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IRS医械合规动态  ·  医疗器械广告这些问题,您了解吗?(下) ·  23 小时前  
泌尿科那点事儿  ·  中国特色保卫膀胱【七】丨经尿道外科手术的深度解剖 ·  3 天前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原创文章】同品种临床评价(8)-支气管镜同 ... ·  5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议程发布|2024上海市高血压学术会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崔连群:细论冠心病介入医师成长曲线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20 19:35

正文

在临床上,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血管医师必须经过反复的学习与历练,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冠心病介入医师则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去钻研。介入医师的成长分为许多阶段,每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学习重点。《门诊》杂志特邀山东省立医院崔连群教授探讨冠心病介入医师的成长曲线。


医 师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

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30多年来,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介入医师。您作为山东省较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专家,无论是自身成长还是培养后辈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您看来,介入医师的成长分为哪些阶段?相对而言您认为哪个阶段更为重要?


崔连群教授

一名心血管医师在成为介入医师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学会应对急症以及并发症(如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介入医师的成长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入门前学习阶段:要求医师熟悉介入手术的基本流程,了解患者基本病史,学习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管理,对造影图像以及造影技术有基本了解。第二阶段为入门后初级阶段:要求医师能处理简单病变,对于基础复杂病变也能有基本的思路,且能在上级医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工作。第三阶段为熟练阶段,这个阶段的医师在临床上至少工作十年,有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对介入手术非常熟练。第四阶段为创新阶段,该阶段的医师能够在技术水平上进行开拓创新,有自己的手术思路与模式。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前两个阶段,处于前两个阶段医师必须勤学苦练为手术实践奠定基础,但通常情况下,前两个阶段的医师不能完全自己把控学习进程,可能会受到医院条件、带教老师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干扰。



《门诊》

一般认为,介入医师的成长必然经历从最开始的陌生,到熟练再到最后的融会贯通,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在台上遭遇不可预计的并发症甚至是严重事件。对此,想请您分享一下防治介入并发症的经验。


崔连群教授

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介入医师成长的前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上级医师均会陪同,出现问题时,上级医师能指导其及时处理。第二阶段,医师有一定基础,独立进行介入手术操作,但对特殊患者的把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手术出现问题时,上级医师可能来不及进行补救。对于介入并发症的防治主要包括两点:第一,规范化治疗,严格遵守指南及相关规范,制定手术策略时上级医师需严格把控;第二,引进更多先进手术器械与手术设备,改进介入手术方式。



《门诊》

整体而言,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介入医师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如今胸有成竹,不仅体现了医师技术的进步,也伴随着医疗器械、药物等创新与发展。请您简要回顾一下介入治疗器械和相关药物领域的发展历程,并谈谈这些进步对介入治疗带来的改变。


崔连群教授

中国介入治疗30年以来,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的PTCA时代,即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球囊开路,当时只能单纯开通血管,导致的并发症较多,且在当时医疗环境下,对并发症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然后是上世纪90年代的BMS(裸金属支架)时代,当时能解决PTCA导致的血管急性闭塞问题,但再狭窄率达到了30%左右,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最后是21世纪的DES(药物洗脱支架)时代,支架-聚合物-药物全新释放体系,能解决血管急性闭塞问题,降低远期再狭窄风险,但现在依然存在改进空间。同样的,在早期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只能使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血栓发生率降低的同时出血率升高。随后引进氯吡格雷,副作用与出血率降低,但氯吡格雷属于前体类药物,经肝脏代谢,一些患者存在低代谢或受乙醇等其他因素影响出现起效慢的现象,且临床上并没有有效手段去检测。近年最新上市的替格瑞洛,低代谢与高危患者均能使用,起效快,副作用明显降低,且出血风险与血栓发生率均降低,使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明显降低。因此,器械与药物的发展与介入治疗成功率以及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息息相关。



《门诊》

新型药物的研发,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保障。从最开始的新药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临床应用,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临床实践。替格瑞洛作为近年来最重要的新上市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日益普及。请以此为例,介绍一下介入医师应怎样去理解并合理应用这类新型药物?


崔连群教授

对于新型药物的理解,应先了解其作用机制并观察其它研究数据以及各项循证医学的证据,通过其它医院的试验结果分析该药的应用效果,然后在临床上使用,并与其它同类型药物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进行治疗。替格瑞洛属于可逆性非噻吩吡啶类的活性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P2Y12受体直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并具有抑制红细胞对腺苷摄取的作用,增加血中腺苷的浓度。其显著特点是起效快,逆转也快。另外,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存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两种药物抵抗问题,术前无法判断,而替格瑞洛属于P2Y12受体抑制剂中的活性药物,口服吸收后直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发生药物抵抗的几率很小。且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降低了缺血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选用上,会优先考虑替格瑞洛。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则应遵循国内外指南,按照指南推荐进行用药,同时,也需考虑患者个体化差异进行调控。



医师简介


崔连群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专业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冠心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介入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专业书籍6部、参编7部,获省级奖8项,国家级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