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对冲了线下生产停顿对社会生产造成的影响,从快递到外卖,从在线办公到在线教育,再到活跃的电子商务,到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复制。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韩国公众排了了一个超级长的队伍买口罩,这种景象不会在中国发生,因为中国可以更便捷的把口罩送到普通人家。
第三点就是中国的人心优势,也是内参君最想说的。
这不是中国刚刚具备的能力,更像是千年来沉淀在族群基因里的本能。
或许人们在平常时期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只要到了危难时刻,中国人就会团结起来,参与起来,呼喊起来,行动起来,汇聚起来。
种种历史证明,这是一股决定性的力量,决定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整体延续至今,也是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到今天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