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极端环境下的设备长期运行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机械振动,对振动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石油勘探及工业监测等领域,传统柔性压电传感器面临热降解失效的技术瓶颈
,难以满足高温环境下的长期监测需求。目前,刚性压电传感器在某些应用中表现良好,但其较大的尺寸和有限的柔性限制了其在复杂曲面、动态部件及微小结构上的应用。
因此,开发兼具高温稳定性、优异压电性能和良好机械柔性的传感材料,对极端环境振动监测至关重要。
近日,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邓维礼副教授和杨维清教授团队联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汤丽华教授团队
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化聚丙烯腈
/钛酸钡(PAN/BTO)复合纳米纤维的高温压电调控机制,成功研制出兼具高温稳定性和优异压电性能的新型柔性压电传感材料(工作温度可达500 ℃),有望为高温环境下的振动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等应用提供新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temperature-resistance flexible piezoelectric sensor via cyclized PAN/BTO nanofibers”为题发表于
国际知名
期刊《
Nano Energy》。材料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周婷婷
为论文第一作者,
邓维礼
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西南交通大学基础培育等项目支持。
图
1
耐高温
PAN/BTO纳米纤维
的设计
研究团队在聚丙烯腈(
PAN)基体中引入钛酸钡(BTO)纳米颗粒,通过调控环化反应及分子链构型,实现了材料高温压电性能的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系统分析了BTO纳米颗粒在PAN基体中的分布及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同时,结合静电势模拟研究了纯PAN与PAN/BTO纳米纤维在热退火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及极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BTO的引入有效提升了PAN的环化温度,增强了材料的高温压电响应,为高温柔性压电传感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
图
2
PAN/BTO纳米纤维的表征
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BTO纳米颗粒的引入有效调控了PAN的环化动力学,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即使在500 ℃的高温环境下,复合纳米纤维仍保持优异的柔性和稳定的压电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热退火工艺增强了材料的阻燃性能,使其阻燃系数显著提高,从而提升了高温传感器的安全性,为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
3
PAN/BTO纳米纤维的高温
电学
性能
和阻燃性能
为验证
PAN/BTO纳米纤维的实际应用潜力,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振动监测系统,并应用于空压机振动故障诊断。该系统集成高温耐受型传感器,以实时采集极端环境下的振动信号,并采用时间卷积网络(TCN)算法进行高效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精准分类不同类型的振动故障,展现出卓越的高温适应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为极端环境下的设备健康监测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图
4
一种深度学习辅助的机械振动实时监测系统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5.110910
通讯作者:
邓维礼: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及河滨分校(
UCR
)访问学者,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
Nano-Micro Letters
青年编委,
Materials Futures
青年编委,
Soft Science
青年编委,
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编委,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长期从事纳米功能材料及柔性电子的基础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Chem. Soc. Rev.
、
Adv. Mater.
、
Adv. Funct. Mater.
、
ACS Nano
、
Nano Letters
、
Nano Energy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包括
ESI
热点论文
1
篇,
ESI
高被引论文
8
篇,封面论文
8
篇,论文引用
9000
余次(
Google Scholar
),相关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
10
余件,部分专利已完成成果转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AF
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指导多项国家级
SRTP
项目,指导本科生参加国家
A
类学科竞赛,获全国三等奖
5
次。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个人主页:
https://faculty.swjtu.edu.cn/dengweili/zh_CN/index.htm
相关进展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