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贺嘉老师
长江商学院CEO班演讲教练,500强高管私教。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短线无名解盘  ·  AI、半导体、锂电池齐发力,市场风云突变,元 ... ·  23 小时前  
短线无名解盘  ·  AI、半导体、锂电池齐发力,市场风云突变,元 ... ·  23 小时前  
看金坛  ·  违规微短剧下架!抖音、快手发布公告 ·  昨天  
看金坛  ·  违规微短剧下架!抖音、快手发布公告 ·  昨天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8天在闲鱼上卖货,利用DeepSeek为 ... ·  昨天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8天在闲鱼上卖货,利用DeepSeek为 ... ·  昨天  
南山之路  ·  涨疯了! ·  2 天前  
南山之路  ·  涨疯了! ·  2 天前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  解读 | 电子税务局App办理纳税申报作废操作指引 ·  3 天前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  解读 | 电子税务局App办理纳税申报作废操作指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贺嘉老师

大秦赋热播:论说服人,我只服李斯

贺嘉老师  · 公众号  ·  · 2020-12-21 20:00

正文


欢迎添加
贺嘉老师私人微信号
hejia3605

最近《大秦赋》热播,但是口碑却越来越崩。

本来是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应该是气吞山河的历史正剧,却生生给演成了不入流宫斗剧。历史上各种雄才大略的人物,也成了各种浮夸油腻之人。

比如在本剧当中的大秦丞相李斯,变成了一个背后不断攻击吕不韦,一味表忠心的弄臣。


但历史上真实的李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尤其是嘴上功夫了得,非常会说服人的。

李斯就是依靠这项技能,从楚国小吏平步青云,最后成为大秦宰相的。

1

标新立异,引发关注

在古代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远比现在困难的多。那个年代没有后来的科举制,没有公开的晋升渠道。

那时的平民想要成为人上人,大致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积累军功,就是依靠战场不断杀人跃迁。二是搞政治投机,给人出谋划策。

历史上的名士大部分都是第二条路,比如商鞅、张仪、苏秦等。

但政治投机不是想投就能投的。

看历史上说上写的好像很容易,各国国王发布招贤榜,然后名士上去一通忽悠,立刻就能成为客卿。

但实际上,历史上做这种梦的人多的是,想要在众多人当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学会包装自己。

李斯刚出场时,一无人脉,二无背景,三无才华。他思来想去只能走张仪的老路,拜名人为师,一方面学本事,另一方面也好抬高身价。

当时最著名的名师就是荀子,拜入他门下的学生好几千人。

李斯刚去的时候泯然众矣。但依靠两种本事,李斯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荀子的嫡传弟子。

第一项本事是书法。

李斯的书法在当时几乎是独步天下,一笔小篆写的非常精彩。后来刻在传国玉玺上面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是他写的。

古代非常讲究字如其人,因此字写的好看,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赏识。

但这也仅仅只是让荀子记住有这么个学生而已。

李斯真正成名的是第二项本事,怼人。

有一次荀子公开讲课的时候,李斯公开唱反调,比如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李斯就说“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说一句,李斯怼一句,目的就是标新立异,引发关注。

这事儿说着轻松,做起来就比较难了。因为怼人需要先确定对方能接受的底线。

李斯这么做,只是为了挣一点名声,真要把荀子逼急了,把他直接赶出来,那李斯成名之路就彻底断送了。

所以李斯虽然表面上是各种怼,但说话的时候思路清楚有理有据,目的就是为了让荀子发现自己是个可造之材,然后让老师倾囊相授。

其实作为名师来说,一般对学生容忍度是比较高的,因为名师都知道,出色的弟子肯定有独立思考能力,敢不敢挑战权威,就是很明确的界限。

因此李斯故意唱反调,荀子并不多么反感。关键是李斯表达了自己的深度思考,这就很难能可贵了。

很快他就把李斯调到身边,李斯成名第一步就顺利完成了。

荀子也就成了,第一个被李斯说服的人

2

直击痛点,混合目的

李斯第二个说服的人是当时的大秦宰相吕不韦。

李斯刚到秦国的时候,原本是打算直接上殿求官,可惜他运气不太好,秦庄襄王也就是嬴异人刚死,年少的嬴政登基,吕不韦成为丞相,秦国政局比较混乱。

李斯认真分析了局势之后,决定投靠吕不韦,一方面是因为吕不韦当时正在大肆招揽士人容易接近,另一方面是吕不韦前途可期。

李斯第一求见没有表明身份,被八个门卫打了一顿。第二次就直接亮明身份说是荀子的嫡传弟子,顺利得到接见。

李斯刚见吕不韦的时,非常清楚这次机会来之不易,万一搞砸了,以后就没机会了。

所以李斯没有丝毫犹豫,上来就直击痛点,说吕不韦养士是养虎为患,应该把3000士人全部遣散。

吕不韦当场大惊,就问为什么。

吕不韦有这么大反应,是因为养士对他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吕不韦是靠奇货可居上位的,虽然现在高居丞相之位,但实际上在秦国并没有什么根基。

因此吕不韦通过大规模养士,本质上是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

但李斯一上来就指出这种行为很危险,因为这3000人并不完全归属吕不韦,而且身为丞相还培养私人势力,很容易被理解为准备谋反叛逆。

吕不韦其实也清楚这些,但两害相并取其轻,比起没有私人势力直接被逐出政局,还是养士的危险性低一点,因此吕不韦没有听李斯的话。

不过这也在李斯的意料之中,见吕不韦上钩之后,李斯才说出的自己的真实目的,让吕不韦组织这3000人出本书,也就是后来的《吕氏春秋》。

这实在是一举多得妙招。

首先,吕不韦本身是商人出身,在古代商人是比较低贱的职业,尽管富可敌国,但在人们心中还是不能跟士人贵族相比。

通过编书,一下子就能提升吕不韦的身价和名望。

后来吕不韦还嫌声势不够大,弄出个改一字给千金的噱头,彻底树立了他在当时文化界的地位。

其次,通过编书,可以向其他人表明,吕不韦养士仅仅只是为文化做贡献,而不是养私死士,并没有篡逆谋反的想法。

第三,通过编书,也可以约束一下这3000士人,而不至于让他们成天游手好闲,万一哪天惹出事端。

李斯这一招直接吕不韦心中痛点,让吕不韦非常感动,心中地位大增。

但仅仅只是说服到这种地步,只能说明李斯是个优秀的策士。接下来的李斯说的话,才是真正的目的。

见自己已经成功说动吕不韦后,李斯提出一个要求,要砍了八个门卫的脑袋。

这下吕不韦犯难了,他虽然明知道李斯是公报私仇,但直接拒绝显得不太好。

李斯则根本没有给吕不韦什么机会,说这八个人仗着是宰相的门卫,成天对登门的士人呼来喝去肆意殴打,实际上败坏的是吕不韦的贤名。

吕不韦本意是要招贤纳士的,但贤人真的来访,却被这八个人拒之门外,甚至肆意侮辱。

这些被羞辱的士人定然会四处散播,说吕不韦求贤是假,沽名钓誉才是真。

因此不把这八个人杀了,吕不韦的名声就搬不回来。

吕不韦听完之后,立刻把这八个人公开砍头。

很多人把李斯这个举动解释为睚眦必报,但实际上作为成熟的政治家,李斯根本不会跟门卫计较。

李斯只是通过这个行为,彻底确立了自己在吕府的地位。

刚入门给吕不韦出了绝佳的主意,但这事儿只有吕不韦知道。可一入门就能说服吕不韦杀了八门卫,这下全府皆惊,再也没人敢小看李斯。

说服,就是要直击对方的痛点,达成自己的目的。

3


李斯第三个说服的人就是秦始皇嬴政了,而且这件事成了千古以来的一段君臣佳话。

当时郑国被人检举揭发,说他是韩国派来的奸细,修郑国渠本意是耗费秦国国力。

秦国宗室本来就对朝廷往往被外来人员把持心有不满,这次抓住郑国案件的机会,立刻向嬴政施压,逼得嬴政下了逐客令,即所有非秦国人,无论官职高低一律赶出秦国,而且是马上就走,不可停留。

李斯身为楚国人,自然再被赶出之列。

但李斯没有慌乱,一方面遵从命令,收拾行李骑马上路,另一方面则思考如何应对。

等到他出发几十里后,发现蒙恬骑马赶来为他送行,李斯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写谏书。

这是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谏逐客书》,被收录在《古文观止》当中。

如此大作居然是在李斯翻身下马,仓促之间写成,可见李斯才华之盛。

文章开头就表明观点,他认为下逐客书不对。

然后对秦国宗室的错误言论,说外国人来秦国只会乱秦做了逐条批驳,引用的全是秦国历史,让人辨无可辨。

最后直点嬴政的痛点,想要一统天下,就需要广纳人才。

嬴政收到此书,通读一遍立刻就撤销了逐客令,秦国宗室也在无人敢有异议。

能做到这点,说明李斯非常清楚秦国宗室的软肋是什么,嬴政想要的又是什么。一上来没有废话,直击核心,说的嬴政回心转意。

能做到这点,说明李斯已经精通帝王心术,但李斯觉得这还不够,他还要把郑国也给救回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